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三眼花翎意味着什么(清朝的三眼花翎和双眼花翎的区别)

网友提问:

清朝的三眼花翎有多贵重?代表着什么样身份地位?

优质回答:

谢谢邀请。关于题主所说的三眼花翎,源自于清朝特有的恩赏制度当中的顶戴花翎。而关于其究竟有多贵重的话题,在不同的时间段又有不一样的具体表现。

一、顶戴花翎误区解析

在大众眼中,随着清宫剧的热播,很多朋友误以为顶戴花翎就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的部分,顶戴即花翎,花翎同顶戴。严格意义上讲二者只存在表面上为一体,实际上是可分割且性质和用途明显不同的两部分。

所谓的顶戴即指清代官员头顶所戴的官帽帽顶,其中又分为个部分:官帽和顶珠。清代的官帽根据季节的不同又分为凉帽(即夏帽)和暖帽(即冬帽)。像我们在影视剧中看到的无帽檐且形似喇叭斗笠状的即为夏帽,周圈辅以白色为主的罗绸,上覆红色樱穗。而冬帽相较夏帽,除了多了帽檐之外,在颜色和材料上也以黑色缎布为主,上覆红色樱穗(较夏帽更为密集)。

暖帽(冬帽)

不论夏帽冬帽,在帽顶最上方都有一颗顶珠,根据官员所居品阶的高低,顶珠所用材料及颜色也不尽相同。根据《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及《清史稿》等史料所载,从一品到九品的官员朝冠顶珠所用材质分别为:红宝石、镂花珊瑚、蓝宝石、青金石、水晶石、砗磲、素金、镂花阴文、镂花阳文,充分体现了明晰且严格的等级关系。

而花翎,指的就是安装在顶珠下方翎管(多由白玉或翡翠制成)中的装饰物之一。根据材质和用途的不同,翎枝分为了花翎和蓝翎。花翎即孔雀翎,蓝翎即鹖羽翎。蓝翎适用于官居六品及以下的宫廷或王府侍卫以及一些有功勋的低级将官,比如我们熟知的蓝翎侍卫之名即来源于此。

清代官员各品级对应补服与顶珠汇总表

二、昭品秩明威德的清代花翎发展及演变

1、清初规定:仅限拥有爵位者可有机会佩戴

花翎根据其上所饰眼状圆纹多寡分为单眼、二眼、三眼(数量越多越尊贵)。而根据清初所定规制,即使品阶如一品大员如果没有尊贵的满洲旗籍或爵位,也是没有佩戴花翎资格的。按例,贝子、固伦额附等皇室宗亲,有资格戴三眼花翎;受封辅国公、镇国公或和硕额附(庶出公主之夫)者,拥有佩戴二眼花翎资格;单眼花翎虽然准入条件不高,但也需两大硬性条件加持:1、五品以上且担任内大臣、护军前锋二营统领或参领之职;2、所属旗籍必须是满洲上三旗(意味着下五旗和蒙古汉军八旗均无权)。这便意味着,无爵位无尊贵旗籍者是无权享有花翎佩戴权的。

当然,仔细观察便可发现,在规定当中,明确说明即使符合上述三类身份及地位者,也只是“有资格”佩戴花翎,要想真正拿到佩戴权,还得参加骑射两项考核,通过后方可佩戴。之所以这么做,一方面是彰显“马上得天下”的不忘本心,另一方面也为了让取得殊荣者实至名归避免非议。虽然出发点是好的,但实际上还是为皇室宗亲谋福利,对于其余百官来说,虽垂涎欲滴但聊胜于无。

双眼花翎

2、施琅宁弃侯爵求花翎,康熙乾隆屡破例

正因为特赏花翎的来之不易,所以使许多未获资格者分外羡慕与眼红。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八月十三,因平台有功,时任福建水师提督的施琅被康熙赐以靖海侯爵位且世袭罔替,而施琅却当即力辞侯爵,“乞得如内大臣得赐花翎”(此前施琅已被封为内大臣,但由于旗籍仅为汉军镶黄旗所以无权佩戴花翎),宁愿拒封侯爵来求得一枝花翎,虽然在当时遭到了一众王公贵族的反对,但因念其之功,康熙还是破例赐予单眼花翎,而且也令施琅毋辞侯爵。

康熙的开创先例,给予其孙乾隆很好的灵感。在他在位期间,一方面宣布将祖父所开特例变为常例,即除了身份贵重的王公贵族,对国家建有大功的大臣亦可获佩戴花翎的殊荣,而且无需进行宗亲内部的骑射考核。另一方面乾隆也将清初无需佩戴花翎的享有高级爵位(亲王、郡王、贝勒)者,在兼任内大臣的同时亦可佩戴最高级的三眼花翎。

施琅雕像

即使乾隆将范围扩大了不止一倍,而且无需通过考核,但在具体的恩赏颁谕中,还是慎之又慎的,从1768年(乾隆三十三年)因征缅有功,首赐三眼花翎于富察.傅恒,一直到晚清同治帝师徐桐,能得三眼花翎者(除亲贵外的大臣)仅有七名,而双眼花翎也不过二十余人,由此可见即使准入范围扩大,要想得到如此恩宠依旧很难。

3、道光以后的花翎颁赏,名存实亡

到了道光朝之后,花翎恩赏的范围得到进一步扩大,但同时也使之前的初衷变了味。有人因造玉牒而得赏,有人因营修皇陵而获封殊荣,更有甚者,到咸丰同治期间,因国库空虚,竟然出现了如同以往捐官一样的捐翎,广东伍荣耀潘仕成二人因捐十几万两白银而得赐单眼花翎,一时风光无二。

通过黄金白银就可以获得花翎,一时间众富商纷纷效仿,此时的花翎制度已然背离原有目的,名存实亡。不过值得庆幸的是,有清一代,未有通过捐翎而受封三眼及双眼花翎的记录,也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傅恒画像(当时还是双眼花翎)

小结:

花翎制度贯穿于清朝始终,从一开始作为彰显尊贵身份的标志,到改革为表彰建有大功者,乃至最终的无限制准入背离初衷,其产生与发展的变换皆与清朝经济、社会、吏治等方面息息相关,而能得赏三眼花翎者,除却本身位贵爵显之外,大臣受赏者的所建功勋亦为世人所折服,即便如权倾一时的纳兰明珠、和珅等人也未能有此殊荣。而且在晚清时代,其也未遭受同单眼花翎一样泛滥成灾的厄运,实乃幸事。

我是“史海甄客百晓生”,一名资深历史迷,如果认可我的回答,欢迎大家多多关注并支持,谢谢各位!

其他网友回答

在众多的清朝影视剧中,经常能够出现皇帝对官员们的赏赐。其中,双眼花翎或者单眼花翎已经属于很高的荣誉。但这些都不算最高的赏赐,在所有的赏赐中,三眼花翎才是最重要的。那么,三眼花翎到底是什么东西,为何整个清朝时期只有7个人获得,连乾隆朝的宠臣和珅都没有这样的赏赐。认真的说,佩戴三眼花翎是皇帝对官员的最高赏赐。

首先,我们讲一下什么是花翎。众所周知,清朝官员的帽子上都插着一根孔雀的羽毛,被称为花翎或者蓝翎。在清朝建立以后,各方面都借鉴了明朝的制度,例如官员们制服上的补子,就是借鉴了明朝的样式。但是在官帽上,清朝保留了自己的特色。清朝官员的官帽上都插着一根孔雀羽毛,一般的官员都只能佩戴蓝翎。只有那些高级官员才能佩戴花翎,而且花翎的颁发标准非常高。在清朝前期,单眼花翎的数量比较多,双眼花翎已经非常稀少。至于三眼花翎,则属于传说中的物品,很多官员一辈子都没见过。

按照清朝的规定,亲王、郡王等高级贵族们能够佩戴花翎,但仅仅是单眼花翎而已。那些立下巨大功劳的贵族才能佩戴双眼花翎,在清朝历史上,只有20多个贵族和官员获得了双眼花翎。清朝入关之后,历经了顺治、康熙、雍正三朝,三眼花翎没有授予任何人。在雍正皇帝时期,十三弟胤祥和大将年羹尧立下了那么大的功劳,仍然没有得到三眼花翎。由此可见,三眼花翎的赏赐资格非常严格。但是从乾隆朝开始,出现了赏赐三眼花翎的记录。乾隆皇帝在位60年,总计赏赐了3个人三眼花翎。

我们看一下这三个人都是谁?分别是傅恒、福康安、和琳。傅恒是乾隆皇帝的小舅子,富察皇后的弟弟,而且还是清朝赫赫有名的大将。于公于私,傅恒能够得到三眼花翎。福康安是傅恒的儿子,但民间一直传说是乾隆皇帝的私生子。鉴于这一层关系,福康安也得到了三眼花翎。至于和琳,则是权臣和珅的弟弟。和珅虽然权力很大,但是并没有得到三眼花翎。至于和琳则是乾隆末期的大将,依靠镇压白莲教起义,乾隆皇帝最终赏赐了三眼花翎。在乾隆皇帝之后,还有4个官员获得了三眼花翎,分别是长龄、禧恩、徐桐和李鸿章。

这4个人中,大家应该最熟悉李鸿章。李鸿章开展洋务运动、组建北洋水师等等,在清朝末期的历史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实,其他三个人的地位都与李鸿章相当,或者说比李鸿章还高。都是清朝的顶级官员,而且立下了巨大的功劳。除了这7个人之外,再也没有人获得三眼花翎。曾国藩、僧格林沁、林则徐、和珅、年羹尧等清朝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都没有三眼花翎。至于其他的官员,可能连双眼花翎都没有。在康熙皇帝在位时期,大将施琅甚至愿意用侯爵换取花翎,但康熙皇帝没有同意。

其实三眼花翎、双眼花翎等赏赐都是荣誉性的,不会因为赏赐花翎而升官或者增加俸禄。由于只有清朝使用了花翎,因此没有合适的比方。花翎类似于近代的勋章,三眼花翎等于地位最高的胜利勋章。在清朝历史上,除了三眼花翎,还有其他赏赐对官员们的诱惑力很大。例如赏赐黄马褂,据说和珅有10多件黄马褂,都是乾隆皇帝赏赐的。最后就是抬旗,抬旗直接影响了官员们的前途。例如原本是汉人,可以抬旗进入汉八旗。地位的变化意味着待遇的变化,抬旗是很多官员们梦寐以求的。

其他网友回答

作者笔下出文化,文化内涵见历史

问:清朝的三眼花翎有多贵重,代表什么身份地位?

答:清朝的三眼花翎非大功之人不可得,非巨大贡献者不可得,乾隆到清末只有七人够资格佩戴三眼花翎。

清朝跟唐朝在官帽之上的差别,就是今天要说的清朝“顶上花翎”,唐朝的是束冠。

讲解一下花翎,翎一共有两种,两种之中也有等级的划分。

一、鹖鸟羽毛染色制成的蓝翎,蓝翎是给没有功过的人佩戴,大多数没有功绩的人都是佩戴蓝翎。

二、孔雀翎羽制成的花翎,样式上更加的精美,对于身份官职以及功绩有着很高的要求,花翎分为三个等级:“一眼花翎为最低,两眼花翎为中,三眼花翎最为尊贵”!

三眼花翎据记载只有七个人佩戴过,分别是:“李鸿章、傅恒、福康安、何琳、长龄、禧恩以及徐铜”七人。

乾隆皇帝对于二眼花翎赏赐的较多,但也就仅仅是二十多个,可见三眼花翎的重要性。

其他网友回答

清朝政府采用了在官帽上插上一根孔雀羽毛,而且插的羽毛也是有讲究的,普通的官员插的都是蓝翎,高级一些的官员才能配上花翎。就花翎来说,也是分等级的,单眼花翎数量挺多的,双眼花翎就很稀少,而三眼花翎就更是传说中的东西了,甚至许多官员一辈子都见不到一回。

再来说说赏赐花翎的制度,依据清朝的规定,高级贵族们(如郡王、亲王)可以插花翎,但也只能是单眼的花翎,只有那些为朝廷立下汗马功劳的官员才能佩戴双眼花翎,在整个清朝时期,据考证仅有不到30个功臣得到过双眼花翎的赏赐。自明灭清入关以来,到乾隆皇帝时期之前都没有赏赐过任何人有三眼花翎。或许许多看过清朝剧的人会熟悉,雍正时期的年羹尧可谓是大功臣,但是仍然没有受到三眼花翎的赏赐,可见三眼花翎有多么珍贵了吧。

至于和琳,他是乾隆末期的大将,因镇压白莲教起义获大功一件,乾隆皇帝最终赏赐给他三眼花翎,而且,和琳还有另一个身份——权臣和珅的弟弟,但是他获得三眼花翎真的不是因为他哥哥,毕竟就连和珅他自己都没能得到三眼花翎。

在乾隆之后,分别还有禧恩、长龄、徐桐和李鸿章获得了三眼花翎的赏赐。其实,这些赏赐都是名义性的荣耀,并不会因为获得花翎而升官和加公资。这就类似于现在的勋章,而三眼花翎就算是地位最高的勋章。很多人都想不到,和珅这样的乾隆宠臣都没能获得三眼花翎,而他的弟弟却得到了,但是和珅通过自己的“能力”,先后获得了10多件黄马褂的赏赐,这个黄马褂可就是实打实的赏赐啊,可不亚于三眼花翎。

其他网友回答

回答这个问题前,先带大家伙来了解一下什么叫三眼花翎,清朝哪些人拥有这三眼花翎,看完后您就知道这东西有多贵重了

常看清宫剧的朋友都看过这样的画面,皇帝一怒之下,大喝道:“来人啊,摘下他的顶戴花翎,全家发放宁古塔”。只见底下这犯错的大臣面如死灰,瑟瑟发抖,哭着说道:“皇帝饶奴才一命吧,臣知错了”

这顶戴花翎对清朝的官员意味着什么,三眼花翎又有多么的贵重呢?

花翎说白了就是在帽子上插几根孔雀羽毛,看着挺俗,但代表的可是身份。对清朝的官员来说,花翎代表的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荣誉,也代表着领导对自己的信任和赏识

花翎不是说想有就能有的,它是清朝官员和贵族们的冠饰。清朝官员分为九品十八级,只有五品以上的官员或者立下赫赫战功的人才有资格佩戴花翎

通过花翎,可以看出朝中大臣的等级地位。花翎是由孔雀羽毛做成的,它上面有一个眼睛一样的圆圈

一个眼睛就是一眼花翎,以此类推,双眼花翎到三眼花翎。翎羽上的眼越多,大臣的地位就越高

在清朝二百多年的历史中,被赏赐三眼花翎的官员只有七个人,分别是福康安,和琳,长岭,傅恒,禧恩,徐桐,李鸿章

这七个人里只有唯一一个汉臣,就是李鸿章李中堂

李鸿章的三眼花翎是慈禧赐予的,1894年,这一年慈禧要过60大寿这慈禧高兴啊,便将大臣们加官进爵一番,以示普天同庆

于是乎,李鸿章被破格授予了三眼花翎。这对汉人来说,几乎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李鸿章的老师曾国藩不过才是双眼花翎而已

在历史上李鸿章是一个十分有争议的人物,几乎所有的卖国条约都是由他代签的。可以说是替慈禧背了一辈子黑锅,慈禧赏他个三眼花翎可能也是一点补偿吧

到了晚清,代表着荣耀的三眼花翎竟然变成了可以买卖的物品,出7000两白银便可买到一眼花翎。可悲,可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