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可以从行书学起吗(书法入门可以先学行书吗)

网友提问:

直接从行书入手学书法,能行吗?

优质回答:

也可以说行,也不行!

从行书入手写毛笔字的也大有人在,我也是其中的一员,可是一辈子执着走下去,可能就与书法无缘了。

成年了因为已经熟练了钢笔字,学习毛笔时难免开始就进去行书学习,尤其是六十年代出生的人,那时的书法教育几近于无,练书法是个人的兴趣,所以从行书学起也是正常的。有些人可能遇到明人指导改过,也有些人一路前行成江湖。

所以呢!直接入手行书不可怕,可怕的是迷途不知返,一味的行书走到底。没有楷书的底子可以补过,或许有十分杰出者,完全不学楷书在行书上也能成功,可是太难了!

其他网友回答

对于这个问题,我的观点是,想学书法,完全可以从行书开始。

有人说,学习行书,楷书是基础。也就是说,有人认为只有把楷书写好了,才能学行书,草书。这个说法是没有任何理论根据和实践根据的。我认为。

当代有一个行书大家,叫张旭光,他一贯主张学书法可直接从行书学起。我想,他的话是有一定道理的。

另外,当代的草书大家刘洪彪也说过,初学书法者,也可以从学草直接学起。

从以上两位书法大家的观点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学书法,是完全可以从行书入手的!只要题主热爱行书,那就从行书开始学起吧。

用毛笔写行书,或用硬笔写行书,亦如此。

学习行书,应先师法古人,应先走传统的路子。这是我的建议。

但是,如果题主喜欢现代和当代人的字,也是可以的。

总之,学书法是好事,且有百益而无一害。

实际上,初学书法,从哪种书体入手都行。比如:有的人是从金文入手,有的人是从小篆入手,有的人是从隶书入手,有的人是从草书入手,有的人是从楷书入手,有的人是从行书入手。总之,只要自己喜欢学哪种书体,就学哪种书体,只要有兴趣,只要热爱,只要开心快乐就好。

如果题主想在学习书法方面有一定的想法和追求,建议临习一下《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这个帖子是学习行书的最佳范本。学习《怀仁集王羲之圣教序》,用毛笔可以,用硬笔也可以,很实用的。

以上就是我的观点。欢迎留言,评论!

谢谢各位网友的支持!

其他网友回答

能行!愚认为,无论从哪种书体入门,当按学书法的要领出发,即要掌握书法的基础方面,先要扎实临帖,从中学到把握字体结构,运笔技巧等基本功。如此持之以恒当成为!

其他网友回答

我觉得最好还是从楷书练习,有基本功比较好。

至于先练习行书还是楷书,要看你在书法的道路上有什么追求。

如果只是简单的把字写的美观大方,没有更高层次的追求,直接练习行书是绝对可以的,通过几年的基本笔画结构训练,完全可以把字写的美观漂亮。

如果想在书法的道路上达到更高的层次,甚至要成为书法家,那基本功是必不可少的,需要长期的磨练楷书、隶书等基础字体。只有基础打好了,写出来的书法才不会飘,如果基本功不扎实,写出来的字必然缺少内涵和筋骨。

练习书法,从楷书入手,通过一笔一画,缓慢进行,可以使手,腕肌肉张力缓慢释放,长期磨练,腕部力量在潜移默化当中形成松弛有度的力,这种力转移到行草中,会使书写变得灵活多变,力透纸背。

唐朝的张旭和怀素几乎不写楷书,但是从他们流传下来的极少楷书来看,楷法都很纯熟精妙。宋代的苏轼、黄庭坚楷书也不多,但是他们都是颜体高手,基础牢靠。

练习书法,有了一定的基础后,建议楷书、行书结合起来练习,既不会死板,也不会浮漂。

其他网友回答

破除书法神论:

书法并没有那么高深莫测,其实就是拿毛笔写字而已。

现在的理论家,把书法搞定很复杂很复杂,什么“楷书笔法100法”、“偏旁部首98法”、“结字92法”……等等,完了,光看名字就吓坏一大群人。

其实书法很简单,要解决的问题只有两个:

1、熟练使用毛笔。这一点只要你通过3~5个月的练习,都能熟练掌握;

2、笔画怎么摆放才好看。这个就是传说中的章法,只要你通过临摹古人的帖,每天记几个,过段时间你自然就知道该怎么摆了。就算记的不那么像,你也会发明一套顺手的写法,这就是你自己的风格。我非常反对把字解刨,用几何图形来归纳,这不是学书法,这是学数学了。

学行书该从什么体入手?

学习行书是不需要楷书作为基础的,行书的结字、章法和楷书都不同。

楷如立、行如走、草如奔。。。这个错误的逻辑不知道误了多少人。

楷行草隶篆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比如说,篆书偏长,笔法缺乏变化;隶书偏宽,有了转折变化;行书结字不拘一格,用笔绵延不绝……造型和用笔上有那么一点联系,但更多的是决然不同。

而且古今很多行草书的名家,都写不好楷书;楷书写得太好的行书也多半不好。

欧阳询的行书,除了瘦,好像没其他突出的地方了。

沈鹏的楷书。

说了那么多,意思就是:行书可以直接学,不需要以楷书作为基础。

如果内心浮躁,静不下来的同学,我还是觉得要先练练正书(楷、隶、篆等都是正书),目的不是给行书打基础,而是让自己心静下来,以免练龙飞凤舞的行草书时更加浮躁。

行书笔和纸的选择:

笔……不重要。

临摹行书可以用加健兰竹笔,或者是3/7开的兼毫毛笔

笔锋宜短不宜长、宜小不宜大。

纸非常重要

有人上来就说要用生宣,我不认同

你有考虑过墨汁的感受吗?

生宣湮墨,写不完一个字,笔上的墨汁就被宣纸全部吸完了。老年大学那些老年人才会这样,写一笔要去墨盒里面捣腾三分钟,写完一个字要十分钟。

再看古代流传下来的墨迹,几乎没有湮墨和飞白。

我建议使用半生半熟毛边纸、6成熟宣纸、皮纸。

初学推荐买四川产的毛边纸,不要买太便宜的,买十块左右一刀那种。

不要被群体氛围所绑架,想到大家都在用,自己也用。搞书法要有点想象力。

执笔

执笔推荐双钩、单钩执笔法,不要用五指执笔。

双钩执笔法。

古代画作中的单钩执笔法,根据考证,王羲之就是采用的这个执笔方法。

握笔自古以来都蒙上了一层神秘面纱,皇帝曾向柳公权请教握笔方法,柳公权说“心正则笔正”。

一句玩笑一样的论述,误导了很多人。

何绍基为了追求“笔正”,采用了一种“回腕法”,硬生生把自己手腕给扳折。

(启功先生演示回腕法)

还是苏东坡先生性情,他说:执笔无定法。

苏东坡一语道破执笔的精髓,执笔没有固定的方法,只要写字舒适自然即可。

但我还是觉得,执笔采用双钩比较好,因为你练好了总得在别人面前写字,执笔不要太难看。

字帖

楷书有很多家字体。

而行书,只有王体(王羲之、王献之)和颜体(颜真卿)两种。

后世的行书大家,比如:赵孟頫、米芾等……都是学王羲之这个路子。

所以行书的字帖只推荐一本。

就是唐代怀仁的《集王羲之圣教序》,这是唐朝和尚怀仁,集字写的碑文,里面的字全部来源于王羲之的真迹。

这个帖笔法森严,结构完美,刻工、章法都是上乘佳作。

《集字圣教序》局部欣赏

临写推荐采用日本二玄社版搭配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的版本使用

二玄社版本如果买不到,可以用吉林出版社的。

吉林出版社出版的《圣教序》,采用原碑的布局,可以看到原碑的章法、字迹分布等,缺点是清晰度不够。

日本二玄社和浙江人民出版社的版本,是拓下来之后把字重写切割充足,优点是清晰度很高,缺点是看不清原碑的布局。

行书常见笔法练习

前面说到,书法要解决的问题只有两个。

熟练使用毛笔和间架结构问题。

这一节主要谈如何进行训练能熟练掌握毛笔。

(以下图片和文字均来自网络,略有删改。侵删。)

出锋练习

笔画起止处不是藏锋就是出锋 。出锋运用很频繁。这里只是结合提按笔法,练习处理出锋的一种方 法。

1、笔杆向右平移时,逐渐按下。 线条结束时匀速缓慢上提,直至 离开纸面。按上述要求书写竖向 线条。按上述要求书写弧形线条。 2、笔的转动严格由手腕控制 . 手 腕转动的同时,手臂控制笔向右 平移,两种运动融为一体,不得 互相千扰,运动流畅,笔画长度 不小于 10 厘米。

2.转笔练习

各种碑帖中的转笔看来千变万化,实际 上它们都可归纳为右上、右下、左下、 左上四个部位。控制每一部位转笔运行 的原则和对腕部的动作要求都是相同的。 许多书写者都有某个部位的不适,如单 独抽出练习,问题不难解决。

1、临写图示点画,线条粗细均匀 . 用手 腕控制笔尖的指向,保持中锋 . 转弯处 行笔速度不变 . 手腕动作明显而灵活。 2、注意保持线条的流畅,不考虑字结构的准确性。

3。转笔和折笔的练习

(圆为转、方为折)

弯曲频繁的线条通常都是转、折间替 . 以避免节奏的单调。转、折如何配合,不同书 法家有各自的特点,深人某种风格时可留心观察、归纳。

临写图 a 所示线条,用手碗控制线条方向的转换 . 转笔、折笔处应保持各自明显 的特征 . 运笔流畅,无停顿。

b同上

4。行书的笔画路径练习

书写是连续、完整的运动,在各断开的笔画之间,笔锋仍然必须按照一定的规范 运行;某些字凭借游丝而透阵出运行的轨迹,但在更多的时候,这些点画之间的运动 都消失在空中。这种运动路线与点画内部笔锋的运行密切相关—它们本来就是一个运 动的整体,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各点画内部运动都不易观察,这给点画间运动轨迹 的判断带来了困难。

1、按图 a 所示书写粗细均匀的线条,保证中锋。基本符合要求后,速度逐渐加快。 2、临写图 b,注意连接点画的线条与点画的区别。 3、临写图 c,点画断开,但笔锋仍按图 a 所示行进。 4、用钢笔模仿图 a 画出图 d 中各字笔锋运动轨迹图,徒手操演熟练。临写图 d 各字。

5.点画内的笔锋运动轨迹训练

书写出某种形状的点画,取决于笔锋运动的路径。各种字体、各种风格点画形状 千变万化,但它们的共同要领是笔锋必须在线条方向、尺度发生变化时到达规定的位 置,否则便称做“信笔”。这些“规定的位置’与“规定的路径”同为准确书写的必 要条件。 笔锋压下时,笔毫铺开,毫尖并非集中于一点,因此它们“规定的位置”也可能 是若千“点”—或某条边线 . 不过,有时某一点最为重要,我们便以这一点来代表整 个笔毫的端点。

1、仔细观察图 a 手腕动作和笔尖轨迹的示意图,徒手操演。 2、临写图 a 所示笔画。 3、临写图 b 所示笔画,毫尖必须到达各笔画的终极位置。 4、分析图 c 所示笔画中笔毫锋端所到达的位置,临写

行书的起笔和收笔规律练习:

方笔起:笔锋斜切,然后带笔形成方角,方法同楷书,但行笔略快。

尖笔起:顺锋轻入,渐渐加重,速度由快到慢。

引子起:引子是承接上一笔的收笔而来,要同上一笔保持意连。尖锋逆起,方向与笔画形 成角度,接着斜切并带笔。

连笔:连笔是行书不同于楷书之处,写这类笔要考虑上下的一气呵成。把两笔或多笔当成一 个整体来写。做到意在笔先,上一笔还未写完就要想好下一笔。

藏锋收:方法同楷书。

带钩收:方法类似楷书的横钩,但要饱满。笔画写完后,向下一笔的方向带钩出锋收笔,与 下一笔形成映带关系,笔断意连。

连收:两笔直接笔不断。先保证上一笔的收笔完整,再连到下一笔,下一笔的起笔也要到位。

以上内容源于网络!希望对您有所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