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初一送寒衣有何讲究呢(十月初一送寒衣有何讲究和忌讳)

十月初一送寒衣有何讲究?

阴历历十月初一,又称“十月朝”,送寒衣节、授衣节。

这一天,与清明节、七月十五一样,是一年中很重要的祭奠先人的日子。

而且,因为十月初一,是一年中仅有的两个能在坟地动工的日子(另一个日子是清明节)。

所以也就形成了很多与此相关的十月初一特有的习俗。

今天占数网就为您详细介绍十月初一送寒衣的习俗。

一、送寒衣,为先人御寒 十月初一是冬月的第一天,天气变冷,人们准备好棉衣过冬。

想着地下的先人也需要御寒,就用纸折叠成衣物的模样,烧化后让先人穿着,谓之“送寒衣”。

送寒衣很有一些讲究: 1、寒衣以自己亲手叠的最好。

2、烧化的时候,一定要告诉先人,免得到不了先人手中。

3、凡焚化的衣物、冥钞等物,一定要焚烧充分,都化成纸灰。

相传,只有充分燃烧,都变成纸灰,这些纸钞、衣物,才能在阴曹地府使用。

不烧尽的话,亡人拿着也没用。

4、如果不能回家上坟,可在十字路口,冲着家乡方向烧化纸钱 5、孤魂野鬼也需要救济 为亲人送寒衣的同时,另外再焚烧一些五色纸,以打发那些祭奠的孤魂,免得去抢先人们的。

二、上坟,表达哀思 1、必备供品 香、水果、点心、菜蔬、酒、冥钞、黄表纸、五色纸、包袱等。

2、最佳上坟时间 上坟祭祖、扫墓,最好在上午9点—中午13点这个时间段,这时候阳气充足。

3、禁忌 天黑以后不要去坟地;不要在坟地嬉笑游戏;不要在坟地有不敬的言语。

三、合葬,让逝去的先人团圆 生要同衾死则同穴,曾经是古代人对爱情婚姻的誓言。

由此可见古人是把同穴当成了生死相依的象征。

民俗中一直很重视合葬,即便生前孤寡的人,其亲属也要尽量想方设法为其结“鬼亲”,让其死后不再孤寡。

夫妻先后去世后,如果因为当时坟地山向不开无法合葬,就需要等到山向开了之后的十月一,再进行合葬事宜。

四、迁坟,为先人寻求更好的安息之所 出于某些原因,坟墓需要迁移的,也只能在十月一和清明节进行。

比方说,原来坟地风水不好需要改善的,或因为坟地被占原因被迫迁坟的,也都不可在平时日子随意迁移,而要在十月初一进行。

五、修缮坟墓 夏天的雨季,春夏的灌溉,动物打洞穴等,容易引起坟墓进水、塌陷,搅扰先人底下的安宁。

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对坟墓进行修缮。

但是,平常的日子是不可以进行坟墓修缮的,只有在一年的清明节、十月一这两个日子才能进行。

所以,十月一,很多人会为墓地拔草、清理树木、修葺,以保证先人在地下不受风吹雨淋之苦。

温馨提示:在十月一这样的日子里,让我们也为逝去的先人送上寒衣,在纪念逝者的仪式中,将我们的习俗传承下去。

十月一送寒衣可以送羽绒衣服吗?

哈哈不可以,十月一是给故人送寒衣的日子,民间都是送彩色的纸剪成的衣服,有的还是用真的布做的小衣服,但是都很小只有一尺多长。

这些东西是要在焚烧炉里烧掉的,如果送的是羽绒服烧的时候就有点危险,羽绒服受热有时会爆炸,崩开,多危险啊,再说现在都是文明祭扫了,用消化代替,还是不用送羽绒服了。

寒衣节第一年送寒衣吗?

寒衣节第一年“肯定”送寒衣的

寒衣节简介如下,寒衣节相传起源于周朝,《诗经·豳风·七月》记载“七月流火,九月授衣”,意思是农历九月开始天气逐渐转凉,人们也开始为越冬添置御寒的衣服,因此寒衣节也被称为“授衣节”。由于十月刚入冬,九月授衣过早,宋朝时期这一习俗就被移至十月朔日。民间将寒衣节与清明节、中元节并称为我国三大“节”。

因为农历十月一是进入寒冬后的第一天,古时有授衣、开炉等习俗,提醒人们注意寒冬要来了。这一天,妇女们要拿出棉衣,送给在远方戍边、服徭役的亲人,在为亲人送去寒衣的同时,逐渐发展为祖先、先人也一并送去过冬寒衣。

寒衣节,又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秋祭”、“十月一”。

“十月一送寒衣”是怎么来的?

十月一日,为送寒衣节。这一天,特别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谓之送寒衣。与春季的清明节,秋季的中元节,并称为一年之中的三大“鬼节”。  民间传说,孟姜女新婚燕尔,丈夫就被抓去服谣役,修筑万里长城。秋去冬来,孟姜女千里迢迢,历尽艰辛,为丈夫送衣御寒。谁知丈夫却屈死在工地,还被埋在城墙之下。孟姜女悲痛欲绝,指天哀号呼喊,感动了上天,哭倒了长城,找到了丈夫尸体,用带来的棉衣重新妆殓安葬。由此而产生了“送寒衣节”。  春夏秋冬往复循环,十月为孟冬。十月一日是进入寒冬季节的第一天。由生者的御寒加衣,想到死者的防冷需要。  晋南地区送寒衣时,讲究在五色纸里夹裹一些棉花,说是为亡者做棉衣、棉被使用。  晋北地区送寒衣时,要将五色纸分别做成衣、帽、鞋、被种种式样。甚至还要制作一套纸房舍,瓦柱分明,门窗俱备。这些纸制工艺品除体积缩小之外,看上去比真房院还要精致漂亮。  凡属送给死者的衣物、冥钞诸物,都必须烧焚,只有烧的干干净净,这些阳世的纸张,才能转化为阴曹地府的绸缎布匹、房舍衣衾及金银铜钱。只要有一点没有烧尽,就前功尽弃、亡人不能使用。所以十月一日烧寒衣,要特别认真细致。这种行动虽然看来好笑,却也反映了生者对亡人的哀思与崇敬,属于一种精神上的寄托。  民间送寒衣时,还讲究在十字路口焚烧一些五色纸,象征布帛类。用意是救济那些无人祭祖的绝户孤魂,以免给亲人送去的过冬用物被他们抢去。  焚烧寒衣,有的地方在亡者坟前进行,讲究在太阳出山前上坟。有的地方习惯在门前焚烧祭物。雁北许多地方及晋中的平遥等县,傍晚妇女要在门外放声大哭。临县旧日传有一诗:“粘纸成衣费剪裁,凌晨烧去化灰埃。御寒泉台果否用?但闻悲声顺耳来!”既描述了送寒衣的情景,又对其传说效应提出了质疑。  儿女们守孝,穿三年孝服。孝满之年的十月初一日换穿常服。  先人的迁坟合葬等仪式,民间也总是习惯在十月一日进行。  民间在十月一日,不仅要为亡人送寒衣过冬,就是生者也要进行一些象征过冬的传统活动。妇女们要在这一天将做好的棉衣拿出来,让儿女、丈夫换季。如果此时天气仍然暖和,不适宜穿棉,也要督促儿女、丈夫试穿一下,图个吉利。男人们则习惯在这一天整理火炉、烟筒。安装完毕后,还要试着生一下火,以保证天寒时顺利取暖。  十月一日,妇女忌出行。民间改善生活,山区兴吃荞面、莜面。


您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