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达夫作品有哪些(郁达夫作品集)

你如何评价郁达夫的作品?

优质回答

感谢邀请,很高兴回答问题,我来说说自己的见解。(1)自我的写真,“自叙传”的色彩。从郁达夫相当多的作品中,都可以看出作者的个人出身、经历、个性等。作品中的那个具有连贯性的主人公,是一个以“自我”为原型、浸透着作者本人强烈主观色彩的文学形象。作品中的“他”以自我的个人经验、情感、生活为单纯的线索,抒发自己的情怀,构成了时代的“零余者”的心史、情绪史。

(2)感伤的抒情。郁达夫的小说通常都没有完整的情节,而注重于主人公抑郁寡欢的情绪,坦诚率真地暴露和宣泄人物感伤的、悲观的甚至厌世的颓废心境。他对忧伤的情绪特别感兴趣,以感伤的抒情为中心的郁达夫小说,轻视情节的营构,而注重情绪的倾诉。

(3)结构的散文化。郁达夫小说以抒情为中心,必然造就郁氏抒情小说的散文化倾向。如《沉沦》几乎没有以完整的情节为中心的结构框架,也不讲究谋篇布局。郁达夫以人物情绪为中心,依据人物感情的波澜起伏结撰成篇,创造了现代小说中一种崭新的体式——自我写真的抒情小说。

(4)流丽、清新的文笔。郁达夫的用笔与其主观色彩、抒情倾向相契合,饱蕴感情,富有色彩与节奏.很少使用静观的笔触叙事、抒情、写景,文笔清新、流丽。郁达夫小说的文学语言与他独特的文体风格是高度一致的。

以上都是我个人经验和观点还望采纳!

郁达夫是一流作家吗?为何感觉如今几乎无人知晓?

优质回答

相较于郁达夫的小说,元元更喜欢他的散文。

《故都的秋》一文,入选中学课本。比起朱自清的温情,鲁迅的哲思,老舍的天真,沈从文的行云流水,郁达夫的确有”郁郁乎文哉”的书生清气。

该篇成于1934年,与传统的文人伤秋悲秋不同,郁达夫笔下的秋悲而不伤,近乎自虐地拥抱故都的悲凉,几分颓废中,渲染着秋意的乐观之趣。

郁达夫出身富阳书香之家,三岁丧父,早早品味了家道中落世事的酸楚。自幼早慧被母亲寄与厚望,成为三兄弟中唯一以读书为出路的儿子。

由于儿时营养不良,瘦骨嶙峋的他耳朵显得更大,外表清瘦儒雅的文人,才气不容置疑,旧体诗尤佳。一句”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成其最为人知的作品。△郁氏三兄弟

早年投考外交专业,意图从政不成,流学日本也曾意气风发,创造社发起人之一的郁达夫,发表了代表作《沉沦》,这是我国第一部白活短篇小说集。

在文中他写道:祖国呀祖国,我的死是你害我的!你快富起来,强起来吧!你还有许多儿女在那里受苦呢!

在《苏州烟雨记》中,表现出对崇洋媚外思想的鄙弃,如《春风沉醉的晚上》取材独特,是现代文学最早反映工人生活的作品,赤子之心可见,使之成为五四新文学代表人物之一。

沈从文说过,郁达夫的名字,成为年青人最熟悉的名字了。人人皆觉他是个可怜的人,是个朋友,可以从他作品中,发现自己的模样。

但相较于其他作品中浓烈的性压抑,不伦之恋等。这个性情中人,又对史沫特莱说过:我不是战士,只是个文人。大概因为此,一流文笔也降级了,日后郁达夫在文坛的影响也削弱了。

而相较于非同凡响的文笔,郁达夫的爱情更惊世骇俗,纵情声色自言奋不顾身的天真,与闹剧狗血的结局,渣男一词甩不脱,与被称”神仙眷侣”的王映霞,最终也黯然神伤。

一个多情的江南才子,在家国动荡的时代,筑得”风雨茅庐”也难安稳,且忘却儿女私情,以笔为刀奔赴战场,后来被日本人杀害于马尼拉。有人说他是”文坛不明飞行物”,死后连遗骸都找不到,也有称他为”中国版的拜伦”。

半生因风流而浪漫,半生因热爱而悲情的郁达夫,终是传统意义上细行不检,大节无亏的中国文人。

我感觉,郁达夫是一个一流的诗词大家,他的“曾因醉酒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对仗工稳、涵义独特,确实是很难得。但他的小说相对就单薄了一些,让我评价算是个二流作家吧。

在五四以来的新文学史上,郁达夫是以小说而闻名的。他的小说《沉沦》《迟桂花》《春风沉醉的晚上》也都开一时之风气,比如他描写年轻一代的性苦闷,那种孤寂、躁动是非常贴切的。我不是说只写短篇小说显示不出作家的才华,而是说郁达夫的作品总感觉轻薄了一点,缺少能够代表作家分量的厚重之作。

但是不可否认,郁达夫是一个才子,不但他的作品有才子气,为人也有才子气。他与王映霞从相遇相恋,到他抛弃原配与王映霞结婚,直到最后登报解除婚约,都有很强的意气用事存在。如果郁达夫稍微理性一点,就不会出现生活的悲剧。

直到郁达夫最后远走南洋,死于日本人手下,都非常可惜。应该说,郁达夫是一个大才未完全显露、对文坛应该有更大贡献的作家,或者说是一个未完成的作家。希望在当代,每位作家都能得到充分发挥,不要产生此类悲剧。

现时代,还会有像鲁迅、郁达夫等这样影响深远的作家吗?

优质回答

不会了,现在是浅浅,款款,胡胡,闹闹……他们为主流了。网络也不太可能有流传后世的作品,因为车马慢,一生只够爱一人的时代过去了,再也回不来啦!回答完了谢谢

恐怕很难了!这与社会大环境有关系。

什么是社会大环境?即当时政治形势。鲁迅和郁达夫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国社会由封建制度向资产阶级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时期,国土沦丧,军阀割据,政局混乱,民不聊生,急需有理想抱负的文人志士,登高振臂,大声疾呼,唤醒民众,赴难救国。

鲁迅和郁达夫在,就是在此情此境下应运而生了。虽然两人都对中国和人民充满挚爱,但是表达爱的方式却不同。

鲁迅先生最初是学医,意在为中国民众扶厄治病;后来觉得仅是医治他们身体的病痛行,要想使国民真正“健康”起来,挺起胸膛腰杆,做敢于与封建腐朽势和外敌斗争的勇士,必须先治其“心病”!

于是,鲁迅先生毅然弃医从文,将手中之笔当作手术刀,深剖国民性格中的“巨婴症”“枯萎病”,以期振奋其精神,将他们变成“勇猛的斗士”!他的作品中,狂人日记,呐喊,阿Q正传,祥林嫂,孔乙己等,都锋利尖锐,直刺国人“心病”,影响十分久远。

与鲁迅相比,郁达夫则不同。他写作品,主要表达对祖国的深沉之爱,同时解剖自己性格中的自卑与软弱,借以警省国人,奋起救国;写作之余,还四处演讲,奔走呼号,直接参于反帝反封和抗日救亡运动,最后惨遭日寇杀害。

郁达夫的作品也不少,后来出版有文集和诗集。其中影响较大的有《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故都的秋》《迟桂花》《怀鲁迅》等等。

还回到本文开始的问题:现时代很难出现鲁迅、郁达夫那样影响深远的作家了。之所以如此回答,并非因为缺少那种胸怀情怀的作家,而是现今不是当时那种社会动荡,急需变革救亡的时代了。

尽管如此,作为社会中相对理性清醒的群体,作家仍然担负着启智国民思想,推动社会进步的责任;仍然承载着鞭挞社会假恶丑,倡扬真善美的历史使命!

他们仍会以与鲁迅、郁达夫不同的方式,履行作为作家的责任与使命!中国改革开放后,新时期出现的张贤亮、陈忠实、梁晓声、张承志、路遥、莫言、余华、阎连科、刘震云、王安忆等等,就是这些作家中的优秀代表!

郁达夫小说创作有哪几个阶段?分别有哪些特色?

优质回答

郁达夫是明日君比较喜欢的近代作家之一,读他的文章,能身临其境般的体悟作品中的孤独、自卑、漂泊等人生体验。

郁达夫(1896.12.7-1945.9.17)原名郁文,字达夫,幼名阿凤,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作家、革命烈士。郁达夫是新文学团体“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一位为抗日救国而殉难的爱国主义作家。其文学代表作有《怀鲁迅》《沉沦》《故都的秋》《春风沉醉的晚上》《过去》《迟桂花》等。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追认郁达夫为革命烈士。1983年6月20日,民政部授予其革命烈士证书。

纵观郁达夫的一生创作,大致可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三个阶段。

1.早期:(1920年—1933年)。在这十几年的时间里,他一共写了二十六篇抒情性散文和六十——七十篇议论杂文,表现了他从日本回国时满怀希望的心情和见到满目疮咦的祖国后无限失望的感叹,既有他对革命的前途感伤悲观的思想,又有对革命慷慨激昂,疾声呐喊的激进的理论。首先,强烈地表现作家个性,他在散文中无所顾忌地对自己的思想、生活细节进行详细的描写,非常强效地表现了他“自叙传”的独特风格。第二,忧郁感伤的情凋。郁达夫的散文,与小说一样与众不伺,忧郁感伤的情调深深地烙印在他的创作中。第三,恣肆坦诚、热情呼号的自剖式的文字。第四,回肠荡气的诗的调子。另外,郁达夫散文中那种不拘形式纵情宜泄的抒情方式,郁达夫的散文发出的是带有强烈个性的自己的声音,篇篇洋溢着回肠荡气的诗的情调,热情坦白,毫无遮掩地表现了一个富有才情的知识分子在动乱社会里的苦闷心情,展现出一幅幅感伤,忧郁而又秀丽、隽永的情景交融的画面。

2.中期:(1933年—1938年) 。这个时期,是他思想的一个低潮期,由于国民党的白色恐怖,使他走上了消极避世的道路,追求一种落后的“名士”风度,留连忘返于山林江湖。

晚期的散文创作

3.晚期:(1938年—1945年)。1938年春,他参加了政治部第三厅的抗日宣传工作,他用笔参加战斗,写下了许多政论文章,用自己热情的声音来鼓舞人们战斗。郁达夫早期散文创作的风格。

热爱文学的大家,欢迎留言。欢迎关注【明日苏州】

简述郁达夫小说特色?

优质回答

郁达夫一生写了四十余篇小说,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即身边小说、寄托小说和写实小说。除少数几篇外,绝大多数都可以划入浪漫抒情派小说的范畴。他的小说既具有这一流派的共同特色,又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首先郁达夫的小说中有两大形象系列:零余者形象和弱女子形象。

一零余者形象

郁达夫小说中的零余者类似俄国文学中的“多余人”,但又有很大区别。

(一)零余者从政治经济地位上说,都是没落的、陷入困境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二)从文化教养上来说都受过较好的高等教育。

(三)从精神、心理上来说 都具有孤独感、自卑感、忧郁感、正义感,都有一颗被扭曲的心灵,其思想感情历程往往是“追求——幻灭——沉沦”。

总之,他们是群低贱者、不幸者、孤独者、愤世者,是生则与世无补,死亦与人无损”的零余者。这一形象系列的意义是反映了旧社会知识分子的悲惨处境,表现了他们痛苦、不满与愤恨,控诉了旧社会的罪恶。

二弱女子形象

她们或为旧式婚姻的牺牲品,或为任人玩弄的戏子,或为挣扎在死亡线上的工人,或为物质精神两方面均遭摧残的小资产阶级青年。

其次郁达夫小说的表现手法有一下特点

一郁达夫小说具有浓郁的抒情性。他强调“小说的表现,重在感情”。主要借助人物内心的直接表露,来抒发作者的感情。如《沉沦》、《风铃》等。

二郁达夫小说具有诗美和散文美。他在小说中创造了诗的意境、诗的情调,不仅写景达到情景交融、物我两忘的境界,而且场面刻画,亦满贮着一种诗意。如《莺萝行》、《小春天气》等。

三郁达夫小说有着感伤的情绪与色情的描写。凄切、哀婉是其小说情感因素的基本格调,在作品中乐于表现病态美或颓废美,包含着作者对人生的某种眷恋,以消极的方式表示反抗。色情描写在郁达夫小说中相当突出,它表现了郁达夫对合力人性的追求,借性的描写来谴责道学,表现出一定的反封建禁欲主义的意味。

郁达夫小说代表着浪漫抒情派小说的长处与弱点。作为中国新文学小说创作的优秀作家,无疑拥有重要的地位和较为深远的影响。

从郁达夫的小说特色来看,其在文学创作上主张“文学作品,都是作家的自叙传”,因此,他常常把个人的生活经历作为创作素材。其代表作品《沉沦》,即是一部自传体小说。并且,在自传体小说中,除了反映下层知识分子失意、苦闷外,他还有一些作品通过知识分子的视角反映社会底层民众的疾苦,表现了对劳苦大众的同情和关怀,如《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等。鉴于此,我个人认为“郁达夫小说奖”不只要关注优秀中短篇小说,更应关注那些叙写自我境遇与心灵、借之反映社会的自传性质小说;更应关注那些紧贴地面写作,将笔触伸向底层群体,表达社会弱势人群生存状态与所思所想的优秀小说。

如何评论郁达夫的小说《沉沦》?

优质回答

三十七年前,第一次在中师《现代文学作品选》读到郁达夫的小说《沉沦》。讲这门课的老师是大姑娘,一脸红潮。读小说,和尚班的我们都不约而目盯住她的某个部位。

这篇小说以第一人称的自叙方式,讲述了一个男青年从精神到肉体沉沦的过程。从生无所恋投水自杀的心路历程。

小说重写人的失望。我看到灰色的社会现象,对整个人生失望,对整个社会绝望。

小说复现人的绝望。在空旷大街上,在漆黑长夜里,我看不到人性之光,社会之亮。绝望至极。

小说力突性感。在极度空寥无所事做的时候,从窥女浴到性之用。女人肉体在空寂情怀里释放压力,也更加不堪。

性厌色无,人生何乐?我无路可走,无处可去,无人可说,无文可写。只能投水!

小说弥漫一种颓废伤感情绪。也生硬将己死与国哀牵强附会。

小说问世九十年,已然成经典!郁达夫南洋被害,小说留下另一个他。

《沉沦》中最惊世骇俗的是对性的大胆描写。

郁达夫在此正是为常人所不敢为,但《沉沦》这本小说并不是一味展示性场面来获得关注的。

郁达夫下笔的着重点是:在封建制度和社会现状压抑下的青年的性苦闷。

小说带有自传性色彩,主人公同样是在日本留学的青年,是典型的“零余者”形象。

“五四运动”时期,大批青年受到新思想的影响,萌生反抗心理,但封建这座大山牢牢的压在身上,青年一时又无力反抗,内心无比苦闷抑郁。

《沉沦》中的主人公在日留学,一面深受封建思想的影响,把性认为是“罪大恶极”,但又深受其困。

身在异乡,一面渴望祖国的强大,又苦于无法摆脱现状。

正是在这种矛盾心理下,主人公日益焦虑,又充满抑郁。郁达夫通过“路遇——自戕——窥浴——野合——宿妓” 这样的情节设置,情节每递进一层,主人公的内心痛苦就俞深一分,直至葬身大海的悲剧的发生。

总的来说,《沉沦》表达了反帝反封建的思想,又强调人的个性解放,冲破封建束缚,爱国主义浓厚。

对所处时代是有很积极的意义的。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郁达夫作品有哪些】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