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周期律第一个答案(历史周期律第二个答案)

历史兴亡周期律是谁提出的?

“历史周期律”是黄炎培先生提出的。

1945年7月,黄炎培先生到延安考察,谈到“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称历朝历代都没有能跳出兴亡周期律。这种历史因素交互作用,就形成了以政府调动资源为手段的,以公平为核心的新体制。

“历史周期率”是指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政权都会经历兴衰治乱,往复循环呈现出的周期性现象。极端的不公导致社会的崩溃,从而达到新的相对公平,周而复始。

中国历史周期律代表人物代表性观点?

1945年7月4日,黄炎培到延安考察,主席问他延安之行的感想。

黄炎培说: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

这就是著名的“历史周期律”,黄炎培的意思很明显,古往今来,一个国家、一个团队,都会经历兴衰治乱,往复循环,周而复始,不知诸君能否找出一条新路跳出这兴亡周期律?

主席答:“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律。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跳出历史周期律的两个答案是什么?

跳出历史周期律的两个答案是“让人民来监督政府”和自我革命

七十多年前,毛主席在“窑洞对”中提出“让人民来监督政府”,经过百年奋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的实践,我们党又给出了第二个答案,自我革命,这一能使中国共产党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新时代之路。全面从严治党是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由之路,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是坚持自我革命,这是党永葆生机活力的内生动力和根本保证。

历史周期律这一典故最早见于?

《左传?庄公十一年》:“禹、汤罪己,其兴也悖焉,桀、纣罪人,其亡也忽焉。”

最早的两个朝代夏与商的更替,就引发了人们对历史周期律的重视。

夏和商的创立者禹、汤能够以己为罪、凡事怪罪自己,所以夏和商就快速地兴盛起来;而夏和商的继任者桀、纣却是以别人为罪、凡事怪罪别人,所以夏和商也就快速地灭亡了。《左传》认为王朝兴亡更替的原因是统治者“罪己”、“罪人”的态度。所以要想跳出历史周期律,统治者就必须修身修心、事事反求诸己。

如何跳出历史周期规律?

要想跳出历史的周期律 只有一条路可走 就是民主 只有人民来监督政府 政府才能不敢松懈人民起来负责 才不会人亡政熄。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要继续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行,要沿着第二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前行,要沿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发展逻辑前行。

跳出”历史周期律”、实现长期执政,就必须深刻把握执政规律,全面从严治党;必须遵循人心向背规律,使党始终能够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必须确保党不能有自己的特殊利益。

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就要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就要不断推进人民民主,使民主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生产之中、生活之中;就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国家长治久安有制度体系的保障。

历史周期律的两个答案是什么?

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一个答案是:人民民主。

第二个答案是:自我革命。

中国历史周期率,是熟读史书、通晓古今的黄炎培提出的,概括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

历史周期律的第一个答案?

中国“历史周期律”是黄炎培在延安时期第一次提出来的。

中国历史上朝代不断更替,过多少年就会出现一次新的轮回,犹如魔咒,很难打破。这个观念几乎深入人心,《三国演义》开篇即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据统计,中国历史上出现的政权,大一统的王朝有12个,依次是夏、商、周、秦、汉、晋、隋、唐、宋、元、明、清;如果加上同时并列出现的各个王朝,一共就有83个王朝,559个帝王(包括帝397个,王162个)。

历史周期侓是啥?

历史周期律,是指古代中国陷入周期性的治乱循环而无法摆脱的一种历史规律。

专制政体因其缺乏制约的权力运行机制,导致其先天的缺乏自我清洁、自我纠错、自我修复的能力,虽可能强大于一时,却终会因腐败而衰亡。天下叛乱,重新洗牌,于是一个新兴的专制政体取而代之并开始新一轮的治乱循环。这就是历史周期律。

在专制政体下,权贵阶层对于资源和权力的占有欲望是无尽的。当绝大部份生存资源被权贵阶层凭借权力兼并时,无法生存下去的民众必然起而反叛,用暴力推动社会重新洗牌。

有识之士自然会想方设法阻止资源兼并发展到民众无以为生的程度,但权贵们并没有此等远见。

吞并更多的资源和权力,让家族的富贵更加稳固,这是权贵阶层最本能的欲望,而恰恰是这种欲望导致了整个体系的崩溃,其家族在这个崩溃过程中往往随之毁灭,成为陪葬,能够逃过一劫的少之又少。

历史周期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新王朝开国时人口稀少,为鼓励生产分配土地,推行轻徭薄赋;

第二阶段:中期人口增加,出现土地兼并和阶级分化;

第三阶段:末期土地高度集中,赋税繁重,经济崩溃,农民不堪忍受揭竿而起;

第四阶段:天下大乱,人口大量死亡,新王朝在平定战乱后建立,重新分配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