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人是汉族人吗吗(什么是战国时期楚国人)

网友提问:

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人是汉族人吗?

优质回答:

3谢邀,这是出了两个题目啊。描述里又是另一个题目。我一个一个回答吧。

首先,汉族这个词是汉武帝“废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才形成的概念。在此之前,没有汉族这个概念。

中国有文字记载,并发掘出相应文物的朝代是商朝。所以商以前的国际上史学界是不认可的。但我们很多史书上和传统文化上,一直认为中华文明发源于黄河流域的黄帝,和长江流域的炎帝(存疑,因为炎帝故里极有可能也是在陕西境内,如果真是那样,可以说我们的最早发源地只在陕西)。所以我们会称自己为炎黄子孙。经过三皇五帝最早的文明仅仅陕西,河南,湖南,湖北的一小块。这就是所谓的中原上国文明。但实际上,我们历史上还有很多很发达的文明没有文字记载,如良渚文明,红山文明,金沙文明等等。从他们的文物年代和礼器,祭器的精美程度,可以想见它们高度发达的文化。而且从金沙的祭祀坑里发现了良渚文化代表的玉琮。可见这两个隔了两千多公里的文明,早在五六千年前就发生过交集。而这两块文明都未出现在我们传统文化和历史文字记载里。而这两个文明所处之地,在我们传统文化里,是蛮是夷。

中原上国称周边的民族为”东夷,西戎,南蛮,北狄。”充满了歧视。到了西周,开始分封,有几个后来的大国,都是靠这些中原上国看不起的民族不断地融入,才变成了大国,比如唐叔虞的晋国。比如姜子牙的齐国。比如熊绎的楚国。还有养马有功的秦非子的秦国。但这其中有两个国家和其他的分封国不一样,就是他们的祖先更早,早过商朝。一个是秦国,一个是楚国。而且两个都是封的最低等的子爵。但最后是实力最强的两个国家。

其中最早不买周朝账的是楚国,最早称王。中原各国认为他是”僭越”,楚国根本不在乎,自称蛮夷。楚国人认为七年不出兵是耻辱。所以地盘扩张很快,实际一下子赶上中原各国之和的大半。楚国之所以不服周朝,是因为他和其他各分封国都不同的地方是,他的国君本身就是一个部落的首领,他不是周天子的兄弟也不是周朝的重臣。他原本就和周朝一样都是个部落,周文王发动战争推翻了商朝的统治。而楚部落当时实力较周朝弱,所以甘心做个小弟,后来发展了,直接就不买你周朝账了。他要和周朝平起平坐。但楚国发展之后肯定有其他民族的融入。其实当时其他重要的国家都有外族的融入。而楚国的王室是三皇五帝中颛顼的后代。这个在屈原的《离骚》里有证实。“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翻译过来就是“我是颛顼的后代,我父亲是伯庸”。

所以从正根上讲,楚国应该属于华夏族。但那个时代,谁都不能叫汉族。

其次,回答第二个问题。怀疑兵马俑主人不是秦始皇的,主要有几个依据,第一,兵马俑离秦始皇陵有几十里地。第二,所有的发髻朝右,典型楚国人的发髻。第三,部分兵器上发现”芈”字。第四,到了秦始皇时期,铁器开始大量应用,而很多兵器都还是铜器。于是很多人又把兵马俑的主人往“芈八子”上靠。这种怀疑也可以。但这些似乎也能解释通,第一个,秦始皇死得突然,兵马俑未能及时入葬。第二和第三个,当时楚国已被秦国吞并了大部分,楚国的工匠干完活就和留个名也正常。第四,秦国的铜器水平超过其他诸侯国,特别是兵器。可以造一米多长铜剑。至于真相,可能埋藏在还没挖开兵马俑身上!或许永远也没有真相。

其他网友回答

现代的韩国人,应该是商朝或者夏朝的遗民;商朝和夏朝是炎黄的后裔,而楚国是蚩尤的后裔。如果说三家分晋的那个韩国,那就是晋国的后裔。

中国的湖北有汉阳,汉阳是武汉三镇之一,今天的武汉市有汉阳区,韩国的首都是首尔,首尔最初的名字,其实是叫做汉阳。

现在的韩国有个丹阳郡,中国的湖北以前个地方叫丹阳,丹阳曾经是楚国的国都。中国的湖北有个江陵县,韩国则有个江陵市。

韩国的地名与中国湖北的地名有很多是重名,这不是一种巧合,而是韩国的历史与中国战国时期的楚国有渊源关系。

秦始皇派徐福、韩终出海寻求长生不老之药,他们都逃走了,没有回来,徐福到了倭地,而韩终则到了韩国,做了马韩国的国王。

韩终东渡韩国,与徐福东渡日本,这样的移民事件,在秦汉时期并不是一个个例,战国、秦汉时期,中原地区经常发生战争,而且徭役、兵役繁重,有大量的中原人渡海至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谋生,因为韩

终和徐福的渡海事件比较出名,所以后世之人往往把这一时期中原人渡海至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的移民事件,归为韩终东渡、徐福东渡这样的典型的移民事件。

韩国人的祖先与中国战国时期的楚国有渊源关系,我们知道徐福东渡日本的故事,也应该知道韩终东渡韩国的故事。

(选自网络,非原创)

其他网友回答

“汉族人”的称呼要到近代“民族”概念传入才有,楚国人自然不可能是“汉族人”。而“汉人”的称呼也要到汉朝才有,再往前就只有“华夏”没有“汉人”了。可以说,华夏、汉人、汉族人的主体是一脉相承的。那么,楚国人到底算不算是华夏呢?

“中国”“华夏”这两个概念,都是周代的时候提出的,并不是单一的血缘概念,更偏向文化概念,臣服于周并在周文化圈以内都可以称“华夏”,反之则称“蛮夷”。楚国在西周时期就被视为“蛮夷”,所以熊渠子说“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直到春秋初年楚武王也还说“我蛮夷也”,中原人当然更不把楚人视为华夏了。

尽管楚人一直不服周,但随着楚国的北上,却慢慢接受了周文化。楚国的司马、太傅、太师等官职,都是从周制中学来。春秋中期令尹公子贞更是称楚国“抚有蛮夷,奄征南海,以属诸夏”,这样看来,楚国上层分明以华夏自居了,但同时却认为楚国境内还有蛮夷存在。文化的传播当然也是自上而下的,当时楚国境内有许多土著部族,濮、越、舒之类。楚国对其控制也比较松散。

所以,战国时期的楚国上层已经华夏化了,但是下层却不能说是华夏。南方土著的华夏化,还要等待秦汉、六朝的进一步开发。当然,战国时期没有汉人和汉族人的称呼,所以顶多说是前身了。比如今天的熊、屈、景、伍、申等姓氏,很大部分都是楚国王族传承下来的。

感谢阅读!

其他网友回答

首先请定义一下汉族。汉族绝不是单一血缘的民族,而是在大一统的背景下,各族群经过长时间的互相融合而形成的。秦汉以前的融合应该还是非常有限的,而且楚国地域广大,有些地方甚至到秦汉时都没有被中央政府有效控制。所以我认为不但楚国人不是汉族人,春秋战国时期就没有所谓汉族人。

其他网友回答

从姫周开始到战国时期楚国的封地在当今的丹阳地区,南偏中原,叫那里南蛮,时间长了人们把楚国人当成蛮夷。楚国封地虽偏,楚国人实属华夏族即汉人。

季连-上古时代传说人物,是楚国人先祖,黄帝的七世孙。季连最早在隈山,后来去穴穷,又迁乔山,最后定居爰波。又后来他的后人又迁到京宗。战国时的楚国人不是当地土生土长的人,是由中原地区慢搬迁过去的。

鬻熊-季连的曾孙,娶一个叫聂耳的女人,生了一对娃,这位母亲生第二娃时因难产刨腹,最后惨死,巫师用楚即荆条缠起来,为了纪念这位苦难的母亲,族人即叫楚人,楚就是由此而来。而鬻熊也改姓熊,黄帝就姓-有熊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