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奇葩人物(奇葩的历史人物)

网友提问:

历史上有哪些奇葩人物?

优质回答:

有这么个人,他是最崇拜毛泽东的国民党将领,不过他崇拜的理由非常奇葩;

他打赢了淮海战役以来,国军唯一一场胜战,气的林彪咬牙切齿,一手把四野悍将钟伟的中将给打成了少将。

他是桂系一员骁将,他打仗方式非常奇葩,人送外号罗盘将军。

他是《特赦1959》里干啥都先摇一卦的那个蔡守元的历史原型。

他就是张淦!

准备好了吗,最奇葩最匪夷所思的将军张淦,现在奉上。

01、桂系骁将

桂系是指在1911年辛亥革命之后,中国军阀一大派系,首领主要是广西籍或者以广西为地盘而发家,因为广西简称桂,故得名桂系军阀。

桂系军阀分新旧两派,旧桂系首领是北洋军阀类型的旧军阀陆荣廷、谭浩明,统治广西时间是1912年到1924年,有十二年之久。

新桂系的首领是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黄旭初等国民党新军阀系统。

新桂系三巨头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

而张淦就是新桂系李宗仁、白崇禧麾下一员骁将。

张淦(1897年-1959年),字洁斋,号济公(就是济公),广西桂林人。

张淦毕业于广西陆军速成学校,与李宗仁是同学,后来在广西陆军模范营与白崇禧、黄绍竑一起担任排长。

但是,后来桂系军阀分裂,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形成新桂系,而张淦还在陆荣廷手下任差。

1923年在陆荣廷部队任少校副官,陆荣廷失败后,所率部众被李宗仁收编,任营长。

1926年,张淦后历任第7军中校副官、上校副官长。

第7军是新桂系的王牌主力部队,北伐战争中,第7军被誉为钢七军(叶挺所在的第4军被称为铁军),是桂系王牌部队。

1928年,张淦从陆军大学毕业后,任第8军参谋长。

张淦

1938年,张淦成为第7军军长(前几任分别是李宗仁、夏威、李明瑞、杨腾辉、廖磊、周祖晃)。

当时第7军下辖三个师,第170师,师长徐启明;第171师,师长杨俊昌;第172师,师长程树芬。

李宗仁、白崇禧能够将第七军交给张淦,说明张淦并非常人。

张淦与李品仙、廖磊、夏威并称新桂系四大骁将。

算是新桂系仅次于李宗仁、黄绍竑、白崇禧、黄旭初等首脑之下的第二档大将。

张淦和李宗仁

张淦接任第7军军长之际,正值第七军打完徐州会战,李宗仁成功指挥60多万大军有条不紊安然突围。

1938年7月,张淦率部参加武汉会战。

8月4日,张淦率第7军与桂系主力第48军、第84军与日军第六师团展开黄广会战。

武汉会战失败后,张淦率军随第21集团军留守大别山进行游击作战。

1939年至1941年间,张淦率部相继参加了随枣会战、1939年冬季攻势、枣宜会战、豫南会战、第2次长沙会战。

1939年,张淦任第二十一集团军副总司令,第七绥靖区副司令官,军衔是中将。

1947年,解放战争期间,张淦任第三纵队司令。

1948年8月任第三兵团司令官,并率部参加长江防御战。

第三兵团整体是由桂系兵马组建的,其中包含了本身就很精锐的钢七军,另外还有48军两个军共计6万多人,后来还加上了126军。

第三兵团的人数大致在7万多人左右,而且在广西战役之前,由于钢七军实力未损,因此战斗力很强,一度在我军的进攻下跳出包围圈从湖南突围到了广西。

02、青树坪之战

解放战争中,国民党军队一败涂地,尤其是淮海战役后,兵败如山倒,一触即溃。

但是张淦的第三兵团是个例外。

1949年8月,张淦打赢了李宗仁所说的——

“徐蚌会战以来,国军所打的唯一胜仗”。

这就是青树坪之战。

渡江战役之后,二野,三野,四野先遣兵团横渡长江天堑,一举击破国民党军重兵防守的长江防线。

1949年5月,军委命令将四野1949年度作战任务扩大为进军并经营中南地区豫湘鄂赣粤桂六省。

而在当时的中国各省中,实力最强悍的就是白崇禧的桂军。

白崇禧

渡江战役之后,四野的进攻方向刚好也是桂军的老巢。

当时四野最先进入中南地区的是钟伟率领的四野第13兵团49军。

49军下辖第145、第146、第147、第162师,第145师师长温玉成(开国中将),第146师师长王奎先(开国少将),第147师师长沈启贤(开国少将),第162师师长张万春(后王兆相,都是开国少将)。

钟伟

军长钟伟是《亮剑》丁伟原型,是一位军政素质都很高的人才。

解放战争时期,担任东北野战军二纵五师师长的钟伟率领这支部队打出了东北野战军所有师级单位都难以相比的战绩。

钟伟与韩先楚并称为四野两大好战分子,是四野悍将。

渡江战役后,49军当时是四野深入敌后最远的部队,49军军长钟伟向第13兵团提出了向永丰、界岭、宝庆追击的作战方案。

13兵团司令员程子华觉得此举过于冒险,不敢怠慢,一边研究一边及时上报四野司令部。

当时林彪接到情报,张淦率领桂系精锐第三兵团正进至永丰、界岭,正在49军追击线路上,便令程子华通知49军切实查清情况不得盲目前进。

但是钟伟这人作风非常大胆,在三下江南战役中,钟伟就敢抗命坚持己见,使林彪改变原定作战计划,取得了靠山屯战役全歼国民党军87师的胜利,指挥才干为林彪所赏识。

林彪想升他做纵队副司令,钟伟居然回答道,要升就升司令,要么就还当师长!

后来林彪还是将他直接从师长升为十二纵队司令。

钟伟由此成为整个四野唯一一位直接从师长升为纵队司令的将领。

林彪命令还没到达前线,钟伟见程子华一直不回复,以为程子华是同意了,便率部继续向前挺进,49军的先头部队146师已经过了永丰,到达青树坪。

青树坪在湖南双峰县境西部,西接邵东县,东邻印塘镇,南与花门、锁石两镇毗邻,北与三塘铺镇相接。

146师到了青树坪后,当时由于部队官兵大都是南方人,水土不服,中暑的现象也很多,所以先头营的营长没有派部队抢占两侧的高地,大部队在山谷通行。

孤军深入、大意轻敌、不明敌情、松懈麻痹,钟伟把犯的都是兵家之大忌。

经过三天血战,49军遭遇一场前所未有的大败仗。

146师阵亡877人,伤2000余人,前来接应的145师也有470人的伤亡,146师元气大伤,在之后的战役中几乎都是作为预备队,再没机会冲锋在前了。

这一仗打完,直接惊动了毛泽东,雷霆震怒,林彪气得直跺脚,对张淦恨之入骨,后来张淦被俘,报了青树坪之役的一箭之仇,素来持重的林彪喜不自禁,竟然高兴得像个孩子,足见林彪是恨极了张淦。

钟伟更是对张淦恨得咬牙切齿。

钟伟很郁闷,1955年授衔,他只被授予了少将军衔,和这次战斗关系很大。

张淦一仗把钟伟到手的中将给打成了少将!

03、罗盘将军

但是,张淦这哥们奇葩的地方,不是因为他的长相(他是个秃头),也不是因为他能打仗,而是因为他极度迷信风水。

张淦自幼熟读《周易》,喜欢算卦。

最早的时候,他打算开个算卦铺子谋生。

后来在他即将进入军营的第一天,他还在犹豫是参军入伍还是开算命辅子。

左右为难的他,又算便一卦。

结果从军是连三个都是巽卦,从商则反之,

张淦大喜,道:

三卦皆吉,日后必发

于是,带上罗盘参加了桂军。

《特赦1959》张淦剧照

入伍后,张淦连衣食住行、吃喝拉撒睡也要算卦,走到哪算到哪。

1936年起,广西党政军中心逐步从南宁回迁桂林后,桂系高层人士防空公馆区在伏波山、叠彩山与铁封山之间的鹭鸶洲。

张淦一来,就测风水,连测好几次,终于满意了,他再一看,鹭鸶洲名字不太好,改名“伏龙洲”。

武汉会战时期第七军的军部在泗洲山,张淦一来到这里,发现泗洲山谐音“死走散”,很不吉利,于是决定改名为“笑狮山”。

还写诗一首,

瑞狮踞重台,沙河会玉阶。

丛巅镇江夏,峻岭接仙岩。

金龟锁西隅,木马守东斋。

青天现白日。仰笑何壮哉。

开会就坐前,事先他也要看看罗盘,以确定座位朝向一旦不吉利的“煞位”,他坚决不坐,弄得大家哭笑不得。

打仗也不例外,每次他打仗,都会拿上罗盘测下凶吉。

打了胜仗后,别人夸他这一仗打得可以,他总是谦虚地说:

“我打仗不行,要是说能打些胜仗,主要是我能用罗盘测风水。”

他还曾得意洋洋地吹嘘道:

“我从排长到兵团司令,行动办事完全是依靠卜卦的指示,无一不灵!”

是的,张淦认为自己之所以能够打胜仗,并不是将士勇敢,也不是指挥得当,而是在于风水,在于玄学。

因此他身穿一身戎装,但是手中总要拿一个罗盘,在行军作战和布防的时候,都要用罗盘,遇事必卜卦,知道的他是在打仗,不知道的还以为他在选墓地呢!

据说,后来给他背罗盘的大兵,后来被提拔至少校军官。

白崇禧赠了他这个绰号——罗盘将军。

这个外号一出来,全军都觉得很贴切,简直就是为他量身定制。

在衡宝战役之前,张淦觉得解放军之所以战无不胜,是因为毛泽东祖坟风水好,于是他还派人去挖毛泽东的祖坟,破坏风水。

最终,第三兵团在该衡宝战役中一败涂地,并且损失将近五万余人。

张淦最后败退到博白,企图沿南流江出逃北部湾,但是解放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博白包围。

参谋长告诉他,自己已经被解放军重重包围。

张淦不慌不忙又来了一卦,然后笑道:“这个司令部的方位很好,定可逢凶化吉,马上就有援军来解救。”

大家伙一听这话,瞬间晕倒,都什么时候了,还玩这套?

众人大惊失色,纷纷夺路而逃!

但张淦是真不慌,他抱着罗盘,算了一卦,卦象显示,解放军还有三天才能追到。

于是,他只带兵团部一个特务营,和一个炮兵营,还有几个连2000多人,入驻在一个图书馆。

但是,解放军一天之内就打到了他的指挥部。

经过半小时激战,解放军将其警卫部队歼灭。

都火烧眉毛了,张淦还不慌,又算了一卦,然后笑容满面地告诉部下:

根据司令部的方位和卦象显示,咱们必然逢凶化吉,马上就有援军解围,咱们根本就不用跑,我绝不干那丢人的事儿!

很好,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真是有大将风度。

但是,打脸来得太快!

张淦话还没说完,解放军就冲了司令部,张淦赶紧躲到床底。

当时解放军战士也不知道张淦长什么样子,只知道他是秃头,并且脑袋上有一块大疤,结果三百多名俘虏,没有一个是。

后来,才床底下把张淦揪了出来。

被俘虏后,张淦还说,千算万算没有预计到贵军行动如此神速,如从天降。

为了保住性命,张淦还说:

“周恩来先生和我相熟,请长官把我送到他那里去。”

04、功德林

张淦被俘后,他被关押进了功德林战犯管理所。

关押期间,他的狱友沈醉问他:

既然你如此相信风水占卜,占卜又如此灵验,为何还会被俘?

张淦叹口气,无奈地说:

这是天意,非人力可挽回。遥想当年,文王善卜,尚被囚百日,何况我辈哉!

在功德林,张淦不改本色,每天都会拿着罗盘算卦,罗盘从来都不会离身。

沈醉回忆道:

“张淦依旧像京剧中的蒋干一样,走路跷着脚,一摇一晃地过来了……他走得那样从容,不会忘了对罗盘,他的罗盘随身放在裤袋里,他手插袋底,悄悄将指针拨弄了两次……”

张淦成为功德林一个另类,每天都闹出不少笑话。

其实,在功德林,按规定,《易经》、罗盘这些封建迷信都要被没收的。

还别说,张淦真有辙。

一天张淦要求买本易经,并神秘地告诉管理人员:

这本书在当今中国只有两个奇人读过。

管理员一听,兴趣来了,赶紧问是哪两个人。

张淦指着自己鼻子说:“我!”

管理员又问:另外一个呢。

张淦一脸虔诚地说:毛泽东。

张淦坦诚,他最崇拜的不是李宗仁,不是白崇禧,更不是蒋介石,而是毛泽东。

原因只有一个——

毛泽东是读过易经的,否则,他就写不出矛盾论来。

后来,公安部长罗瑞卿和周恩来、毛泽东汇报时,罗瑞卿专门转述了张淦的话。

毛泽东听完之后,哈哈大笑后说:

这位广西才子抬举我了。可以给张淦买本易经。不过这本书啊,历来版本较多,较杂,还多有谬误。请转告,毛泽东建议他,要买就买乾隆版本。

当毛泽东这话传到张淦耳中时,他高兴得跳了起来,连呼,知音、知音!

毛泽东和周恩来

后来有一次,毛泽东和周恩来、傅作义聊天。毛泽东饶有兴致地问道:

张淦的易经读得怎么样。

傅作义接话说:

认得张淦,整天拿着罗盘,说起话来摇头摆尾。

周恩来说:

其他战犯在讨论时对张淦进行了批判。

毛泽东回答道:

改造是指思想立场,管人家的爱好干什么呀。易经没被没收吧。

周恩来回答:

书没有没收,但大家说他是谣言诡辩,并要处罚他。

毛泽东当场就说:胡来。

于是,在毛泽东的默许下,张淦在功德林一直拿着罗盘,读着易经算了一辈子。

1959年,张淦在功德林病逝,这个奇葩以这样的方式结束了自己传奇搞笑的一生。

张淦奇葩的迷信之举,让他成为历史上的笑柄,可他在抗日战争中立下的功劳却是不容抹杀的。

其他网友回答

历史上有这样一个奇葩皇帝,

这哥们身上最大的标签

就是喜欢喝酒乱性。

如果说,把从古到今所有“酒疯子”集合在一起喝酒打擂,这哥们敢说第二,没有人敢称第一。

这么牛逼?

各位看官老爷,请往下看——

这位奇葩人物就是北齐宣帝高洋。

这哥们酗酒是在当皇帝5、6年后的事。

由于酒喝多了,刺激了中枢神经,他的脾气变得非常暴躁,常干出一些不近情理的事情。

有一回,这哥们又喝高了。摇摇晃晃地站起身来,全然不顾自己是一国至尊,又是敲鼓又是唱歌,还不尽兴,索性又跳起舞蹈,直到跳得两脚抽筋精疲力竭,方才罢休。

有时这哥们就像如今舞厅里某些社会人,脱掉衣服,光得身子,露出一身的肥膘,一身的文青,乱叫乱闹。有时他把头发散开,穿上胡服,结上彩带,挥刀舞剑,一直闹到大街上。

有时这哥们喝醉了酒,喜欢漫无目的随意乱走,一会儿去大臣家,一会儿又去皇亲家,搅得人人胆颤心惊,生怕一时招待不周,惹来杀身之祸。有时为了显摆自己,他骑马不用鞍勒,冷不防来个鱼跃而上,策马驰骋,在广阔的原野中,在茂密的森林中,在人潮拥挤的人海中,一匹骏马搭上一个醉汉,穿行如飞。

有时他在烈日高照下,光着身子躺在地上,享受日光浴;有时在隆冬时节,脱掉衣服尽性裸奔。

这是一道美丽的风景哈!

这个叫高洋的哥们彻底放飞了自我。

只是酗酒到最后,这哥们人性泯灭,只剩下了兽性。

有一天,这哥们又喝大了,他命令手下制作一些带刺的革马草驴,把京城一些不良妇女都征进宫来,脱掉衣服,强迫她们骑马骑驴,用来取乐,弄得这些失足女子遍体鳞伤,苦不堪言。然后,杀死肢解,或用火烧掉,或扔到河里。

玩到后来,这哥们竟然把魔爪伸向自己的家人。

高洋有个姓薛的宠妃,妓女出身,在家时与清和王高岳相好。后来被这皇帝哥们看中,横刀夺爱,占为己有。薛美人有个姐姐,长得很妩媚,很性感,也与高洋的关系非同一般。一次,这哥们深夜又喝了酒,而且不是一般的醉,带着手下逛到薛姐家。和薛姐一番亲热。尔后,薛姐以为高洋真喜欢自己,趁机请求封她的老爸为司马。而薛姐的老爸是个戏子,身份低微,确实不是做官的坯子。

高洋一听,酒已醒了大半,看到这个薛姐仗着跟自己刚发生了关系,竟然敢狮子大张口,要东要西,如此不识好歹的贱人,留她何用?顿时勃然大怒,令人把她吊在房梁上,劈头盖脸地一顿胖揍,最后用木匠用的锯大卸成八块。

还有一次,这哥们在三台摆设酒宴,庆祝三台落成。三台是邺城中有名的建筑,高27丈,台间有飞桥连接,台上有木建筑,脊长二百余尺。工人在上面施工都提心吊胆,腰间要拴上安全绳,防止失足。

但是这哥们喝醉后,心血来潮,表现欲又上来了。只见他脱掉衣服,赤身裸体,跳上屋脊,象武侠电影中的功夫高手,快步如飞在上面行走。

台上台下的人都惊呆了,一时万头攒动,向空中观看,高呼万岁。

高洋看到有人喝采,心头越发得意,他走到屋脊中间,纵情地跳起了艳舞。最后这哥们尽了兴,凯旋回座,极为得意。

回到宫中,薛妃亲自斟酒前来讨好,高洋也高兴地来接。忽然,这哥们想起薛妃曾被高岳占有的那些往事,笑脸秒变鬼脸,未等这美人儿反应过来,拨剑一挥,可怜薛妃的人头已经在地上骨碌碌滾动。

第二天,天刚麻麻亮,高洋从床上翻身而下,脸不洗,口不漱,骑了匹高头大马直奔东山与群臣欢宴。

酒喝到高峰时,这哥们从怀中掏出一颗人头,扔在案上,满座皆惊,其中胆小的竟然尿了裤子。

一会儿,这哥们传手下拖上一具无头女尸,吩咐肢解了,用髀骨做琵琶。

大伙从女尸的服饰认出,这个被害的女子是高洋的宠妃薛氏。

正当大伙惶恐不安时,这哥们转怒为悲,泣不成声。把人头抱在怀里,大哭道:

“佳人难再觅呀!”

最后高洋吩咐手下备棺收殓。

然后披头散发,大哭着步行去送葬。

高洋喝醉了酒,最喜欢做的事,就是折腾自己的众多妃嫔。

但对于自己的皇氏李氏,莫说动手,就是从来骂都不骂一声。

但对李氏的母亲,姐姐则不同了。

一次,这哥们又喝醉了酒,闯进岳母家。看到岳母胖得像一个冬瓜。这哥们心想,这老妪真像个箭靶,于是从腰间摘下弓来,从袋中摸出鸣镝箭,瞄准老妇射去,不偏不倚,正中面门。老妪痛得怪叫,高洋却哈哈大笑。

然后,这哥们用马鞭狠抽了丈母娘一顿后,扬长而去。

对于高洋的酒后乱性,他的母亲娄太后曾多次管教。其实,高洋这哥们是个孝子,对于母亲的话,他总是洗耳恭听,不敢忤逆的。

但有时多喝了酒,脑子断片了,最后连太后都不认识了。

有一次,这哥们设宴为太后过生日,醉酒后,又发狂胡闹。

母亲实在看不下去了,就拿起拐杖打了他几下,口里还埋怨他,说你父亲如此英雄豪杰,咋生下你这个混蛋儿子!

高洋挨了打,受了骂,也生气了。他一边夺过拐杖,一边说,你再打,我就把你这老妖婆,弄去嫁人……嫁给胡人!

娄老太一听,顿时气昏在地上。

这哥们见自己惹了大祸。想逗老太太高兴,就四肢着地扮演起狗儿,他爬到太后的身边,然后往上一拱身,准备像骆驼一样驮起太后来,但醉后身子不听大脑的指挥,一下子又把母亲掀倒在地,摔了个四脚朝天。可怜年迈的娄太后又被摔得头破血流。

这哥们慌了,酒也醒了。

看到自己伤害了老母,一时痛彻心扉。

他马上令手下在殿前堆柴架火,准备投火自焚。

娄太后本来不想理会这个疯子,但一见高洋动了真格,心头又害怕了。

她忍着浑身的疼痛,亲自把他拉起。又安慰醉酒的儿子,说,人都有犯错的时候,母亲如何会计较呢?

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这哥们还是不肯原谅自己。

他又跪在殿前,自己脱光脊背,让平秦王高归彦执棒行杖刑。他一边控诉自己的恶行,一边又恶狠狠地威胁高归彦说:

“你不把我打得皮开肉绽,见不到血,我就下旨杀死你!”

平秦王手执棍棒,面色煞白,浑身发抖,打也不是,不打后果又严重得狠,咋整?

娄太后不愿看到儿子受苦,又上前抱他起来。

最后选择了一个折中的办法,用鞭子打脚50下就算惩戒。

而且高洋当场发下毒誓,以后不再重犯。

当时感动得太后及左右侍从都哭了。

第二天,这哥们果然戒了酒。

但10天后,又恢复了原样,甚至喝得更厉害了。

由于长期恶性循环,长期酒精中毒,高洋这哥们变得昏乱妄为,嗜杀成性,而且手段极其残忍,社会影响极其恶劣。

高洋在位的第八年,永安简平王高浚来朝,跟随他山东游幸。在路上,这哥们老毛病又犯了,大白天的喜欢宽衣解带,展示他的胴体,而且喜欢在屁股上弄一截尾巴,像传说中的狐妖。

高浚进言: “这不是人主的样子。”

高洋听了,龙颜大怒,立即把高浚抓了,与上党王高涣一起装入笼中,投入北城的地牢。

第二年,高洋这哥们亲自带领左右侍从来到地牢口K歌,还让高浚合唱一曲。唱完后,高洋拨剑刺向高浚,还命令侍卫往笼子中乱刺一通。

最后这哥们兽性大发,令人往笼子中乱投薪火,终于将两人活活烧死。他又大肆诛杀异己,前后死的达721人,然后把尸体全部投入漳河中。高洋这疯子的暴行达到了人神共愤的地步。

高洋这哥们30岁已经不能进食,每天只喝几碗酒,最后终于在醉乡中离开了人世。

————丸————

其他网友回答

王莽和汉光帝刘秀都很奇葩,在中国历史上,都是神话级的人物。

在汉哀帝时期,可以说是个圣人,把自己的钱财分给百姓,非常孝顺自己的母亲和嫂子。

而在汉平帝去世后,王莽逐渐露出自己的野心。

在公元8年,五十三岁的王莽顺利的接受孺子婴的禅位,代汉建新,朝廷上下无一反对。

而王莽为什么被称为穿越而来的人,因王莽在登基称帝后,实施了一系列的改革非常契合近代的中国。

但是,由于理念太先进,并不适合当时的社会,造成了朝野上下怨气极大,百姓苦不堪言。

而刘秀,就是为了打败王莽这个“穿越者”,而出现的位面之子,使历史回归到正轨。

其他网友回答

历朝历代都有不少的奇葩人物,他们的奇葩事迹也各不相同,难以一一列举。就以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春秋时代为例,三百多年的历史上就出现了不少的奇葩人物。

首先要说的这位奇葩人物,是鲁国卿士公孙敖。

公孙敖,既然称“公孙”,那他应该是国君之孙——他是鲁桓公之孙,鲁国“三桓”中庆父之子。庆父就是名句“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中的庆父,在世时与鲁庄公夫人哀姜私通,混乱鲁国国政,接连杀害了两位国君,为鲁人所唾弃。

庆父死后,庆父这一族的家主,就是他儿子公孙敖,也就是孟穆伯。作为孟孙氏家主,公孙敖也成为了鲁国卿士,在二十年的时间内长期参与鲁国国政。从政二十年,他算是成家立业、还有了两个儿子,早就摆脱了父亲的恶名,可谓是功成名就。

然而,人生不得意之事常有。就在这时,公孙敖的夫人戴己却突然去世了。公孙敖为此惆怅不已,便于公元前620年到老婆娘家莒国行聘,想再娶一位夫人。莒国人听了公孙敖的来意,却有些为难:公孙敖都已年近半百了,哪还有合适的莒国女子嫁给他?况且,当初戴己嫁给公孙敖时,其妹声己是陪嫁,也为公孙敖生下了一个儿子;为什么公孙敖不将声己扶正,作为继室呢?

一听莒国人在推脱,公孙敖马上改口,声称此行是替鲁国卿士公子遂物色夫人。公子遂是鲁庄公之子,公孙敖的堂兄弟。莒国人一听,当场就答应了这门亲事。同年冬,公孙敖因国事再次来到莒国,意外地见到了将要嫁给公子遂的莒女。见莒女长得实在是太漂亮,公孙敖头脑一发热,就把礼义廉耻都抛到了脑后,将这莒女占为己有!

公子遂听说了此事,气愤不已。他立刻就向鲁文公投诉,想去攻打孟孙氏。关键时刻,另一“三桓”家主惠伯站出来,劝和了公子遂和公孙敖。此后,双方各退一步:公子遂舍弃莒国女子,公孙敖也把莒国女子送回了莒国。

看起来,公孙敖抢兄弟老婆的事就算是这么过去了。

公元前619年10月,公孙敖被派往成周参加周襄王葬礼。可就在半路上,公孙敖突然调转头,带着鲁国之礼逃到了莒国,回到了莒女身边!为了这位莒国女子,公孙敖甘愿抛弃一切,名誉、事业和地位都放弃了!

可过了一段时间,在莒国和美女混了几年的公孙敖大概是没钱了,居然又念起在鲁国生活的好来,就告知已被立为孟孙氏家主的儿子文伯,说想回国了。文伯为此腆着脸向鲁人请求,允许公孙敖回国。此时主政的公子遂也不为难他,同意让公孙敖回到鲁国。

这次回国刚满三年,过惯了无拘无束生活的公孙敖居然又忍耐不住,将家财席卷一空,再次出走,回到了莒国女子身边!这一次,公孙敖把他儿子文伯也气得半死不活,没多久就去世了。

又过了两三年,年老体衰的公孙敖再次想回到鲁国。为此,他特别送了重礼上下疏通,他的次子惠叔则再次忍辱负重地替他四处奔波,向鲁文公求情。鲁文公对这位没脸的堂叔也没法,只能答应了他再次回国的请求。

不过,这次显然老天也看不过去了:公元前613年9月,就在公孙敖途径齐国,准备回到鲁国时,突然重病不起,一命呜呼了!

为了一位莒国女子,厚着脸皮二进二出鲁国,公孙敖当然算得上是一位奇葩!第二位春秋时期的奇葩人物,是位楚国人。

楚庄王之时,楚国强大起来,开始走向了称霸的道路。公元前598年冬,楚庄王率兵攻入陈国,擒杀了弑君篡位的夏征舒。这时,楚人内部却出现了一个难题:该如何处置夏征舒之母夏姬?

夏姬是郑穆公之女,嫁给了陈国大夫御叔,并生下了儿子夏征舒。御叔死后,夏姬与陈灵公及两位卿士孔宁、仪行父私通,最终引起儿子夏征舒的不满,杀死陈灵公,酿成了陈国这次国难。

照理来说,这么一位淫乱的女子,处置起来应该简单:杀了即可。但问题是,夏姬长得实在是太漂亮了,让楚国君臣都十分动心。

刚开始,楚庄王想把夏姬纳入后宫,作自己姬妾。可楚大夫申公巫臣却上前劝谏道:“不行啊。这次召集诸侯前来,是为了讨伐有罪之人。今天您如何纳夏姬入后宫,就是贪图美色。贪色是淫乱之行,淫乱就是大罪。召集诸侯前来,却娶淫乱之女,这不是治国之道。请您慎重考虑!”楚庄王虽然好色,但却还有自制力。听巫臣这么一劝,觉得名声确实不好,也就放弃了这一念头。

这时,司马公子侧按耐不住,也想要娶夏姬。巫臣又苦口婆心地去劝公子侧:“夏姬是位不详之人:未出嫁时,就害死庶兄子蛮;出嫁后,又害死丈夫御叔;丈夫死后,又害死陈灵公;最后,又害死儿子夏征舒,使得孔宁、仪行父二人出逃,还让陈国亡国!还能有谁比她更加不详?人生在世原本生活就艰难,何必要自寻死路?天下多得是美女,何必一定要夏姬?”被巫臣这么一吓,公子侧也打了退堂鼓。

眼看这么漂亮的美女没人肯要,楚庄王干脆就把她赏赐给了连尹襄老。可惜,一年之后,连尹襄老架不住夏姬的克夫命,在邲之战中命丧疆场。父亲一死,连尹襄老的儿子黑要就马上填补空缺,与夏姬私通起来。如此风流淫乱的夏姬,竟然能吸引到这么多男人!

可就在这时,最大的奇葩人物突然登场了。

竭力阻止楚庄王和公子侧娶夏姬的申公巫臣,突然对夏姬说:“你先回郑国吧,到时我去娶你!”在灭陈时,巫臣是大义凛然、情真意切地劝别人不要娶夏姬;今日竟然转变心思,自己要娶夏姬了!

为了达到娶夏姬为妻的目的,巫臣不惜私下联合郑人,谎称晋人将要与楚国交换人质。为此,他让郑人派使者来通知夏姬:“连尹襄老的尸体可以得到,但必须你亲自来接。”楚共王向巫臣核实此事,巫臣赶紧附和称是。就这样,夏姬先行回到了郑国。

接下来,巫臣又趁楚共王派他出使齐国之际,举家逃离了楚国。在出使任务完成后、再次回到郑国时,巫臣让副使回楚国复命,自己则留下来和夏姬成了亲。最后,巫臣与夏姬逃入晋国,被晋人封为邢邑大夫。

为了实现与美女共渡余生的愿望,巫臣不惜举家逃亡楚国,也算得上是一次奇葩之举了!不过,巫臣的奇葩经历还没有完结。

得知巫臣拐跑了美女夏姬,当初被巫臣劝阻而没能娶到美女的公子侧大为气愤。随后,他联合令尹子重,将巫臣族人灭族,并私分了巫臣族人的家产。巫臣得知此事,写信给公子侧和子重二人,发誓要让他们疲于奔命而死!

于是,巫臣就向晋景公建议,扶持吴国以对抗楚国。巫臣作为晋使出使吴国,全力教导吴人中原先进的战车之术及射箭之术。在晋人强力扶持下,吴国迅速崛起,成为楚国的死敌。后来,在吴国的频繁入侵之下,公子侧和子重二人频繁来往于中原和东南,受尽了疲于奔命之苦。楚国令尹子重甚至因为与吴国作战不力,在国人的辱骂声中羞愧而亡!到了楚昭王时期,强大的吴国还一度将楚国灭国!

申公巫臣大义凛然地劝别人不要娶夏姬、自己却私娶夏姬一事,已经是够奇葩的了;后来为复仇又为楚国培养出一位致命死敌,这更是奇葩中的奇葩。如此奇葩人物的奇葩之事,在整个中国历史上也能排到前几位吧?

其他网友回答

说到历史上的奇葩人物,就不得不提常申凯,就是那位被伟大的毛主席带领全中国受尽压迫苦难的人民驱赶到宝岛台湾一隅的蒋委员长蒋介石。

今天我要说的是蒋介石在无数次的军事行动中的迷之操作,也就是现在人们常常调侃的,蒋委员长的日常军事“微操”!

蒋介石出身陆军低级军官,本来就有着指挥小股部队的习惯,只不过这一习惯在他成为一支军队的统帅后仍未改掉。再加上国民党内部派系林立,很多有能力的大将不受蒋介石信任,因此他才频频”微操”,越级指挥。

所谓“微操”,原本讲的是在电子竞技游戏中,玩家在打游戏时,对于局部战局使用的具体的操作手法。而我们的蒋公常申凯队长在指挥战争时,特别喜欢指挥得比较具体,往往会闹出很多笑话,甚至因为这些不切实际的微操,导致战况一泻千里,一败涂地,成为千古笑谈。

据说蒋介石微操兴致来了,连机枪点的位置都要干预。指挥一个连,一个排这种故事匪夷所思,但是还真是他能干出来的事!常申凯队长也喜欢在几十万上百万人参加的大会战中,通过自己无与伦比的微操艺术,迅速扭转战局,然后一手打出GG退出游戏。

下面举两个具体的蒋公微操实例,就能明白这位微操大神是怎么把自己整没了的。

淞沪会战

常申凯比较夸张的”微操”一例出自淞沪会战,1937年8月18日,上海抗日前线的国军正在与日寇血战,张发奎发现自己麾下的一个炮兵连居然不知所踪。眼看日寇又要发起冲锋,张发奎急忙打电话问冯玉祥:”前方一个炮兵连不知道去哪里了,是不是你下令调开了?”

冯玉祥一头雾水,赶紧回复说:”我没有下这样的命令啊!我也不知道这个连去哪里了。”

这两位将军赶紧派人去核查,看是不是炮兵连擅离职守了,这可是很严重的事情。搞不好会贻误战机,是要被送上军事法庭的。结果派去的人查了半天,发现是蒋介石直接在总指挥部把电报打给了该炮兵连所在的团,要求该团将炮兵连调往蒋介石指定的位置。

作为国军的总指挥,蒋介石居然越过战区司令、集团军司令、军长、师长等一串编制,直接指挥一个连!这也成了”微操一个连”这个梗的由来。冯玉祥将军后来在回忆录中专门提到过这段往事,愤怒不已:”这叫什么统帅法!?”

淮海战役

淮海战役中,国民党军的黄百韬兵团先被解放军军全歼,黄维兵团试图救援被围的黄百韬兵团,但是不但没能成功,反而还陷入了我军的包围之中。

眼看两支主力兵团即将覆灭,处于兵力劣势的徐州”剿总”杜聿明准备趁解放军还在消灭黄维兵团的时间南逃跑路。在行动前,杜聿明专门飞往南京,面见蒋介石,对蒋介石提出”打即不能撤,撤即不能打”,蒋介石当即爽快的同意了杜聿明的撤退计划。回到军中后,为了防止常申凯队长“微操”上瘾,即兴瞎指挥乱干预,杜聿明很聪明的干脆命令下辖的三个兵团全部关闭无线电,避免蒋介石突然发出军事指令。

如果按照杜聿明的战略,那么国民党军至少还能保存二三十万的精锐有生力量,但是历史并没有向有利于国民党反动派的方向发展。本以为关掉无线电就可以万事大吉的杜聿明,突然发现远方驶来了一架运输机,并向其阵地投放了什么东西。打开一看,竟是蒋介石的手令!原来被围的黄维对蒋介石虚报了伤亡,让蒋介石认为黄维兵团突围有望。蒋介石果然变卦,准备开始干预军事指挥,立马让杜聿明救援黄维。但是杜聿明关掉了所有无线电,联系不上,因此,蒋介石命令空军空投手令,命令杜聿明率部从陈官庄出发,救援黄维。

杜聿明收到命令后大怒,大骂蒋介石”不谙三军之事,却统三军之任!”,骂归骂,可最高军事长官的话得听啊!不然可得掉脑袋的啊!无奈只能执行命令。可还没等杜聿明的部队抵达指定地点,就一头撞上了已经消灭黄维兵团的解放军。就这样,国民党军最后的精锐也被我军合围消灭。

客观上说,蒋介石是有一些军事才能的,但是明显德才不配位,白崇禧怒斥蒋介石”充其量是个步兵营长!”,足见其军事能力并不十分出众,但奇葩的是又非常喜欢瞎指挥,自信心爆灯,往往事与愿违。

再加上国民党反动派站在了历史的对立面、人民的对立面,迅速败亡也就毫不意外了。

说完蒋介石的微操,再说说最近在国际上因为抗疫闹出无数刷新三观下限的印度,有这么一段旧闻,也算是奇葩。

1940年,蒋介石和夫人宋美龄访问印度,面见甘地,希望在抗日战争当中获得印方的支持。

但是你猜甘地怎么说?

日本不是侵略你们嘛,你们就让日本人杀,随便杀,你们也不要反抗,等日本人杀了2亿人之后,他们就害怕了,抗战就胜利了!

委员长听完,当场气的鼻子都歪了,当天晚上就带着行政院长戴季陶飞回重庆。到了陪都,蒋介石马上召见美国驻华大使,表达严重抗议,顺便在司徒雷登面前大骂甘地是个“伟(zhi)人(zhang)”,据说话说的很难听,”娘xi匹”爆出无数次。

蒋委员长笑着去的,哭着回来的。

蒋在此之后对甘地极为鄙视,认为甘地与精神病无异。

这就是在印度被捧为国父的甘地,按照现在的就行说法他奉行的就是躺平主义,这种精神算是刻进了印度人的骨髓里,面对汹涌澎湃的新冠疫情,印度政府更进一步的躺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