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精的成分主要是什么(味精的成分主要由什么组成)

味精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优质回答

现在我们都不吃味精了,我们小时候炒菜才放味精,现在都忘了味精是什么样子了,现在外面的餐饮行业用的味精量还是很大的。

味精的主要成份:

它主要就是氨基酸谷氨酸钠,还有一个名称叫味素、谷氨酸钠,有很强肉鲜味,用水冲淡3000倍都还有味,所以就叫做“味精”。

都说味精吃多了不好。我是建议自己炒菜就不要放这些东西了,把菜的本味炒出来就是最美味的佳肴。

请问鸡精和味精都是什么成分?他们有什么不一样?

优质回答

1、作用不同

味精的主要作用是增加食品的鲜味,在中国菜里用的最多,也可用于汤和调味汁。鸡精带有鸡肉的鲜味,用来增加人们的食欲。

2、成分不同

味精是以小麦、大豆等含蛋白质较多的原料经水解或以淀粉为原料,经发酵法加工而成的一种粉末状或结晶状的调味品。其主要成分为谷氨酸钠,还含少量食盐、水分、脂肪、糖、铁、磷等物质。

鸡精主要由谷氨酸钠、呈味核苷酸二钠、食用盐、鸡肉、鸡骨粉或浓缩抽提物为基本原料,添加或不添加香精经混合、制粒、干燥而成的一种复合调味料

不宜添加味精的情况:

1、不宜放在过碱或过酸的汤菜中。味精在碱性汤液中会发生化学变化,会产生一种不良气味;在酸性汤液中溶解度小,味精会失效。

2、不宜过量食用。用量过多(每天食用5克以上),会出现背部及上肢麻木、周身酸软等不良反应。

3、不宜在炝锅时放入。在高温下味精会变成焦谷氨酸钠,这是一种有毒物质。同样道理也不可长时间炖煮。

4、不宜调入鱼、虾、哈蜊等食物中。

5、不宜加入炒蛋中。因鸡蛋本身就含有许多氨基酸,正是味精的主要成分。

其实很多人并不清楚鸡精和味精的区别,他们只知道鸡精和味精的味道不同,同时主观地认为鸡精以鸡肉为主要原料,所以有营养且完全安全,所以做菜的时候对味精唯恐避之而不及,但对鸡精却觉得放多少、什么时候放都可以。但其实,我们应该了解到的是,鸡精与味精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1、鸡精中含40%的味精

虽然大部分鸡精的包装上都写着“用上等肥鸡制成”、“真正上等鸡肉制成”,但它并不像我们想像的那样,主要是由鸡肉、鸡骨或其浓缩抽提物做成的天然调味品。它的主要成分其实就是味精(谷氨酸纳)和盐。其中,味精占到总成分的40%左右,另外还有糖、鸡肉或鸡骨粉、香辛料、肌苷酸、鸟苷酸、鸡味香精、淀粉等物质复合而成。

鸡精的味道之所以很鲜,主要还是其中味精的作用。另外,肌苷酸、鸟苷酸都是助鲜剂,也具有调味的功效,而且它们和谷氨酸钠结合,能让鸡精的鲜味更柔和,口感更圆润、丰满,且香味更浓郁。至于鸡精中逼真的鸡肉味道,主要来自于鸡肉、鸡骨粉,它们是从新鲜的鸡肉和鸡骨中提炼出来的。鸡味香精的使用也可以使鸡精的“鸡味”变浓;淀粉的作用则是使鸡精呈颗粒状或粉状。

2、营养成分高低不同

鸡精和味精哪个营养更高一些呢?事实上,味精主要是通过大米、玉米等粮食或糖蜜,采用微生物发酵的方法提取而成的。它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纳,是氨基酸的一种,也是构成蛋白质的主要成分。鸡精的成分由于比味精复杂,所含的营养也更全面一些。除了谷氨酸纳以外,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

味精能补充人体的氨基酸,有利于增进和维持大脑机能。因其具有很好的鲜味,故可增进人的食欲。味精有助于提高人体对食物的消化率。另外,味精中的主要成分谷氨酸钠还具有治疗慢性肝炎、肝昏迷、神经衰弱、癫痫病、胃酸缺乏等病的作用。

鸡精从取料上是鸡肉与鸡蛋复合生产的,既有鸡的鲜味又有其香味;其化学成分是将核甘酸与谷氨酸钠复合,且鲜度上乘,实现了增鲜调味的二合一;鲜度与味精相比是味精的1.5~2倍,是营养成分更高的健康食品。鸡精还具有耐高温、不串味、食后不干等优点。这些都是其他调味品无法比拟的。不过,鸡精再有营养,也只是一种调味品,不能与鸡肉同日而语。调查发现市场上不同品牌的鸡精之间,蛋白质含量并不一样,这主要与它们的鸡肉粉或鸡骨粉含量有关。

3、鸡精的安全性与味精差不多

很多人不敢吃味精,主要是担心它会产生一定的致癌物质。不过,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专家认为,在普通情况下,味精是完全安全的,可以放心食用的,只是不要将它加热到120℃以上,否则其中的谷氨酸钠就会失水变成焦谷氨酸钠,产生致癌物质。由于鸡精中同样含有一定的谷氨酸钠,因此它与味精的安全性是差不多的,同样应注意不要长时间高温加热。

此外,由于鸡精本身含有约百分之十几的盐分,所以炒菜和做汤时如果用了鸡精,用盐量一定要减少。鸡精里还含有核苷酸,核苷酸的代谢产物就是尿酸,痛风患者应该少吃。

4、鸡精的使用量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规定,通常都是根据自己的口味添加,所以,鸡精的用量多数情况下是不同的。而味精比较纯净,用量比较稳定。

5、味精是非常容易溶于水的,所以通常来讲,在烹饪时在起锅之前加入味精效果最佳,菜肴的味道也会更加的鲜美。这是因为,味精若在水溶液中长时间加热,会生成焦谷氨酸钠,焦谷氨酸钠虽无害,但同样也没有鲜味。鸡精的用法就没那么多要求了,任何时间放到菜品中,效果都不错。

为什么现在的人不敢吃味精了?味精对身体有什么坏处?

优质回答

“味精”这种叫法源于日本商业生产,便于推广起名为味之素,意思是“风味之精华”。味精主要成份是谷氨酸钠,而谷氨酸钠是谷氨酸的一种钠盐。谷氨酸是一种氨基酸,起到鲜味作用,是构成蛋白质的一种成分。谷氨酸作为一种氨基酸普遍存在于人体以及各种食物中。

在1908年日本的池田菊苗教授从海带中分离出来的一种鲜味物质谷氨酸,在所有谷氨酸盐中都有这种鲜味,只是谷氨酸钠的可溶性最好、味道最佳、且易于结晶,因此,味精选用谷氨酸钠。

关于味精的安全性有大量研究证明谷氨酸钠对人体是安全的。我们看一下各个国家对于味精所持有的态度:美国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把谷氨酸钠归为安全之列。澳洲和新西兰食品标准中坚称味精“对于普通人群是安全的”。

不过,在食品标准中确实也描述了不足1%的敏感人群在一餐中摄取大量的味精时,有可能会遇到“短暂”副作用,例如,“头痛、麻木、刺痛、面色潮红、肌肉紧张及全身乏力”等。也就是说只要不大量摄入味精,适度的食用是安全的。

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法规委员会第19届会议也宣布结论:“对味精每人每天摄入量不需作任何规定”。

为了进一步验证“味精的营养与安全”,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病理科对我国味精产品进行了《大鼠长期毒性试验》,通过试验,再一次证实了食用味精是安全的。合理使用不但能提高食物的鲜味,并且与食盐有协同作用,和食盐一起食用能提高食盐的咸味。也就是说,相同的咸味,味精与食盐组合,要比单纯食盐用量更小,从而减少食盐的摄入量,而食盐可能会增加高血压、心脏病和脑中风的风险。

但是,味精提鲜,量要适度,过犹不及,当味精的添加量过多时,会影响食物的口感。如100ml的清汤中添加味精超过1g,愉悦感会迅速下降。

参考资料:

《中国味精大鼠长期毒性试验总结》 《中国食品添加剂》2001-5-30

《浅论味精的食用安全》双长明 《中国烹饪研究》1996-5-15

认同食用味精,只要不是过量便用,不会有危害,味精也是一大发明。

味精有营养价值吗?

优质回答

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了解味精是什么物质和通过什么方式和方法把它提炼出来的?

我查了一下资料,其实味精就是谷氨酸钠,是钠与谷氨酸的结合。最早由德国的雷特豪博士于1846年在小麦的面筋中首次获得谷氨酸。1908年日本的池田菊苗教授从海带中发现并分离出谷氨酸,并发现谷氨酸和盐具有一定的鲜味;1909年日本开始生产以谷氨酸一钠为主要成分的 “味之素”并出售。学名叫谷氨酸钠,这样就捋清了味精发展的大致脉络。

首先由德国人雷特豪博士在1846年从面筋中分离到氨基酸,他们称谷氨酸,根据原料定名为麸酸或谷氨酸(因为面筋是从小麦里提取出来的)。

日本是在1908年由东京大学池田菊苗教授经过试验,从海带中分离到L—谷氨酸结晶体,这个结晶体和从蛋白质水解得到的L—谷氨酸是同样的物质,而且都是有鲜味的。因为在研究海带的过程中,提取了一种物质叫做谷氨酸钠的物质,有了这种物质才是味道鲜美的关键。于是,池田菊苗教授将这种物质大量提取,跟其他物质掺和,形成一种新的调味剂,取名味之鲜。味之鲜出来后,在日本立刻受到广泛欢迎,对于人们的味觉和菜品的味道起到重大的改善,这个绝对是日本人的发明。

我国从,1921年开始生产味精。1965年以后我国所有的味精厂都采用以粮食为原料,通过微生物发酵、提取、精制而得到符合国家标准的谷氨酸从而生产出我国自己品牌的味精调味品。

谷氨酸钠,在大自然含量丰富,也存在于许多日常食物中,例如番茄、帕玛森乳酪、蘑菇、母乳。身体甚至以相同的方式消化味精和食物中的天然谷氨酸。除了增加菜肴的鲜味以外,味精还可减少用盐。只需一点味精即可带出美味的食物。味精只要注意食用方法、用量适度是无害的。炒菜时最好后放味精,凉拌菜不宜使用味精,因为凉拌菜温度低,味精不易溶化,不能起到调味的作用。

味精是以大米、玉米等粮食为原料,经过发酵、提纯得到的,是一种天然食品不是化工合成的,所以是健康的调味品。鸡精的鲜度是味精的1.5~2倍,成分比味精复杂,所含的营养更全面一些。但鸡精属于人工合成的调味品之一,食用起来并不比味精更健康。

味精作为一种常见的调味品经常出现在人们所食用的菜肴中,如果在烹饪的过程中加入味精,可以使菜品起到提味增鲜的效果。因此,长久以来味精一直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可是味精能够对于人体造成的危害也是不可小觑的,味精的主要成分为谷氨酸钠,当摄入过多时会妨碍骨骼发育,对儿童的影响尤为显著。特别是婴幼儿和正在哺乳期的母亲应禁食或少食味精,为自己腹中的孩子造就一个良好的降生环境。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味精的成分主要是什么】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