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的后妃乌雅氏(康熙的乌雅氏皇妃)

网友提问:

《雍正王朝》太后乌雅氏,为什么至死不见雍正皇帝的年妃?

优质回答:

在《雍正王朝》中很多人的悲惨结局都是自己胡作非为,咎由自取的。比如太子胤礽,比如老八胤禩,比如老十四胤禵,比如年羹尧……

但是有一个人可以说是整部剧中最悲惨的人,相信不少人看完全剧都会为这个人感到惋惜,她就是年秋月!

到了雍正帝即位后,对年秋月的打击一直没有停息,先是太后乌雅氏,后是雍正帝,那么她究竟犯了什么错呢?

一、

年秋月的爱情:

年秋月是有爱情的,她的爱情起源于雍亲王府,也终结于雍亲王府,而她自己却毫无办法抗拒。

有人说这要怪年羹尧,谁让他越来越风光,导致老四胤禛需要倚重他,故而“强娶”年秋月,以便攀上亲家。这个理由,不仅我们信了,连年秋月也这样认为,所以自从她成为了老四胤禛的侧福晋以后,就再也不肯见亲哥哥年羹尧了!

有人说,这要怪邬思道,在举荐大将军王之前,年羹尧回京,却跑到老十四胤禵那里,结果让老四胤禛怒了。知道错了后的年羹尧在雍亲王府跪了一天,终于靠给老四胤禛洗脚的机会得到了原谅。而年秋月也做了最后一次努力,她傻傻的问邬思道:

“我们就真的没有那一天吗?”

邬思道也无奈地说:

“你早晚是四爷的人!”

既然邬思道知道年秋月早晚就是四爷的人,他为什么之前还要跟年秋月互生情愫?既然已经有了情愫,为什么不能大胆一点,抢先娶了年秋月?

当然,她的人生悲剧的“罪魁祸首”就是老四胤禛,因为他从来没有把年秋月当成一个女人看待,他只是把她当成了一枚政治棋子!

二、

年秋月的悲剧(一)

自从年秋月成为了老四胤禛的侧福晋以后,悲剧的人生就此开始。就连结婚当晚,老四胤禛都没有好好的跟新娘子温纯一下,却还在搞他的夺位计谋。结婚当晚年秋月就落下了眼泪,一方面为不能跟邬思道厮守而流泪,一方面为自己的命运而流泪,但是命运并没有放过她,几年后她的处境更加艰难了……

第一个跳出来打击年秋月的是雍正帝,年羹尧打了胜仗回京,因为卸甲的事惹怒了雍正帝,雍正帝回去后逼着年秋月卸甲,从此以后就被冷落了。第二个打击年秋月的就是乌雅氏了……

要解释清楚太后乌雅氏为什么要这样做,还得从她刚刚升为皇贵妃说起:

引起她成为皇贵妃的事件,就是老十四胤禵和老十三胤祥宫前打架事件,因为废太子的事,两个人大干一场。最后老十四还顶撞康熙帝,气得康熙帝举剑就砍,幸亏老四胤禛用双手架住刀锋,才没有酿成悲剧。

随后康熙帝气晕,德妃乌雅氏带着老四胤禛和老十四胤禵去康熙帝面前请罪,结果康熙帝非但没有怪罪老十四,还册封乌雅氏为皇贵妃。

正是这个举动,让乌雅氏想入非非了:

乌雅氏并没有什么立功表现,所以封为皇贵妃完全是母凭子贵,而这一点,乌雅氏自己也是相当明白的。只不过她没有明白的是她认为她凭借的是老十四胤禵的贵,而康熙帝想的却完全不同。

后来老十四胤禵成为了大将军王,而这个结果,跟乌雅氏当时被封为皇贵妃时的预期相同。再加上当时人们传言,谁当上大将军王,谁就是未来的皇帝,这更让乌雅氏确定自己的猜测没有错,自己最宠爱的老十四胤禵即将成为皇帝。

三、

年秋月的悲剧(二)

伴随着老十四胤禵成为大将军王,年羹尧也成为了陕甘总督,年秋月也成为了老四胤禛的侧福晋,这也是老四胤禛举荐老十四的原因所在。

正是年羹尧的存在,导致老十四胤禵打起仗来放不开,处处受到年羹尧的掣肘。这种状况直到康熙帝驾崩后,集中爆发了……

当乌雅氏听到老四胤禛成为新皇帝以后,她简直不能相信,当然她一个妇道人家并想不通为什么,因为想不通,所以她不肯卖雍正帝面子。不肯接受皇太后的称号,不肯接受百官的朝拜,不肯移居皇太后该去的慈宁宫,甚至想要给康熙帝殉葬,这让雍正帝很是无奈。

她实在想不通军权在握的老十四胤禵,为什么争不来皇位?即使挥军进京,那皇位也是唾手可得的。而这种想不通直到老十四胤禵回京后,一切真相大白。

按照当时的法律,后宫是不能干政的,而外部的任何人都不可以给太后传递任何有关朝政的信息。

可是老十四却每每利用探望太后乌雅氏的机会,给她灌输自己不得志的原因,当然幕后控制者是雍正帝,他现在是皇帝,自然不能怪罪,于是他们把怒气全部放到了年羹尧身上!更何况年羹尧还是顶替了老十四大将军王的位置,而他只不过曾经是个府邸的奴才!

直到后来年羹尧被罢免了大将军职位,这反倒让老十四有点幸灾乐祸,甚至当着雍正帝的面都在讲:

“我怎么能跟年羹尧想比啊?吃饭要传膳,睡女人还要翻牌子,就连他坐的地方也是皇阿玛当年的御座。”

四、

年秋月的悲剧(三)

而这些话老十四不仅仅讲给雍正帝听,还讲给太后乌雅氏听,而且在这之前已经跟太后讲过不止一遍了。

所以在太后乌雅氏病重的时候,众妃子都去探望,乌雅氏专门提出了年妃,大怒说:

“你给我出去!出去!我不想见年家的人!”

撵走了年妃,太后乌雅氏又对雍正帝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

“打虎还靠亲兄弟……”

而此时的老十四胤禵还在跟乔引娣打情骂哨呢,甚至说了一句未卜先知的话:

“他总不会和我争你吧?”

而这句话就透露了老十四和乌雅氏的本意,他们就是认为雍正帝抢了本属于老十四的皇帝位置,你抢了皇位就算了,总不至于还抢女人吧?

甚至到了太后的葬礼上,皇后也告诉年妃:

“太后临终前说过,不想再见到你!”

这句话成为了压倒年秋月的最后一根稻草,太后怎么对年妃,雍正帝不是不知道。而且这两次撵她,她都看向了雍正帝,可是雍正帝一句话都没说!因为他也是把本该撒给年羹尧的气,全部放年秋月身上了。而年秋月,作为一枚棋子,随着年羹尧的落幕,而失去了任何价值,此时的她就已经注定要灭亡了……

直到她临死的时候,才再次想到了自己的爱情,她甚至忘了前来探望的人是自己的丈夫,是皇帝:

“告诉邬先生,我要走了……”

本是皇室内斗,偏偏拉上了年妃当陪葬,可悲可叹……

至于雍正帝为什么最后会落下一滴泪?在杨角风谈雍正王朝前面几期已经讲过,这里就不啰嗦了。

综上所述,年秋月唯一做错的地方,就在于,她不该投生到年家,就像她不见年羹尧时曾说的那样:

“我家的人都死绝了……”

我叫杨角风,换种视角解析《雍正王朝》,原创作品,不喜勿喷!

其他网友回答

在《雍正王朝》中,年羹尧的妹妹年秋月,可以说是一个完完全全、彻彻底底的悲剧角色。年秋月正值青春时,因为哥哥年羹尧考虑到自己的前途,所以安排她去照顾即将被康熙四皇子胤禛重用的谋士邬思道,并因此进入了雍王府的深宫别院。在照顾邬思道的前几年里,年秋月与老书生邬思道互生情愫,本以为彼此这段老少姻缘会绚丽地开花结果。然而,因为随着四爷的夺嫡事业的发展,年羹尧的立场有些摇晃,所以四爷通过与年羹尧的妹妹年秋月联姻的方式笼络住年羹尧。这被拆散的好姻缘对邬思道或许不是什么大问题,但是对年秋月却是心灵上的致命打击。等到了四爷夺嫡成功登基为帝后,年羹尧在雍正朝野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年秋月在雍正皇帝后宫的地位也越来越高,被封为年贵妃,年羹尧兄妹的命运捆绑在了一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后来,年秋月也因为哥哥年羹尧的失势,逐渐被冷落,在后宫中忍受着各种屈辱,直至凄凉孤寂地去世。最让我们对年秋月的悲催命运感到凄凉的是,雍正皇帝的母亲太后乌雅氏直至去世都不愿见年秋月,不允许年秋月戴她的孝、守她的灵。如题所问,为什么本来年秋月与太后乌雅氏没有什么正面冲突,太后乌雅氏却至死不见不愿见她呢?私以为,其中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详见下:

第一,乌雅氏误认为自己的儿子雍正正是因为有年羹尧等人的阴谋帮助,才她所疼爱的儿子十四阿哥胤禵的皇位。(为虎作伥)

康熙晚年,最大的事情就是持续多年的九子夺嫡愈争愈烈,且却因为康熙的多方考虑,继位人选迟迟没有确定。特别是在康熙二次废除太子后,继位人选模糊不清这种状态愈加显著。当然,不管康熙默定的继承人是谁,朝野上下都有一些表象出现,只是也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令人参不透实情的表象。其中,最有导向性、迷惑性的表象就是康熙五十七年皇十四子胤禵,即雍正的同母兄弟,德妃乌雅氏的小儿子,由康熙允旨任命为西征的抚远大将军,这使得朝野上下无数人都认为康熙默定的继位人就是皇十四子胤禵,以至于时至今日仍然由很多人认为雍正是通过不正当手段继承皇位的。不过,不管是历史,还是《雍正王朝》电视剧本身,其实上康熙任命皇十四子胤禵为西征的抚远大将军,真的只是康熙刻意安排之下的表象而已,本文仅谈《雍正王朝》电视剧。

显然,在剧中像邬思道、张廷玉、佟国维、马奇这样的高人,自然是不会看不出康熙这么任命的玄妙的,只是他们或因为畏惧康熙皇权,或因为自身利益考量,不能也不敢说,必须要适当地选择沉默。对这类高人而言,是看穿了不说,不给人暗示,不是会被表象给骗了的人。但是,这样的高人能有几人呢?很少很少,就连四爷这个智慧极高的局中人都没看透,就更别提其他人了。何况是不允许干政,不懂政治斗争,不懂谋略的康熙后宫里胤禛胤禵的母亲,德妃乌雅氏这样的老太婆了。显然,在康熙晚年皇位继承人还未确定这个特殊时候,对于康熙隆重任命皇十四子胤禵为西征的抚远大将军这件事,胤禵的母亲德妃乌雅氏结合表象和朝野传言,尤其相信康熙默定的继位人就是她所疼爱的小儿子胤禵了。

但是,出乎德妃乌雅氏的意料,到了康熙驾崩后,接康熙大位登基为帝的不是她所疼爱的小儿子胤禵,而是她那个被人称为“冷面王”的儿子胤禛。虽说也是自己的儿子继位,远远好过了那许多有儿子却没能继位的妃子,但是终究不是自己认为那样,继位人是自己所疼爱的小儿子胤禵,作为心有所偏的母亲德妃乌雅氏内心并不是十分满意的。凭着德妃乌雅氏不高的智慧,结合着容易迷惑人的康熙所布下的迷局,自然会猜想是不是那个继位的儿子用了什么不能见人的手段,才夺去了自己所疼爱的儿子胤禵的嫡位。后来,再加上雍正那些以八爷为首的政敌、被雍正改革革去了利益的臣民,在朝野之间谣传雍正继位路子不正的闲言碎语,固执的老太婆太后乌雅氏自然更加坚定的认为自己所疼爱的儿子胤禵的皇位,就是被那个“冷面王”胤禛用不正当手段夺取了。因此,太后乌雅氏对于雍正以及那些在雍正未登基前,和雍正关系密切的人,那些为虎作伥的“帮凶”势必有所怨恨。不巧,年羹尧就是这样一个最具代表性的“帮凶”。

不过,太后乌雅氏怀疑归怀疑,怨恨归怨恨,对那些“帮凶”她是无可奈何的,毕竟清朝严明规定后宫是不能干政的,她完全没能力去调查自己的怀疑、去报复那些帮凶,能够做的也只有默默地承受着。或许某一天,太后乌雅氏猛然想起,后宫中有年羹尧的妹妹这么一个特殊的人物,她可以伸出本不长的手,打击报复年贵妃,泄泄心中的怨气。所以,年贵妃自然就成为了代替年羹尧这样的雍正“帮凶”的受气筒。

随着时间的流逝,朝局渐渐发生变化。因为很多政治问题,导致雍正对自己的弟弟胤禵这样特殊身份的人都不得不进一步打击,自然在太后乌雅氏看来,受气的还是自己那个最疼爱的儿子胤禵,所以太后乌雅氏对年贵妃的怨气也越来越重。直到年贵妃的哥哥年羹尧的事情,闹得雍正朝野上下流言四起时,太后乌雅氏对年贵妃的怨气到达来顶峰。所以,最后到了太后乌雅氏生病时不愿见年家的人,太后去世时不愿年贵妃给她戴孝的地步。

“年妃,你不用守灵了。”

总的来说,太后乌雅氏对年贵妃的怨气,起于其看不透康熙的迷局,误以为年羹尧等人是帮助胤禛夺取了本属于自己所疼爱的儿子太胤禵的皇位的“帮凶”,所以将她的怨气发泄在其所能给发泄得到的“帮凶”的家人年贵妃身上。

第二,太后乌雅氏可能天真地认为因为年羹尧的存在,才导致雍正对西北用兵时,换了十四阿哥的大将军王,以至于十四阿哥被“圈禁”;

雍正登基为帝后,大局已定,几乎对天下人来说都是不能扭转乾坤的,太后乌雅氏一样。对于太后乌雅氏这样有两个儿子的母亲而言,结果虽不如意,但也不差,只是期望着两个儿子能够和睦相处,共同守护爱新觉罗的江山。比如,在西北用兵时,就该由自己所疼爱的那个儿子胤禵这个最合适的人去为朝廷,为亲哥哥解忧。

乌雅氏:“皇上,我记得那时你对我说,要举荐你十四弟出任大将军王,问我放不放心……当时,我心里好欢喜。皇上……”

雍正:“额娘,您累了,歇着吧。有什么话,以后再说。”

但是,天不遂人愿,偏偏她的这两个儿子自小就不是一个阵营的,他们根本就不可能一条心。当然,雍正登基后,胤禵倔强地与雍正作对不一定就是真的和雍正作对,而是一种高明的保身工术,毕竟因为胤禵与八爷党关系实在太深,而八爷党又不甘心,天真地千方百计想搞事情,世人皆知大势已去,如果胤禵再和八爷党纠缠不清极易被卷进去,因此胤禵必须要将自己放在一个合适的特殊位置上,才不至于陷入自绝于天地、自绝于列祖列宗的境地。

对雍正来说,自然也不希望最亲的弟弟胤禵陷入陷入自绝于天地、自觉于列祖列宗的境地,如此负担实在太重。且最重要的是,他的弟弟胤禵的立场怎么样,到底什么心思,实在是个问题。因此,当西北需要用兵时,雍正宁愿选择年羹尧这个不是最合适的人,也不用胤禵这个有实战经验的合适人选。所以,雍正就将十四阿哥胤禵派去给先帝守皇陵。这其实是间接地保护了十四阿哥胤禵,让他远离朝廷是非之地,当然也逃不过“圈禁”弟弟的口实。如此,在世人看来,甚至在十四阿哥胤禵看来,就是雍正圈禁了曾经的有力对手。

关于雍正不用十四阿哥胤禵作为平定西北罗布藏丹增的抚远大将军这件事,其中的弯弯拐拐自然很多,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但是,对于深宫中的老婆子太后乌雅氏来说,因为她的局限性,或许很容易认为,就是因为年羹尧的存在,雍正与年羹尧的关系好于与十四阿哥胤禵的关系,所以雍正才用年羹尧为西北的抚远大将军而不用十四阿哥胤禵的,才导致本属于胤禵大功劳变为了年羹尧的。也正是因为胤禵没继续去西北带兵留在京城,所以才导致雍正与胤禵的关系更加恶劣,才导致了太后乌雅氏最疼爱的那个儿子落得被“圈禁”的下场。等等一些列雍正与胤禵矛盾,矛头都指向年羹尧的存在。

也许,太后乌雅氏会想,要是没有年羹尧这样的“帮凶”的存在,皇位就是自己最疼爱的胤禵的;如果没有年羹尧的存在,即便胤禵不是皇帝,他仍然可以继续做他的抚远大将军。但是,偏偏有年羹尧这个家伙存在,才导致了自己的愿望落空,才导致自己两个儿子的不和,更导致了自己最疼爱的胤禵被雍正“圈禁”。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那个该死的年羹尧!因此,太后乌雅氏那无处可释放的怨气,自然还是落到了年羹尧的妹妹年秋月头上。

第三,德妃乌雅氏或许认为,因为年羹尧这种人人得而诛之的奸贼的存在,导致朝野上下一片愤怒,导致了自己那个当皇帝的儿子承受着不该承受的;

对太后乌雅氏来说,除却误认为因为年羹尧的存在,导致自己两个儿子不和睦,而将怨气发泄到年羹尧的妹妹年秋月头上的之外。还有一个致使太后乌雅氏将怨气发泄到年羹尧的妹妹年秋月头上的原因,那就是年羹尧成为了朝野上下的是非之人,使得自己那个当皇帝的儿子胤禛承受不该承受的。

那拉氏忙:“太后,您要叫谁?”

乌雅氏:“年妃呢?年妃来了吗?”

年秋月:“回太后,奴婢在这儿。”

“你给我出去!”乌雅氏。

“太后……”年秋月。

乌雅氏:“给我出去!我不想见到年家的人……”

他,年羹尧,间接破坏了她的两个儿子之间的和睦都不说了。更气人的是,他年羹尧一个深受国恩、深受皇帝器重的臣子,居然不思回报,吃饭要传膳、睡觉要翻牌子,各种违祖制不守臣道,明目张胆地置王法不顾犯下九十二条滔天罪行,玷污了大清国,导致朝野震惊,天下议论儿子胤禛的不圣明,使得儿子胤禛背负骂名。因此,她不愿意看到年家的人,不愿意让年家的人戴她的孝。

结语

总的来说,年秋月是他哥哥年羹尧仕途上的垫脚石,是雍正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其实上她很无辜、很无奈、她别无选择,她非常值得我们的同情。但是,不明事理的局中人太后乌雅氏,将她视为了致使“天家不和”的帮凶同伙,所以太后乌雅氏将其对雍正的误会、年羹尧的不满以及对儿子胤禵的心疼,所有的怨气都发泄到年秋月头上!以上是个人见解,望各位批评指正,欢迎评论交流。

其他网友回答

今天宋安之来给大家说说躺着也中枪的典型代表之雍正王朝世界之中的年妃年秋月。

雍正王朝电视剧可以说是一群男人的权力斗争世界,这个世界里面并没有明确的女主一说,只有几位身份不同但同样是政治附庸品的支线剧情女主罢了,这其中下场最好的应该是雍正九子夺嫡时的嫡福晋,继位以后母仪天下的皇后。

而年妃年秋月从头到尾就是典型的政治牺牲品。

太后乌雅氏至死不见年秋月,也是年秋月身为政治牺牲品的一部分,更是年秋月躺着也中枪的无奈。

太后为什么不想见年秋月呢,最直接原因是因为年秋月的亲哥哥是大将军年羹尧,而年羹尧这个大将军之位是顶替了太后最宠爱的小儿子大将军王老十四胤禵而来的。年羹尧抢了老十四的位置,太后怎么可能对年秋月有好脸色呢。

在这里不得不再次佩服雍正王朝电视剧对于现实历史的考究和细节之处刻画的刚刚之好。虽然雍正王朝不是历史还原剧,但毫无疑问,雍正王朝导演还是拥有着很深厚的历史底子的,所以结合现实历史演绎了雍正与太后乌雅氏对立的剧情。

其实真实历史上太后乌雅氏特别喜欢小儿子老十四,对于不在身边长大的雍正是特别不待见。在康熙驾崩后知道是雍正继位以后,是直呼不敢相信,甚至想以死殉葬康熙,还拒绝接受册封她为皇太后的典礼,对雍正继位抢了小儿子的皇位可谓是极其不满。

雍正王朝之前宋安之就说过,使用的是春秋笔法展现的雍正,所以对于雍正与太后闹的不可开交的历史进行了一定美化,但并没有脱离了大的历史主线,因此太后乌雅氏对于雍正的不满通过了年妃年秋月来展现。

为什么呢,因为太后认为雍正抢走了小儿子大将军王老十四的皇位,雍正的心腹年羹尧又抢走了小儿子老十四的大将军王之位。面对已经成为皇帝的雍正,太后并没有直接表达不满,而是通过讨厌年羹尧,不想见包括年妃年秋月在内的年家人而来表达不满。

不得不说雍正王朝不愧是政治宫斗的神剧,将太后这个高明的政治手段不着痕迹的表现出来了,可见一部雍正王朝电视剧,处处是政治斗争,处处是权力的游戏,处处值得人回味无穷。

说起来年妃年秋月也挺倒霉的,本来与邬先生两情相悦,结果雍正为了拉拢年羹尧拆散了这对鸳鸯,娶了年秋月。后来进宫以后因为年羹尧担任大将军职位被太后打压,是躺着也中枪。又因为年羹尧的飞扬跋扈无人臣之礼被雍正呵斥脱衣卸甲,最是郁郁寡欢而死。

雍正王朝中,年秋月的一生可以说是旧社会男权时代,身为政治牺牲品的悲催女子一个缩影。

这样的人虽然只是存在于电视剧之中,其实现实历史上是多的数不胜数,而雍正王朝虽然没有还原这种历史,却通过剧情还原出了这种旧社会悲惨女子的缩影,也是经典之作。

第134期宋安之独家雍正王朝分析到此为止!

下期再见! 谢谢观看,觉得分析的还可以就点个关注呗~

其他网友回答

有句话叫爱屋及乌,那么肯定就有恨屋及乌!

年妃年秋月是谁?她是西北总督军事的一把手,雍正登基的鼎力支持者,年羹尧的亲妹子。

而年羹尧出任川陕总督,掌管西北军事,成为老四胤禛登基为帝的外朝最有力的支持者!

老太婆乌雅氏最爱的是她的小儿子,老十四胤禵!在她的潜意识中,康熙老爷子能让胤禵掌管兵权,并出任大将军王,那么大清国的皇位理应老十四继承,但现实却狠狠打了她一巴掌。

大清国的新君,偏偏是她不喜欢的老四胤禛!

雍正登基之初,形势也是严峻的。

乌雅氏认为自己的小儿子是有实力挑战大儿子的地位,兵权就是最大的保障。因为只要胤禵挥师东进,皇位唾手可得!

但年羹尧的出现,彻底打碎了乌雅氏的幻想,让她不得不接受老四是皇帝的既定事实!何况年妃年秋月本身也是奴婢出身,能成为雍正的妃子,用年秋月自己的话说:这就是一场政治婚姻!

正是这些外在的因素,乌雅氏无视“手背手心都是肉”的古语,就因为皇位不是胤禵继承,就因为讨厌胤禛,连带着对年妃年秋月也恨之入骨,才会出现至死不见年妃的所为!

所以说,《雍正王朝》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对待像乌雅氏这样倚老卖老的人,不能客气,打脸才是对她们最好的惩罚!

【我是江东汪郎,带给你不一样的历史视觉!坚持原创,喜欢我就请关注我吧!】

其他网友回答

那是在年羹尧平定西北之后发生的故事,年羹尧西北大捷进京面圣,百官跪迎他却视若无物,引发朝臣不满,更重要的是年羹尧的部将面君之时竟敢对雍正“卸甲”的圣谕置若罔闻,定要得到年羹尧发话才执行命令,这是年羹尧在作死道路上的致命一击。原本就疑心重重的雍正对于年羹尧的桀骜不驯早已深恶痛绝,却不好对刚立下平叛大功的年羹尧下手,以免落下“狡兔死,走狗烹”的不义骂名,年羹尧进京之后所作所为恰好应了那句老话:天作孽,尤可恕。自作孽,不可活!

年羹尧被贬到杭州当参将,恰逢太后乌雅氏病重,雍正连忙赶去侍疾,谁知雍正到太后寝宫之后,原本卧病在榻的太后竟然强撑着病体坐了起来,不为别的,坐起来只为了让年妃出去,声称自己不想再见到年家的人,年妃只好悻悻而去。乌雅氏这个举动就是做给雍正看的,因此一定要等雍正这个主角到场,这场戏才能开演。

驱赶年妃只是开场,太后真正的用意是为小儿子十四阿哥说情,劝说雍正忍让一点十四弟,做兄友弟恭的楷模,老话都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如果当初继续让十四弟做大将军王,现在就不会有年羹尧这档子事情了!雍正马上领悟到,一定是十四弟来过,说了一些挑拨是非的话,才惹得足不出宫的太后突然对年妃发难,又极力劝说他顾念兄弟之情,雍正马上让太监宣十四爷胤禵进宫,兄弟俩当着太后的面爆发了激烈的争论。

老十四对四哥继位后立即将他召回京城的举措痛恨不已,对雍正委任的年大将军骄横跋扈,逼得雍正不得不自行清理门户显得幸灾乐祸。雍正又指责老十四守点孝道,别把皇额娘参合进来,老十四却用一句:“皇阿玛已经撒手去了,就剩下一个亲额娘了,难道我同自己的亲生母亲说句话也要藏着掖着吗?”随后拂袖而去。

已经病入膏肓,不能言语的太后乌雅氏听到两个儿子在一旁的争论,默默的留下了眼泪,她心里清楚,两个儿子之间的猜疑和不信任终究难以化解,手心手背都是肉,她真的不忍心看到手足相残之事发生在自己的亲生儿子之间,但她却无力阻止,急怒攻心之下,老太后一口气没接上来,撒手西去!

文/历史茶坊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头条号!

喜欢本文的朋友请动动手指在下方点个赞,欢迎转发和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