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将军是谁(将军的后代还是将军)

网友提问:

历史中有哪些将军的后代是青出于蓝的?

优质回答:

古代将门往往是从某一时期的开国功勋说起,比如北宋较为有名的将门曹氏,虽然是起于五代的豪族门阀,但真正列为将门的,还是为北宋开国立下汗马功劳的曹彬。曹氏一门也就是在曹彬时期出现高光,其后人在军事上的建树都很高,但地位一直无法超越曹彬。这种情况在历史上很正常,真正想做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并不多。

要说北宋时期,可能最出名的将门是杨家,但历史上的杨家并没有小说那么精彩,而且不管有无家谱记载,小说总喜欢将忠义杨氏武将都归到北宋的杨门,比如《说岳全传》里的抗金名将杨再兴。其实北宋杨家将最高光的就是杨业、杨延昭、杨文广三代人,其中杨业的功绩没有名声大,毕竟是边境不可多得的具备抗辽经验的将领,人称“杨无敌”,而陈家口一战惨烈殉国,使其成为忠义的象征,北宋朝廷也是追以太尉、中书令、大同节度使。

杨业就是杨家将的鼎峰,其后代虽然立下诸多战功,但历史地位比不上杨业。宋真宗评价杨延昭“治兵护塞有父风”,意思很明显,夸他有杨业的风格。杨延昭一生最高做到高阳关副都部署,这个官职是掌一路或数路军旅屯戍、营防守御政令,以观察使以下充任,也就是宋英宗以后的副都总管。这与他老爹杨业的云州观察使、代州刺史兼三交驻泊兵马部署还差了一截。杨文广也一样,战功赫赫,但名气地位也都不如爷爷杨业,所以杨家开局即巅峰,没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但要把后汉杨弘信也算作这一将门的开创者,那么杨业以后的三代都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前有忠义杨家将,后有精忠岳家军。相比较杨家开国功勋而言,岳飞算是北宋时期的中兴名将,他虽不是将门之后,但他的后人却有高光的表现。可能有人说姓岳的就不可能出于蓝而胜于蓝,因为岳飞就是神一样的存在,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先说其第十九世孙岳九皋和岳九德,他们二人在明朝一个担任御史,一个担任尚书,皆官居一品,位极人臣,这二位是文官,所以不能以将军论。

但到了清朝,其二十一世孙岳钟琪的功绩其实并不比岳飞差。为何这么说呢,因为岳飞的功绩受到南宋朝廷政策影响被扼杀了,也就是说岳飞即使如战神一般,但功亏一篑,战功的实际转化率较低。而岳钟琪在罗卜藏丹津、准噶尔部伊犁地区、大小金川、西藏珠尔默特那木札勒等战役中功勋卓著,对维护国家统一做出了杰出贡献,实际战功转化率更高一筹,乾隆帝赞他为“三朝武臣巨擘”。从这个角度说,岳钟琪算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

北宋开国将门中,还有呼延赞一门,呼延将门的后代与杨家不一样。往前追溯,此一门在前赵有大将军呼延晏、镇东将军呼延谟;在后周有淄州马步都指挥使呼延寿廷。呼延赞算是此将门之中出现的第三代,但他也只是官拜刺史和团练使,这多少与宋朝重文轻武的体系架构有关,所以呼延一门虽名将辈出,却难以掩盖一代不如一代的尴尬。

历史上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不易做到,但有很多后辈功勋与祖上难分伯仲的,比如秦国名将蒙骜,以及他的儿子蒙武、孙子蒙恬,三代人都建立了很大功勋。蒙骜是为秦国东出打基础的重要人物,他对韩赵魏的征伐使秦国得以建立三川郡和东郡,将秦与齐诡异的连在一起,是远交近攻得以实现的重要环节。蒙武则是王翦第一次伐楚的副将,项羽的祖上名将项燕就是在这一战中被蒙武斩杀的,二度伐楚时,蒙武依然是跟随出战,灭亡楚国后活捉了楚王。蒙恬的功绩则体现在出击匈奴,收复河南之地,后修建长城,被誉为“中华第一勇士”。可以说祖孙三代的功绩各有特色,难分伯仲。

这种情况在历史上也比较多见,比如西汉开国将领周勃,他的后代里就有周亚夫,此二人的功绩也无法以一个标准去衡量。再有如开国功勋夏侯婴,其后代里有三国时期的夏侯惇、夏侯渊,这也没法放一起比较。

历史上也有因父亲恩荫,造就了儿子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比如西汉的李敢,乍一看,有人都不知道李敢是谁,但要说李广,知道的人就多了去了。但历史上令李广出名的并不一定是那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而是“冯唐易老,李广难封”。李广一辈子征战沙场未能封侯,最后一次远征机会中,又因迷路错失立功的机会,因此自杀谢罪,所以也留下了李广难封的遗憾。

李敢就是李广第三子,公元前119年,李敢以校尉的身份跟随霍去病征讨匈奴,因夺左贤王鼓旗,被赐爵关内侯,这是李广一辈子都未得到的爵位,所以说李敢做到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但夺旗、先蹬、斩将这类战功不至于让一个小小的校尉封侯,这里就是西汉朝廷对李广功绩的考虑,以李广恩荫至李敢,所以这个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分量就不那么高。

要说绝对凭借功勋超越祖辈的,还得属项羽、赵匡胤这类开辟新朝的人。项羽就是楚国名将项燕之后,赵匡胤则是后周禁军将领赵弘殷之后,此二人都是将门之后,功绩自不必说,远远超过了祖辈。其实除了这类人,并不好区分何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比功绩?比名气?比官爵?那么马超之于马援、文鸯之于文钦、宇文化及之于宇文泰怎么比?如若再打破父族概念,李靖与舅舅韩擒虎孰高孰低?

其他网友回答

历史上有哪些将军的后代是青出于蓝的?

中国古代和近代历史上英雄辈出,英勇善战的将军那是层出不穷,他们后代也不逊色,基本上都能做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比如在抗日时期牺牲的将军彭雪枫儿子彭小枫就是其中的一个。他的父亲彭雪枫早年参加革命,在抗日时期担任新四军的师长,在1944年河南八里庄战斗中,不幸被敌人的流弹击伤,由于伤势过重当场就牺牲了。

他的儿子彭小枫继承父亲的遗志,入伍戍边继续卫国,在部队里他发扬老一辈英勇顽强、勤学苦练、吃苦耐劳、摸爬滚打,终于练出了一身武艺高强、指挥有方的军人素质。迅速由班长、排长直到成长为军长等要职,2006年被中央军委授予上将军衔。

张震的儿子张海阳也是青出于蓝的将军。张震将军祖籍是湖南平江,早年参加红军,1930年入党,入伍后在战场屡屡冲锋陷阵、不怕牺牲、英勇善战,先后担任班长、排长、连长等,抗日战争时期他担任新四军支队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他担任三野的参谋长,协助粟裕指挥了著名的淮海战役、渡江作战。全国解放后又参加抗美援朝,在朝鲜战场上他担任24军军长兼政委。55年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将军衔。

他的儿子张海阳发扬老一辈特别能战斗的精神,1969年入伍,在军营里经常表现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苦练杀敌本领,军人素质明显高于他人。因而迅速由班长、指导员、处长、师政委、军政委等,最后成长为成都军区政委,2009年被中央军委授予上将军衔。

其他网友回答

蒙武和蒙恬

战果时期的秦国的蒙武和蒙恬是一对父子将军。

蒙武的成就:公元前224年,蒙武作为名将王翦的副将奉秦王命令率部攻打楚国,王翦和蒙武斩杀了楚国大将项燕,极大地削弱了楚国的实力。在一年后,王翦、蒙武两人再度联手攻打楚国,将楚王负刍俘虏,直接灭掉楚国。

蒙恬的成就:公元前215年初春,蒙恬率领30万大军,向河套地区的匈奴发起进攻。匈奴遭到打击后,退往西北。第二年初春,蒙恬再次率部追赶匈奴,将他们追赶到更北的大漠深处。蒙恬因此誉为“中华第一勇士”。

自此,蒙恬驻扎在秦朝的北方边界,防范匈奴卷土重来。此外,蒙恬还修建了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蒙恬▲

项燕与项羽

公元前225年,秦国将领李信率20万大军进攻楚国,一路攻城拔寨。楚国大将项燕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采用灵魂战术,避其锋芒,率部尾随在李信的大军后面,行军三昼夜。当李信大军出现疲态时,项燕趁机猛攻,大败李信的20万大军。

项燕▲

项羽,项燕之孙,项羽早年跟随叔父项梁在吴中起义反秦,项梁阵亡后他率军渡河救赵王歇,于巨鹿之战击破章邯、王离领导的秦军主力。秦亡后称“西楚霸王”,定都彭城,实行分封制,封灭秦功臣及六国贵族为王。

项羽▲

其他网友回答

引言

老话说的好,将门出虎子。

在我国的历史上,有很多父子皆英豪的将门世家。

在这些将门世家中,虽然有的是子不如父,但也不乏青出于蓝的故事。

分析

杨家将,子强于父

说起杨家将,大家都不陌生。

从老太公杨业开始,杨家一门九代出了数不清的英雄豪杰。当然,这个是演义里面的。

在杨家将系列里面,杨门几代人中,最为人所熟知的,也是被各种艺人浓墨重彩的就是杨业的六子杨延昭。

评书里面的杨延昭与杨业相比是青出于蓝,而历史上的杨延昭与其父相比,也要更胜一筹。

在评书里,杨业一把金刀压北辽,保大宋朝太平。

历史上的他,虽然没有评书里那么传奇,但在对辽作战中,也有过辉煌的战绩:

会契丹入雁门,业领麾下数千骑自西陉而出,由小陉至雁门北口,南向背击之,契丹大败。以功迁云州观察使,仍判郑州、代州。

而他的儿子杨延昭,在与辽国的对阵中,要比他还要出色。

杨业与辽国对阵,是只有防守而没有进攻。而杨延昭在对辽时,既有防守也有进攻:

是冬,契丹南侵,延昭伏锐兵于羊山西,自北掩击,且战且退。及山西,伏发,契丹众大败,获其将,函首以献。

这一次是杨延昭伏击辽国的南侵而大获全胜。但这并不是他最辉煌的战绩,他最辉煌的战绩是带领两千骑兵杀入辽国腹地:

延昭上言:“契丹顿澶渊,去北境千里,人马俱乏,虽众易败,凡有剽掠,率在马上。愿饬诸军,扼其要路,众可歼焉,即幽、易数州,可袭而取。”奏入,不报,乃率兵抵辽境,破古城,俘馘甚众。

这一次杀入辽国腹地,是北宋时期少有的几次进攻之战。虽然是杨延昭的个人所为,但能以骑兵对阵骑兵,杀入辽国腹地,其悍勇要超过他的父亲杨业。

戚继光,绝对的青出于蓝

戚继光这个名号没有人陌生。创立戚家军,抵御倭寇,明朝著名的爱国将领。其实他的父亲也是一个将军,他的父亲戚景通是明朝边关的一个将领。史书上对他的评价是:

赋性刚毅好学,能尽聪明正直,通于神明,居官有守,以孝廉闻,尝提兵破刘贼及青州贼李琪等,屡立战功。

戚景通在中国历史上众多将领中只能算是很普通的一个。如果没有他的儿子戚继光,可能这个名字都没有什么人会知晓。

但我们应该知道这个人,因为他生了一个伟大的爱国将领,民族英雄。

对于戚继光,一提起来大家都知道他是抗倭英雄,是名将,但他在军事史上的贡献,其实远比他的这些名号更重要。

戚继光写过《纪效新书》和《练兵实纪》等多本军事书籍。如果仅仅说他写过书籍,大家会说很多人都写过兵法。

但戚继光的兵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理论化、课程化、格式化的军事著作。

他把练兵条件、装备配比、训练强度等细节方面的东西,成系统,成理论的写入到了自己的著作当中。

毫不夸张的说,戚继光的军事著作,应该是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军事教材。而他的练兵方法,也是无限接近于现代化的军事训练。

戚继光与戚景通父子,这肯定是青出于蓝的代表。

虽然戚景通为官为将也口碑不错,但与戚继光这种超一流的将领比起来就逊色不少了。

结语

在中国历史上,青出于蓝的家庭比比皆是。

虽然有着所谓的富不过三代,但如果不是因为有更多的青出于蓝,那么历史就不会进步。

青出于蓝,既是一个常见的现象,其实也符合历史的发展规律。

其他网友回答

历史中名将辈出,其中就有一些将领出自将门世家,不过,名将的后代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现象并不多,而周亚夫就是其中一个。

周亚夫的父亲就是周勃,西汉开国功臣。刘邦在逝世前曾说,“然安刘氏天下者,必勃也。”这里的“勃”,指的是西汉名将周勃,也是周亚夫的父亲。

公元前209年,周勃开始追随刘邦起兵,参与推翻秦朝的战争,并参加了后来的楚汉之争,最后,成为汉朝的开国功臣之一。

后来,周勃又参加了平定燕王臧荼、韩信、赵国相国陈豨、燕王卢绾等人的叛乱。并消灭了吕后的残余势力,拥立刘恒为帝。

而周亚夫是周勃的次子,不但因治军严谨而出名,而且因平定“七国之乱”有功而出将入相。

当年,周亚夫率部驻守细柳,汉文帝亲自来驻地慰问,可是营门守卫的官兵却将汉文帝一行拒之门外。汉文帝派使者前往通报后,周亚夫这才命令打开营门,并告诫汉文帝的随从,不能在军营里纵马奔驰。

汉文帝来到军中大帐前,周亚夫一身戎装,出来迎接,以“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为由,没有跪拜行礼。

汉文帝此行虽然没有受到周亚夫的隆重接待,却对细柳营称赞有加,非常满意周亚夫的治军之能。汉文帝回去后,便提拔他为中尉,掌管京城的兵权。

公元前154年,汉朝发生了著名的“七国之乱”,当时叛军兵多将广,汉朝面临着生死存亡。

此时,汉文帝派了周亚夫率军平叛,他知道叛军势大,敌强我弱不能正面对敌,便开始与叛军打持久战,坚守城池不出,暗中却派精兵迂回截断叛军的粮道。

当叛军的粮道被截断后,叛军不战自乱,于是周亚夫趁机追击,终于平息了叛乱。周亚夫平息“七国之乱”后,被汉文帝升为丞相。

总而言之,以战功而言,周亚夫比起父亲周勃也毫不逊色,另外周亚夫实现了出将入相的人生巅峰,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