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专栏】 老福兴生产队的夏锄 作者|徐德 朗诵|伊人 诗评|衣非

点击上方静莲幽梦书苑,我等你
静 莲 幽 梦 书 苑
文字,煮墨,与你邂逅
关注
2019/6/1
诗评专栏
老福兴生产队的夏锄
Summer
夏天
作者|徐德 朗诵|伊人 诗评|衣非
夏锄到来热得慌,生产队里又开忙。
芒种一过就开产,不然苗草一起扬。
清晨饭后天刚亮,社员下地口哨响。
打头前面领头走,社员后面紧跟上。
走着走着过了坡,转眼来到南大岗。
炎夏遍野郁葱葱,谁把绿毯铺地上?
土肥水润阳光媚,苗齐根实叶面光。
苗美犹如赤兔马,锄头恰似钩镰枪。
自古农民多智慧,抵御灾害靠群芳。
陈涉吴广闹起义,领导农民反朝纲。
古代故事不多讲,现代乡间依自强。
今天劳动为集体,再苦再辛也馨香。
出大力又流大汗,为了秋后多打粮。
社员来到地头上,一人一垄排成行。
尽管弯锄多笨重,草根工具显优良。
斩草留苗眼神准,银锄飞舞闪金光。
地里有男还有女,穿红挂绿也时尚。
远看人群美如画,近瞧个个精神爽。
农民爱苗如爱子,铲得细作保质量。
不让杂草夺肥水,充足营养禾苗长。
铲过一段回头看,绿苗黑土花纹样。
规整匀称方格案,绣娘编织靓衣裳。
边铲绿野边说笑,转眼之间一头晌。
打头喊声歇气了,席地而坐找空场。
三三两两各寻伴,脾性投缘为了帮。
这里青年摔扑克,那边老朽唠家常。
小伙不累到处走,中年妇女纳鞋帮。
有人哼起二人转,唱本原为大西厢。
休息一刻又忙碌,天气开始热得慌。
上午一共忙三起,饭车来了停道旁。
打头一声喊吃饭,社员个个奔饭场。
自家餐具自己认,各户饭菜不一样。
虽说菜肴没重样,闻着就是喷喷香。
李家送的小米饭,张家却是粘干粮。
也有吃的白面馍,也有还是馇子黄。
也有白菜炖土豆,也有粉条萝卜汤。
也有大葱炒鸡蛋,也有咸菜土豆酱。
吃完午饭就休息,烀上一觉精神爽。
天当被子地当床,头上枕头是锄杠。
宽大草帽遮上脸,不怕蚊虫和地凉。
打头喊声起来了,各奔各垄又成行。
午后头气特别热,天如下火烤得慌。
不知是谁留规矩?下午头气时间长。
头气难熬真不假,一气下来半下晌。
又累又热真难受,银锄下去汗直淌。
个个脸上花蝴蝶,浑身冒汗衣透凉。
热得谁都不说话,偶尔锄板响叮当。
不知是谁说笑话,放松身心缓紧张。
实在难忍喝点水,一舀下肚解解凉。
一天一共干七气,日落黄昏累趴炕。
铲完头遍锄二遍,一遍一遍紧跟上。
三遍地时更遭罪,晨露浸身比冰凉。
浑身发抖直打颤,日头升高才干爽。
连拔大草再放垄,伏天下午火炉样。
浑身淌汗气难喘,无处躲也无处藏。
赶上大雨下得急,水从头上向下淌。
日晒雨打均不怕,社员就是太坚强。
暂且不表铲地忙,再说老板把地趟。
弯弓犁杖趟入土,新土翻在垄台上。
土质松软黑层面,似给禾苗送营养。
一天不知多少回?走一趟来又一趟。
待到庄苗拔节时,上午庄稼露汪汪。
老板个个披蓑衣,免得露湿浑身凉。
老板不怕苦和累,紧跟牲畜走趟趟。
炎热夏天真难挺,社员心里乐的慌。
气候适宜庄稼长,地温高了多得粮。

衣非点评
农家乐,别样情
  《老福兴生产队的夏锄》,这是教我中学语文课程的徐德老师,继2019年4月28日于自媒体公众平台《诗评专栏》(159期)刊载《老福兴生产队的早晨》之后,推出的又一篇反映“农家乐、别样情”的力作。徐老师的这篇打油诗,乡间的生活气息很浓很浓,不是那个年代的人,没在东北农村生活过的人,感觉不会很强烈,农忙时的每一细节,每个劳动、生活画面都历历在目,清新如昨。
  这篇打油诗,主题突出。诗中截取的社会大背景依然是“生产队时期”的龙江大地,取材于我的老家当时的“海伦县福兴人民公社”(现为海伦市福民乡),诗中所讲述的就是生产队时期的夏锄故事。围绕“夏锄”这一主题,作者展开了充分的想象空间,试图通过“夏锄”事件的展示,让人们铭记那个年代的东北乡间,还有那样一段“激情燃烧”(社员们为集体经济的建设而付出无怨无悔)的岁月,那样一页记忆里永远也抹不去的印迹,那样一幅生动鲜活、栩栩如生的劳动画面。在当时,虽说以工分记录社员们的生活水准,虽说农民忙碌一年也赚不了几个铜板,虽说庄稼院人的日子都很清贫……但是,在绝大多数老百姓的心里,没有怨言,非常听话,一门心思跟着上边走,上边一声令,下边紧跟行,从不打折扣。我们从《老福兴生产队的夏锄》中便可窥见一斑。
  这篇打油诗,场景丰富。文中,作者提到了社员们的“锄地”“歇气”“吃饭”“午睡”“拔大草”“趟地”等场景,间或插入社员们于劳动中忙里偷闲、苦中找乐等情节,展示给读者的画面就是社员们在一马平川的黑土地里摸爬滚打;时间上拉得也很长,社员们从天刚蒙蒙亮就肩扛锄头下地干活到日落西山收工回家、从铲头遍地到第三遍的拔大草、从犁头遍地到第三遍的翻黑土……农民于整个夏天都在和秧苗打交道。这里边,集中反映了老福兴生产队时期的夏锄忙碌之情境。在当时的东北乡间,人们的想法比较简单,要求也不高,苦点累点不算啥,填饱肚子就行,个个还都忙得有滋有味。
  这篇打油诗,故事细腻。通篇诗章,一共是四段一百三十句,属于篇幅较长的打油诗;特别是第二段,一共是一百单八句,可谓整篇诗章的重头戏,作者将社员们从早到晚忙于夏锄的各个环节,都做了详尽地介绍,并将个人的情感融入其中,使诗章生动、鲜活、甜美,释放出浓郁的泥土芬芳。这里边,作者以其非常形象的东北方言和朴实无华的文字来描写农民夏锄时的苦与乐、辛与甜,包括“天刚亮”“银锄飞舞”“铲得细作”“绣娘编织”“席地而坐”“天当被子地当床,头上枕头是锄杠”“汗直淌”“脸上花蝴蝶”“汗湿衣透凉”,等等,这些词汇写进诗章,将农民那紧张而又生动的劳动场面写活了,景物描写和人物刻画赋予动感,逼真、传神;这里边,作者将农民吃午饭的场景描写得细致入微,画面展示农民的午餐:好一点的主食不过是几个“白面馍”,好一点的副食也就是一盘“大葱炒鸡蛋”,多半还是粗粮白菜汤,透过这组镜头的回放,不难看出当时的农家是很清贫的;这里边,作者还将抒写手法砸在“土”字上,文字组合力求方言化、口语化、草根化,写作风格别看土,咀嚼起来很有味道,耐人回味,寓意很深。
  这篇打油诗,还有很多经典故事需要探究,因受平台的文字控制,就谈这些,并以发小肖百合的一段心里话结束我对恩师作品的学习心得:看了徐老师的作品、笔迹和照片,仿佛坠入时空隧道,又呈现出在那泥土房的教室里,徐老师在简陋的黑板上工工整整的板书,面带微笑为我们说文解字……
  谢谢徐老师能在耄耋之年赐给学生如此美文!您的学生在此祝老师身体健康!                               (2019.5.28)
作者简介:
徐德,1939年出生于黑龙江省海伦县,中文大专学历,中共党员,高级中教。本人于1960年开始从事教育工作,先后在海伦县福兴公社任共同小学教员,福兴中心校教导主任,福兴中学教导主任、副校长兼中学书记、校长;阿木尔林业局组织部干事、副科级组织员,阿木尔教育科副科长、教委书记,阿木尔中学书记;1999年荣退。本人自小酷爱读书,喜欢以文字抒发情感,记录生活瞬间,尤以叙事散文、随笔、杂谈、打油诗见长,曾在省内报刊发表作品若干篇;著书一部《回顾与随笔》。
主播简介:
孟宪萍,六八年的猴子。在三尺讲台呕哑数载。从小化名伊人,在文池书海扑腾,乐此不疲。爱读,读尽人生真善;爱写,写尽尘世沧桑;爱歌,歌尽世间爱恋……
评者简介:
衣非:(笔名)裴志兴,曾用名裴志星。本人出生于1956年,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高级经济师。本人当过“农民”(回乡青年)、乡村教师、大厂秘书,任过民企办主任、总经理特别顾问,股份公司高级职员、高管。为多家大企业做战略策划、资本运作、整章建制、文化建设等,撰写可研报告等公文200多万字;主编《企业管理制度汇编》五册100多万字;创办、主编企业刊物《北亚风》和行业杂志《东北轴承财会》《成本财会研究》《龙江奶业》《铁道护路联防》以及网络微刊《三江文学》三十余年300多期;责任编辑一部《老区斗争史》;撰写长篇纪实文学一部《我在老家那些事儿》;发表在全国相关报刊的小说、散文、杂文、报告文学等文学作品150多篇;发表新闻稿件100多篇。诗评110多篇。现为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

喜欢我们的内容就点“在看”分享给小伙伴哦
文学顾问|衣非
本期主播|伊人
排版主编|黑丫
本期采稿|残莲幽梦
静莲幽梦书苑收稿邮箱
1229017356@qq.com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