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犯人都流放到哪里(中国古代犯人流放地)

网友提问:

古代被流放三千里的犯人,到流放地都干嘛?

优质回答:

在古代,流放可以说是一种非常严厉的处罚。一般被流放的人,都是犯了死罪或者罪大恶极、罪恶滔天的罪行,一旦被流放三千里,所到之处,自然是那些寸草不生的不毛之地,至于被流放到此,肯定不是来坐等享福的,大多数罪犯到此便开始了“劳动后半生”的“赎罪”过程,但是古代被流放的人不像现代,他们只是最终劳动致死,并没有因为表现良好或者享受“劳动改造”的过程。

所以说,在古代的大多数人面临着被”刺配流放三千里、永世不得回家乡”的罪名后,有些人会选择这样的后半生过着。但是也有一些人会直接选择自尽。由此可见,古代被流放的罪名不亚于死亡,也可以说是痛不欲生。更有甚者,在接受流放的途中就发出了“悔不当初死,恨做今日生”的感叹。

在生产力落后的古代,之所以自秦汉时期就有了流放千里的制度,一直到晚清,这上下两千五百年,流放制度没有被取缔消失而是逐渐历经朝代更替而日臻完善,一小部分是因为这些人尚且罪不至死;但是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古代缺乏劳动力去镇守边陲或者建设边境。

古代被流放的人,大都回去这三个地方:大西北、远岭南和深东北。这三个地方一旦被人提起,也都是令人谈之色变的。那么古代那么多的接受流放的罪犯,他们除了在流放路上就死得了,剩下的安全抵达流放地点的罪犯都干什么了呢?

第一,秦汉以来的大西北和东北地区,尚未经过大规模开发,而且这里连年战乱,西北边境的匈奴常年混战侵扰我国大西北,当时陕西为国之重都,黄河以北的地区,尤其以燕云十六州为主中原地区,长时间饱受侵扰之苦。的西北以匈奴为首的各少数民族争相侵袭,令西北边境常年处于危险的状况,所以被流放者大都到此充军,以增加边境地区的兵力,更好地镇守边陲,保卫国家。

第二,大家都熟知西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吧!在汉武帝之前,我国西北内陆的河西走廊通往中东一带,皆数荒漠和大戈壁滩。但是秦汉时期水上交通尚且不方便。所以在西汉初年的时候,西汉统治者为了“通商来往经济”的要求,便派人对河西走廊一带大规模开发。其中也就不乏这些流放千里的罪犯,他们抵达这里,便成为现成的劳动力,将自己的后半生贡献在这些边陲经济建设的开发上。

第三,被流放的罪犯里边有一部分是政府官吏,在古代,以往这些官员因为政治上的失误而酿成大祸或者是因为种种言语行为惹恼统治者才会被处以“流刑”。

皇帝之所以让他们流放而不是让他们直接接受死刑,那是因为皇帝并不想让他们直接去死,那是因为他们只是一时犯错,本身却是国之栋梁。皇帝流放他们,其实只是一个名义上的惩罚,实则让他们自我反省。等到这些官员认错或者国家需要时,会再度重新被召回京师并委以重任。比如,北宋时期的欧阳修、苏轼;清朝的于成龙、纪晓岚等等。

其他网友回答

这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流放是什么?流放是将罪犯放逐到边远地区进行惩罚的一种刑罚。它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将已定刑的人押解到荒僻或远离乡土的地方,以对案犯进行惩治,并以此维护社会和统治秩序。而且古代虽然经常说流放三千里,但实际上也是不是每个地方都是三千里之遥,这里只是说是边远城市,远离政治中心而已。

高频流放地点

在历朝历代,有几个地方一直是高频的一个流放点,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房县(现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十堰市南部,南临神农架林区)海南岛(主要是崖州),丰州(丰州镇现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南安市东部,与泉州市区接壤),伊犁(现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地处祖国西北边陲,成立于1954年),当然还有宁古塔,但那只是清代一朝而已。流放说白了就是让你这辈子都回不到京城,不能到处乱走而已。而从国家的角度它是为了边境巩固和开发的一种手段,也是对人力资源的合理再利用。

在流放地干什么?

干苦力活的。被流放的人们,很多每天都是要进行高强度的体力活,还要被皮鞭抽打,常年累月都是开荒种粮,修桥铺路,还要挖山,修筑城防。实际上说白了就是为王朝建设边疆。而这里的自然环境是非常的糟糕,土地也比较贫瘠,几乎种不出什么粮食,经常吃不饱,穿不暖也是正常的。

刺配充军。相信大家对这个就比较熟悉了,在《水浒传》中可是一天到晚都提到了刺配充军的故事。刺配充军,顾名思义就是去当边疆士兵了,当然,能够在边疆充军的人,在发配前大多也是军队中的人物,不然怎么可能随便可以为兵呢?而且这类人去到,虽然是充军,但是当地主管军官也会给他们一些小官职,如伍长之类的,毕竟没点能力的早就被砍了,你以为谁都可以充军吗?

异地软禁。能够有这种待遇的,一般就是政治斗争失败后的官员了,朝廷既不忍心杀他,但是又深有重罪,所以一般就发配到远方囚禁,让其无法回到政治中心以及无法联系自己的党羽便罢了。

不是谁都那么好运

虽然说流放边疆是惩罚,但是有很多人在流放的路上便已去世了,因为流放路上跨越大山大河,穿越密林沼泽,有很多人还没到达流放地便在中途死亡了,所以说,去到流放地还留得性命一条已是非常好了。

以上便是我的回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如果您有更多想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进行进一步讨论。

其他网友回答

古人的智慧还是值得赞许滴!首先从犯人角度来说,边塞要镇和荒凉之地,有钱人和没钱人都不愿抛妻撇子,背井离乡主动肯去滴!而犯了重罪的人,能不杀头已是皇上开恩了,虽说发配边疆九死一生,但终归有一线活的希望!一切以保命为重!再者从国家利益来说,戍边垦荒,征服野蛮,扩展疆土,保家卫国,总需要有人去干的!而这类服刑之人,经过合理改造,训练有素,开田种粮,前线杀敌,他们是配合正规军的不二人选!毕竟到了你死我活的战场,多一个人要比少一人好得多!所以我认为这是古人治家卫国的一种策略,值得赞!

其他网友回答

大多数时候,流放是一种移民行为,一般流放地,自然条件恶劣,生存困难,很难吸引移民,但又不能放弃,强制移民是一种好办法,毕竟被流放的大多是官宦家庭,这些人有文化,有能力,那年头杀了可惜,当废物利用了,至于在流放地的生活,那就是各凭本事了,混的好,风生水起,比原来还自在,毕竟山高皇帝远,混的不好!那就不好说了。

其他网友回答

男的去当免费苦力,女的负责后勤以及心理辅导排除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