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三候的候是什么意思 夏至三候的候怎么读

夏至三候的候是什么意思

1.

夏至三候一般指的是我国古代将夏至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夏至之日鹿角分解,过五日蜩始鸣,再过五天,半夏生,这就是说每隔五天是一侯。

2.

夏至时间一般是在阳历每年的6月21日到6月22日,所以在这个时间的基础上加上五天就可以推算出三候中的每一侯的时间。

延伸阅读

夏至日出日落时间是什么时候

夏至日出日落时间是:早上6点34分08秒,日落时间为18点43分12秒。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公历6月21日或22日。夏至这天,太阳运行至黄经90度(处在双子座),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的日照时间最长。在北京地区,白昼时数可长达15小时。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阳光最多,比南半球多了将近一倍。我国古代将夏至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

糜与鹿虽属同科,但古人认为,二者一属阴一属阳。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属阳。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丌始脱落。而糜因属阴,所以在冬至日角才脱落;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

夏至的物候特征是什么

1、气象变化特点:夏至这天虽然白昼最长,太阳角度最高,但并不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因为,接近地表的热量,这时还在继续积蓄,并没有达到最多的时候。

2、物候现象特点:一候鹿角解,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属阳。二候蝉始鸣,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三候半夏生,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

夏至数九什么意思

不是的,没有夏至数九这一涚,只有冬至开始数九,称为数九寒天。

夏至节气以后所出现的第三个“庚日”,就开始入伏了。夏至节气分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蜩始鸣,三候半夏生。鹿属阳,为了御寒鹿角才会变大,夏至暑热旺盛,鹿角也会减小;此外,此时节,树上的夏蝉也会开始鸣叫,我国各地进入盛夏。

夏至鹿角解蝉始鸣全诗

原文:纪·仲夏

仲夏之月,日在东井,昏亢中,旦危中。其日丙丁,其帝炎帝,其神祝融,其虫羽,其音徵,律中蕤宾,其数七,其味苦,其臭焦,其祀灶,祭先肺。小暑至,螳螂生,鸡始鸣,反舌无声。天子居明堂太庙,乘朱辂、驾赤骝,载赤旗,衣朱衣,服赤玉,食菽与鸡,其器高以觕,养壮狡。

  是月也,命乐师修鞀鞞鼓,均琴瑟管箫,执干戚戈羽,调竽笙埙篪,饬锺磬柷敔。命有司为民祈祀山川百原,大雩帝,用盛乐。乃命百县雩祭祀百辟卿士有益於民者,以祈谷实。农乃登黍。

  是月也,天子以雏尝黍,羞以含桃,先荐寝庙。令民无刈蓝以染,无烧炭,无暴布,门闾无闭,关市无索;挺重囚,益其食,游牝别其群,则絷腾驹,班马正。

  是月也,日长至,阴阳争,死生分。君子斋戒,处必揜,身欲静无躁,止声色,无或进,薄滋味,无致和,退嗜欲,定心气,百官静,事无刑,以定晏阴之所成。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木堇荣。

  是月也,无用火南方,可以居高明,可以远眺望,可以登山陵,可以处台榭。

  仲夏行冬令,则雹霰伤谷,道路不通,暴兵来至;行春令,则五谷晚熟,百螣时起,其国乃饥;行秋令,则草木零落,果实早成,民殃於疫。

此篇出自《吕氏春秋》,《吕氏春秋》是在秦国丞相吕不韦的主持下,集合门客们编撰的一部古代类百科全书似的传世巨著。有八览、六论、十二纪,共二十多万言。

《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前后)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们集体编撰的杂家(儒、法、道等等)著作,又名《吕览》。

此书共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十二卷,一百六十篇,二十余万字。吕不韦自己认为其中包括了天地万物古往今来的事理,所以号称《吕氏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