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极盛时期(匈奴强盛时期)

网友提问:

盛极一时的匈奴为何会在历史中消亡?

优质回答:

对于匈奴这个民族,我们可以追溯到远在春秋战国时期,那个时候在我国北方有着许多游牧部落,他们随水草迁徙,一年四季居无定所,他们的生活方式是以放牧牛羊为生,随着一些部落之间的兼并,他们的势力强大了起来,并已经掌握了冶炼技术,打造兵器及生活用品。

随后对中原的骚扰,这才引起中原人们的重视,还在战国时期,人们就给它起了个名字叫匈奴人,战国后期,与他们相邻的几个诸侯国,为了防范他们对自己的骚扰,筑起了城墙,秦朝统一中原后,为了防范匈奴对中原的骚扰,把各国的城墙连接起来,形成了一道万里长城,对匈奴的防范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实际上匈奴二字是对他们的贬低,但是历史就这么传承下来了。

匈奴本无文字,更没有自己的历史记载,后人只能从中原各个朝代记载,以及出土发现的推测出匈奴人的一些蛛丝马迹。

由于匈奴人长期受到中原王朝的打击,一部分在汉武帝时期臣服于中原王朝,并赐予刘姓,这部分人被称之为南匈奴,随着历史的变迁,他们大多数已融入了汉民族。

而没有臣服于汉王朝的北部匈奴人,却在历史的长河中消失了。

其实所说的消失,并不是他们已集体死亡,而是以其他的方式继续生存着,由于这个本民族没有文字记载,所以在历史中也无从考证,他们究竟去了何方?又形成了一个怎样的民族和国家政权?

有的人说他们流落到了欧洲,但没有任何证据表明欧洲人是他们的后裔。

但是在新疆出土的文楼兰文化,却看出了他们的蛛丝马迹。

其实这部分被匈奴人,在他们大势已去后,已再没有力量去骚扰中原,人们也就不再重视他们了。

但是他们还在以部落的形式生存着,继续的随水草迁徙,散落在漠北的广阔草原上,以至于后来出现的突厥人,恐怕就是他们的一个支脉,但是突厥人他们还是没有文字,还证明不了他们的来龙去脉。

突厥人的命运也像匈奴人一样,一部分随了唐朝老李家姓,一部分逃亡西域或其他地带,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总之我国古代北方的一些游牧民族,他们也是在不断融合,不断分离。

象契丹,女真,蒙古,他们恐怕都是一个祖先,一个血脉。

其他网友回答

匈奴的消亡并不是突然的,而是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西汉初期,匈奴在冒顿单于的统治下迅速崛起,成为大汉的劲敌。经过汉武帝至汉宣帝的打击,强大的匈奴终于臣服。王莽篡汉后,中国陷入内战,匈奴乘机二度崛起,又一次成为东汉之劲敌。然而,天不佑匈奴,公元46年,匈奴爆发大饥荒,紧接着分裂为南、北两部。南匈奴依附东汉,北匈奴则遭到东汉的猛烈打击。

第一,北匈奴之衰微

公元89年,是汉匈战争史上重要的一年。该年,窦宪、耿秉率部,联合南匈奴,讨伐北匈奴。此役北匈奴大败,被杀一万三千余人,并有二十万从归附东汉。两年后,即公元91年,汉军数千里奔袭金微山,大破北匈奴残部。此后,北匈奴被迫西迁至中亚。

北匈奴与东汉决战的另一个舞台是西域,这时东汉冒出一个旷世英雄,便是著名的班超,他在几乎没有外援的情况下,孤身奋斗于西域,降服西域五十余国,成为阻击匈奴势力进攻西域的中流砥柱。班超去世后,北匈奴的势力一度卷土重来,班超之子班勇再通西域,又一次挫败北匈奴之企图。此后,北匈奴之势力渐衰,逐渐淡出中国之史册。

第二,浮浮沉沉的南匈奴

北匈奴淡出后,中国史书所记之匈奴,主要指的是南匈奴。

南匈奴虽然依附东汉,然而时叛时降,成为东汉边疆极不稳定之因素。公元94年,爆发日逐王逢侯率部叛逃之事件,叛逃的队伍共计十五个部落二十万多人。尽管东汉政府迅速投入大军平叛,歼灭匈奴三万余人,最后仍有近二十万人逃往塞外。然而,此时已是物是而人非,在匈奴衰落的同时,鲜卑势力迅猛崛起,北逃的匈奴人不得不与鲜卑人频繁交战。

日逐王逢侯在塞外奋斗了二十多年,到公元117年,被鲜卑打得大败。这时,这批匈奴人只有两个选择:其一,逃往中亚,与北匈奴余部会合;其二,南下投奔东汉帝国。大多数人选择了去中亚,日逐王逢侯选择了南返。公元118年,他带着一百多名随从回归汉政府,此时距他叛变已过去二十三年。

此后,南匈奴仍然有过几次大叛乱,都被东汉政府所平定。

第三,曹操把南匈奴分割为五部

到了东汉末年,匈奴内附中国已超过160年,他们居住于塞内,汉化程度已相当高,但仍保留悍勇善战之民族习性。以前东汉朝廷为羁縻南匈奴,给了许多优惠政策,不必缴纳田赋捐税,这令匈奴人口得以较快增长。当中国陷入汉末混战时,为了防患匈奴人乘机坐大,公元216年,曹操将南匈奴部众安置在并州,分割为左、右、南、北、中五部,每部各设一帅,另有一名汉人司马监督。

匈奴人当然明白汉人对他们的提防心理,因而加快汉化步伐。匈奴单于一族原本姓“栾提”,他们自称先祖是汉朝皇帝的外孙(汉与匈奴的和亲),身上有皇家刘氏的血统,故而改姓为“刘”,同时进一步加强对汉文化的吸收。

第四,西晋八王之乱,匈奴趁机崛起

西晋结束三国纷争的局面后,和平并未保持多久,便进入“八王之乱”的大动荡时期,诸王为了争权夺利,大打出手。军事力量颇为强大的匈奴五部逐渐成为诸王争取的对象。当时匈奴五部,以左部帅刘渊实力最强。公元304年,“八王”之一的司马颖为了拉拢刘渊,表荐他为冠军将军,还给了他“监五部军事”的权力,于是刘渊成为匈奴五部的大首领。

此时天下大乱,刘渊乘机崛起。由于汉匈长期有和亲之传统,刘渊遂以汉朝刘氏皇族的外甥自居,公元304年,他建立政权,国号为”汉“,表示沿续大汉的皇统。十五年后,他的侄子刘曜把国号改为”赵”,历史上把匈奴刘氏之政权称为“汉赵”政权。

刘渊建立的汉政权,最终灭掉西晋,匈奴之势力再臻鼎盛。然而,从刘氏汉政府中分离了出来的石勒建立了后赵政权,并最终灭掉匈奴的“汉赵”政权。

第五,匈奴历史的终结

在五胡兴起的时代,各民族加速融合,匈奴势力衰退后,其别支也建立过政权。其中铁弗部落的赫连勃勃建立胡夏政权,匈奴铁弗部落实际上已经不是纯种匈奴人,而是匈奴与鲜卑的混血。胡夏政权也是个短命政权,赫连勃勃去世后,其子赫连昌继位,后被北魏所俘。赫连昌的弟弟赫连定自立,于公元431年被北魏消灭。另一支匈奴别部是卢水胡,是匈奴与月氏的融合,建立北凉政权,后来被北魏所灭。

五胡十六国时代,是中国历史上民族大融合的时代,氐、匈奴、羌、羯、鲜卑等相续崛起,在民族混居的背景下,一些民族最终消融于各民族中,比如匈奴、羯等,失去了民族的独立性,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其他网友回答

许多在历史上曾赫赫有名的民族都消亡了。

西方的古埃及人,古巴比伦人,赫提人,都没了踪迹。北方草原上后来消失的民族不止匈奴,柔然人、契丹人、西夏人都断了传承,匈奴人也没什么特别的。

草原能承载的人口是有限的,最多也就二百万。如此少的人口散步在那么辽阔的版图上,分裂几乎是必然会发生的。匈奴人遭受中原政权的持续打击,在草原民族中的威望一落千丈。到了东汉后期,匈奴已经不能维持草原霸主的地位了,鲜卑人、乌桓人强势崛起,匈奴人已经从猛兽变成肥肉。匈奴人只剩三条路可选:西迁,南附或融入其它游牧民族。

赫连勃勃的大夏国覆灭之后,匈奴人再难在鲜卑人的统治下发出自己的声音,彻底融入新的民族。

其他网友回答

少数民族的社会结构简单而脆弱,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少数民族都是如此,衰败非常之快。匈奴是个民族吗?不好说,因为匈奴的前世讲不清楚。根据历史记载,先秦时期,称雄北方的游牧民族,就是匈奴,没有人能讲清他们是一个民族、还是多个民族的联合。

匈奴能被写入历史,是因为他们变强大了,匈奴之前形形色色的少数民族太多了。关于匈奴起源,有人说是夏朝移民,也有一种说法是西方迁来的白种人。蒙恬曾将匈奴赶出河套地区,其他弱小民族只能被动接受匈奴勒索。

汉武帝经多年积累,与匈奴决战,前后打了很多年,此后匈奴再也无力发动大规模战争。跟其他少数民族一样,他们的社会结构没什么凝聚力,很快就散了。

匈奴分为南北二部:

南匈奴南下入关,与汉族等逐渐融合,消失在历史的尘埃里了。曹操将南匈奴分为五部,分割居住,王子入京城为质,刘渊就在西晋当质子。西晋荒淫腐败,一不留神,刘渊返回匈奴扯旗造反,建立了前赵。

北匈奴人间蒸发。北匈奴在汉朝的猛攻之下,一路向西迁徙,走到中亚地区就没了历史记载。几百年后,阿提拉挥舞“上帝之鞭”出现在欧洲,被称为“魔鬼”,不过并不能证明阿提拉带领的就是北匈奴后裔。阿提拉死后,匈奴又一次瓦解、又一次消失。有人说现在的匈牙利一带,就是匈奴人后裔,不过据DNA检测,匈牙利人是欧洲白人血统,跟亚洲血统没啥关系,不是匈奴后裔。

其他网友回答

匈奴,游牧民族,居无定所。

秦汉,定都某地,农耕文明。

匈奴在历史中消失是必然的,原因如下:

一、受排斥。匈奴和南蛮一样,看作是蛮夷之地,文明程度低,不可教化。

二、民族发展底子薄。因排斥匈奴,自然缺乏与中原的联系,生活在贫寒之地常常居无定所,环境恶劣,要想取得长足的发展和生存确非易事。

三、类似周朝的分封制,没有一统的观念。各自有自己的地盘,经济、文化,自产自销。

四、有部分匈奴汉化。奴隶制、封建制,奴隶是资产,各个朝代都汉化一部分匈奴,时间长了,纯正的匈奴只能往北继续迁。

所以说匈奴在历史中消失,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