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统配录取_ 统配生有编制吗

统配录取是中考招生中的一种独特录取方式,旨在通过定向分配名额促进教育公平,具体定义及操作制度如下:


一、定义与核心机制

  • 基本概念
    统配录取由*门确定统配比例(通常为75%),省级示范性高中按比例将招生名额定向分配给各初中学校。符合条件的考生可在统招线下一定分数范围内被优先录取。

  • 适用对象
    主要针对省级示范性高中(如兰州一中、师大附中等),普通高中不参与统配规划。


二、录取流程与制度

  • 名额分配

    • 定向分配:根据初中学校应届毕业生人数和办学水平分配名额,向农村及薄弱初中倾斜。例如,2024年兰州某省级示范性高中向某初中分配15个统配名额。
    • 录取顺序:统招完成后,未达统招线但符合条件的学生按成绩从高到低录取,最多可降50分;若仍未完成规划,可继续降分至省级示范性高中最低控制线。
  • 补录机制
    未完成的统配名额转入补录环节,全市范围内按中考成绩择优录取,不限制初中来源。例如,某高中原规划录取18人,实际录取11人后,剩余7个名额通过补录完成。


三、考生资格条件

学生需同时满足下面内容条件方可参与统配录取:

  • 学籍要求:初中属划拨入学且三年在籍在校(含符合条件的转学生);
  • 综合素质评价:五个维度中至少2A3B,且想法品德为A;
  • 志愿填报:必须填报对口高中的统配志愿;
  • 分数要求:中考成绩在报考学校统招线下50分以内(或省级示范性高中最低控制线以上)。

四、与统招录取的区别

对比项 统招录取 统配录取
录取范围 全市统一划线,所有考生竞争 名额定向分配至各初中,校内竞争
分数线 全市统一,由高分到低分划定 统招线下最多降50分,校内独立划线
名额比例 通常占招生规划的25% 占招生规划的75%(省级示范性高中)
目标群体 全市高分考生 薄弱初中或特定群体学生

五、政策目的与意义

  • 促进教育均衡:通过名额分配缓解“强校越强、弱校越弱”难题,鼓励优质高中资源向薄弱初中倾斜。
  • 多样化升学路径:为成绩略低于统招线但综合素质达标的学生提供升学机会。
  • 优化资源配置:引导初中学校提升教学质量,避免过度集中优质生源。

统配录取通过定向降分和名额分配,既保障了教育公平,又为不同层次学生提供了多元升学通道。考生需关注所在初中的分配名额及自身条件,合理规划志愿填报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