近日,一名黑龙江的考生以389分成功录取到郑州大学,引起了广泛热议。许多人在看到这一成绩的时候,可能都会问:“真的能以这样的分数上双一流大学吗?”让我们深入了解一下这一事件的真相。
黑龙江考生的幸运之路
389分,上双一流高校,这听起来确实有些不可思议。从分数层面上来看,389分只是刚过一本线29分,数学和语文的总分仅为154,理科的物理更是仅得31分。如果这位同学在平时的模拟考试中,成绩很可能连老师都不愿意关注。然而,他却在郑州大学这个全国排名前50的高校录取成功,难道真的是运气太好吗?
通过查阅相关的信息,我们得知,郑州大学在黑龙江的两个物理类专业组,一个是不限科目的,投档线为565分;而另一个是需要选化学的专业组,招生规划为133人,结局却由于报考人数过少,最终招录线降到了389分。也就是说,这位考生是最终一个被录取的,前面并没有其他竞争者。“捡漏”一词形容的恰如其分。
这是偶然还是必然?
你会不会想,这样的情况到底是偶然还是必然呢?这样的低录取分数,确实是在多种影响交织下的结局。郑州大学的招生办主任指出这是一种“多重小概率事件”的叠加。这位考生不仅刚好踩中最低录取线,还选择了服从调剂,没有被退档。如果没有这些条件,他很可能并不能享受这样“捡漏”的幸运。
有网友对此评论道:“这是命运的馈赠吗?”更有高分考生感慨:“我595分都没敢报,他为啥能389分上?”这样的一问一答,正好反映出绝大多数考生对填报高考志愿的不知所措。或许,我们真的应该在志愿填报时,多一些信息上的探知。
经验教训,让人深思
这位考生的经历虽然令人惊讶,但也为其他考生敲响警钟。很多考生和家长往往在填报志愿时,不会深究各个专业的历史数据,这样一来,就可能错失良机。高考拼的是分数,而填志愿拼的则是聪明与信息的掌握。有些低分考生可能以为运气就能让他们同样进名校,结局却常常会跌入滑档的境地。
我们看到有学生由于盯着某些985高校的冷门专业,最终由于不服从调剂而掉到二本高校。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因此,怎么样合理评估分数、关注专业组的招生信息,成为了高考志愿填报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小编觉得: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当然,能以389分被郑州大学录取,这位考生的运气和能力缺一不可。这一事件告诉我们,任何奇迹都不是完全靠运气,虽然他这次是“碰运气”。未来的学业中,他若能继续努力,或许会有逆袭成为学霸的机会。毕竟,起点并不决定终点。
高考志愿的填报不一个简单的抽奖,我们要树立合理的预期,认真做好功课。幸运总是光顾那些有准备的人。在你的备考和志愿选择中,是否也能找到合适的机会呢?如果你也有这样的经历,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互相交流与进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