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子的文学风格的成因(简要论述淮南子的文学特点)

网友提问:

《淮南子》的文学风格成因是什么?

优质回答:

友问:巜淮南子》的文学风格成因是什么?

淮南子(生卒时间不详),西汉辞赋家。淮南王刘安门客。以文裁分出大山与小山,淮南子被封为小山。类似的(诗经)(大雅)和(小雅)。小山作品今仅存《招隐士》一篇。文词靓丽清秀,音情顿挫,为汉代诗学优秀之作。

淮南子家境贫脊,少年丧父,全凭为官一方的刘安供养并作为招安才子,一心读书和苦研。诗句风格多以春秋志及有关前人的诗句为重点学习对象,后而得名。(注:部分资料来自《文史词典》)

其他网友回答

马克思说:希腊神话不只是希腊艺术的武库,而且是它的土壤。而中国的文学传统是由抒情性诗歌和记叙性散文开创的,但同样拥有丰富多彩的神话故事。《淮南子》是由汉初淮南王刘安和其门客李尚、苏飞、伍被等人共同编撰的一部集大成作品,是在《山海经》之外搜罗神话最为宏富的著作。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刘安子》,当时这部耗费精力巨大的“百科全书”,现在流传下来仅存《内书》二十一篇,分别为:卷一、原道训;卷二、俶真训;卷三、天文训;卷四、地形训;卷五、时则训;卷六、览冥训;卷七、精神训;卷八、本经训;卷九、主术训;卷十、缪称训;卷十一、齐俗训;卷十二、道应训;卷十三、氾论训;卷十四、诠言训;卷十五、兵略训;卷十六、说山训;卷十七、说林训;卷十八、人间训;卷十九、修务训;卷二十、泰族训;卷二十一、要略。就是今天的《淮南子》。

该书虽然主要宗旨属于道家,但亦糅合了阴阳、墨、法和一部分儒家思想。梁启超曾说:“《淮南鸿烈》为西汉道家言之渊府,其书博大而有条贯,汉人著述中第一流也。”胡适也说:“道家集古代思想的大成,而淮南书又集道家的大成。”

作品内容突出神话特色

1.四大神话

《淮南子》最大的功绩是完整记录和保存了著名的四大神话,即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女娲补天和共工触山。其中的后羿射日与嫦娥奔月,先秦时代已有记载,但以《淮南子》的记载最为完整;女娲补天和共工触山,则是第一次出现,属于中国的创世神话和洪水神话。

例如对于后羿射日在《淮南子》之前,还有一些其他相关记载。《山海经》说:“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意思是指,十个太阳住在树上,轮流值班,并未酿成祸害。《楚辞·招魂》说后羿射下太阳,只剩一个,但并未说明具体细节。《淮南子》则交代了后羿射日的原因,并丰富了射杀九个猛兽以及受命于尧的信息。

2.缤纷神仙

《淮南子》记载了缤纷的神仙形象,举凡天地日月、雷雨风电,莫不有相应的神仙。例如,太阳是一切能量的源泉,是世间万物的主宰,因而成为古人的想象重点。

3.天地通道

《淮南子》还记载了两条通天的途径:一个是南方的都广山,“建木在都广,众帝所自上下,日中无景,呼而无响,盖天地之中也”。都广山是天神从天上往人间的通道,建木是登天的天梯,但不大为人所知。二是西方的昆仑山,是著名的登天之路。昆仑山至高,看上去很容易与天相连。对比看一下,《山海经》说:“昆仑之丘,实惟帝之下都,神陆吾司之。其神状虎身而九尾,人面而虎爪;是神也,司天之九部及帝之囿时。”又说:“海内昆仑之虚,在西北,帝之下都。昆仑之虚,方八百里,高万仞……百神之所在。”在这里,昆仑山又成了天帝和百神的居所。

《淮南子·地形训》对昆仑山有详细描写,认为它由大禹治水而成,有增城九重、宫室千间,又有名木佳树、精美宝玉、园圃流水。昆仑山顶上的“悬圃”,乃“帝之平圃”,清水出泉,温和无风。

昆仑早期的意义是承载死亡的神秘场所,但在发展过程中,逐渐由黑暗的墓丘变为仙界的乐都。至迟在战国后期,昆仑山的想象已趋于正面。《淮南子》所记载的昆仑山,完全是升仙和光明的所在。

刘安死后,民间逐渐流行升仙的传说,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东汉王充《论衡》力辩淮南王成仙说为虚妄之谈,认为“升天之人,宜从昆仑上。淮南之国,在地东南,如审升天,宜举家先徙昆仑,乃得其阶;如鼓翼邪飞,趋西北之隅,是则淮南王有羽翼也。今不言其徙之昆仑,亦不言其身生羽翼,空言升天,竟虚非实也。”这从一个侧面说明,王充时代昆仑山已是唯一的天地连接通道。

文学风格成因,凸显对西汉前期道家思想的系统总结

我们知道,在先秦,我们的文化承续,主要是由孔子集三代文化之大成,把它流传民间,方使文化不曾因王室遭兵燹而彻底断裂。在这之前,中国的道统文化属于王官学,也就是帝王御民之术。只在王室继承人身上传授,非常神圣,由历代史巫掌管。到春秋战国时、礼崩乐坏,王权式微,可能逐步也向分封王室后裔传授。尽管没有文字说明记载,但也应该是符合客观的史实判断。到孔子出世后因其好学,热爱搜集整理文化,所谓“礼失求诸野”正好是这种热爱搜集整理文化的自述,方对我们的文化进行了抢救性的保护。

后儒称之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其学生子张和司马迁《史记》也记载,说他“学无常师”,加之当年当过几年鲁国司寇(相当今天的司法部长),能够调阅鲁国王官学史料,这便为他集中华文化之大成提供了条件,从而提炼出中华文化的系统主干──道统儒学,把它传授给三千弟子,使它流传至今。

而鲁国属于周公旦的封邑,据说深藏在周王室的王官学典章,在周成王长大成人后,为感周公旦辅国之德,由他一分为二也密藏鲁国宗庙,这在司马迁的《史记》中有记载。那个时候的文化经典,其实都是记载远古先圣治国的经验和道理,就是今天说的国家最高机密档案。所以,由于礼崩乐坏,孔子为匡扶时世,有教无类把这些道理传播民间。这应该就是前三代王官学文化,之所以后来能成为诸子百家争论不休的直接原因。也是孔子被后人尊为中华文化至圣的原因。

其实所谓的诸子百家,都只在认道的观点上不能达成某种一致有分歧。这种现象在孔子以前绝无仅有,更没有诸子百家一说。到了汉代才把各种不同认道观点分类成儒、墨、道、法、名、农、杂、医、阴阳等家,称这种现象为诸子百家。这些家起初就是孔子一个再传弟子的个人观点,后来一直流传至今。而其文化的核心争论都是如何认道本、归道本、从而指导社会实践的治国分歧。即“天人”究竟该如何“合一”的分歧,今天称之为社会和谐的政治方法。其实要解决的也是民本问题、民主问题、权力制度问题;而儒学总称为“生生之道”,也就是民生之道,对礼乐制度的肯定与否问题。所以,称之为万年道统文明。

关于这种分歧原因,在淮南子的《要略》中,为我们提供了和《史记》一样有价值的研究材料。淮南子告诉我们:最早所谓儒、墨两家的显学分歧,不过是因“墨子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因其“礼烦扰而不说(悦)”另起炉灶。

可见儒是主干,墨才是枝叶。至于其它诸子分丫、则更不消说,比如公孙龙、李斯、韩非没有一家不是出自儒门。对于墨子是孔子哪个再传弟子的门人,司马迁和刘安都没详细说明。这是今天国学回归,各种学术争吵,崇儒、崇墨、抑或崇道,必须全面了解的史实。免得国学回归,在今天的学术界也仍然老是各执一词、偏激偏论,不研究整体,总是各以为是,这家那家,争吵不休,没有一个达成共识的尽头。

作品评价

对于《淮南子》一书,正好为我们认清中华文化的整体提供启示和借鉴,它是刘安网罗当代文学博士广泛搜集古今文化的成就,也是同时兼采民间传说的文化成果。显然,所谓该书系杂家就是他不赞成肢解文化,主张“和而不同”的取舍是不言而喻的。当然本书也不乏撰写人的认道观点。但总体来说,是较为客观的阐明了道统文化的方方面面。这些才是《淮南子》一书对中华文化继承上最珍贵的贡献。

《淮南子》因其内容包罗万象,文章又具有汉大赋般的铺排之风,用辞繁复,骈俪色彩浓重,故向来号称难读。该书在继承先秦道家思想的基础上,糅合了阴阳、墨、法和一部分儒家思想,但主要的宗旨归于道家。

《淮南子》的作者问题及创作动因等,由于刘安诸侯王的身份,以及身负的“谋反”罪名,而致众说不一。所有这些,直接影响到对此书的评价,褒之者赞其“焘天载地”“无所不载”(高诱《淮南鸿烈解叙》),而贬之者则视其为拼凑之作。因此,在研读之前,有必要先了解一下《淮南子》到底是一部怎样的书。

从这现存的内书二十一篇内容来看,上述涵盖的知识内容也依然并存。他从开篇的《原道训》讲起,显然是王官学的第一内容。在《要略》中明确指出,为什么以此开篇,首先是要向人们介绍中华文化的道统世界观。所谓:“原道者,卢年六合(无论时间空间),混沌万物(无物不含),象太一之容(象征太极所包容),测窈冥之深(能以检测玄奥深妙的道理),(用)以翔虚无之轸,托小以包大,守约以治广,使人知先后之祸福,动静之利害。”从而达到“尊天而保真”“足以自乐也”的知识境界。

这种自然论道,其实是对老庄哲学的具体诠释。他把自然人性与道的合一解释为:“人生而静,天地之性也;感而后动,性之害也;物至而神应,知之动也;知与物接,而好憎生焉。”从而得出人性的功利私欲乃由“好憎形成”的结论。所以“喜怒者,道之邪也;忧悲者,德之失也;好憎者,心之过也;嗜欲者,性之累也。”由此而主张“圣人之学也,欲以返性于初,而游心于虚也。”这种“返性于初”、“游心于虚”以归“道本”的治国主张对蓄养生息是有好处的,然而这种“心性”学观点因忽视人欲的自然,对富国强民、和谐社会,缺乏儒学中庸之道所理解的人的自然心性,不得不是维护既得利益的一种消极。

这些观点可能就是汉初以黄老之术,无为而治的立国思想。与论孟老庄等先秦著作相比,汉初出现的《淮南子》,在认知度及影响力等方面,要逊色一些。但作为一部“结古代思想之总帐者”(胡适《淮南鸿烈集解序》)的巨制,《淮南子》以其兼包百家的综合性,具有先秦子书所没有的多元色彩。它与《吕氏春秋》并列为“杂家”的标志性著作,代表了诸子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是了解秦汉之际社会思想最重要的典籍之一,具有无可替代的价值。

参考文献:徐昌盛,《淮南子》里的神话故事,体会上古传说的魅力

其他网友回答

感谢邀请。您的问题超出了我的知识范围,所以无法帮助到您对不起。但是还是要感谢您对于我的信任。谢谢您。

其他网友回答

不好意思,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