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刀的历史人物(历史上用刀的名人)

网友提问:

历史上有哪些由于“刀下留人”而活下来的著名人物?

优质回答:

最为著名的,莫过于李靖了。

即使没听说过隋唐英雄传,不熟悉唐朝历史的人,也不会对这个“托塔天王”感到陌生。他的原型,就是隋唐时期鼎鼎大名的名将李靖。

他在隋唐两代战功赫赫,特别是唐朝。他在唐朝初年平定各方诸侯,打击突厥势力方面立下不朽战功。

他个性温和,不卑不亢,聪明机智,懂得进退,深得李唐皇帝的喜爱。因而也成为隋唐英雄中少数的以封神的战将(另外是秦琼和尉迟恭)。

托塔天王李靖

然而这样的一位传奇的人物,却两次差点被斩首,而且下令斩首的是同一个人——李渊,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第一次刀下被救

李靖,字药师,他的一生横跨南北朝、隋朝、唐朝三个时期。他的父亲李诠,在隋朝任职,他的舅舅,是隋朝有名的大将韩擒虎。韩擒虎对他的外甥赞誉有加。

其舅韩擒虎,号为名将,每与论兵,未尝不称善,抚之曰:“可与论孙、吴之术者,惟斯人矣。”——《旧唐书.列传第十七》

李靖在隋朝的官职虽然不大,最大也就是马邑郡丞。但是李靖才气过人,得到不少隋朝官员的赏识。杨素就认为李靖以后能做到他的官职——宰相。

不过老天给李靖开了个玩笑。就在李靖在官场稳打稳扎的时候,隋朝天下大乱。太原留守李渊磨刀霍霍,准备起兵造反。

当时隋炀帝远在江都。李靖觉察到李渊的阴谋,立刻准备动身前往江都。这时李渊已经起兵占领长安。李靖在长安被捕。

李渊下令将李靖斩首。

即将行刑的时候,李靖悲愤的说:“你聚众起义,不就是为了除暴安良,建功立业吗,怎么却因为私怨要斩杀大将呢?”李渊听了,加上李世民的劝说,就把李靖给放了。李世民把李靖召入幕府。

高祖克京城,执靖将斩之,靖大呼曰:“公起义兵,本为天下除暴乱,不欲就大事,而以私怨斩壮士乎!”高祖壮其言,太宗又固请,遂舍之。——《旧唐书.列传第十七》

李靖,从此在李唐王朝的麾下效力。

第二次刀下被救

李靖在投靠李唐之后,屡立战功。东讨王世充,南平萧铣,战功赫赫。但是他的人生并非一帆风顺。他的战功和过往,使他多次受到猜忌和排挤。这不,在平定萧铣时,他差点又遭受杀身之祸。

这一次要杀他的,仍然是他的老板——李渊。原因是在进攻萧铣的过程中,李靖稳打稳扎,进展不快。李渊怀疑李靖有其他图谋。

于是,李渊下令硖州都督许绍将李靖秘密斩杀。

不过好在许绍爱惜李靖的才能,也深知李靖的为人,所以他极力的向李渊求情,李靖才免得一死。

之后,在冉肇则叛唐的事件中,李靖率兵奇袭冉肇则,平定蛮族叛乱。李渊才彻底放下对李靖的成见。

高祖甚悦,谓公卿曰:“朕闻使功不如使过,李靖果展其效。”因降玺书劳曰:“卿竭诚尽力,功效特彰。远览至诚,极以嘉赏,勿忧富贵也。”又手敕靖曰:“既往不咎,旧事吾久忘之矣。”——《旧唐书.列传第十七》

之后,李靖率领军队,平定。

屡立战功

李靖可不是泛泛之辈,刀口余生后,他多次出征,立下无数战功,改变了初唐乃至世界的格局。为强盛的大唐王朝消灭了大量的对手。为大唐的稳定繁荣做出卓越的贡献。

1、南平萧铣。

萧铣,是南朝梁武帝六世孙。隋末乱世,萧铣割据江南,国号“梁”,有精兵四十万。力量雄厚。

621年,平定王世充后,唐高祖任命李孝恭为夔州总管,李靖为行军总管,率领大军南平萧铣。

隋朝末年群雄割据图片

当时萧铣众叛亲离。且认为三峡水势迅猛,唐军不可能东下。于是放松戒备。李靖则建议李孝恭利用这个机会,兵贵神速,东渡长江,一举击败萧铣。毫无准备的萧铣面对唐军的突然进攻,毫无抵抗之力。萧铣被平定。

2、东平辅公祏

萧铣被平定之后,隋末各路反王中对李唐一统天下构成阻碍的就只是剩下杜伏威了。于是,622年,李世民陈兵江淮起义军边境,对杜伏威施加压力。杜伏威入朝觐见李渊。而江淮起义军的另一个首领辅公祏则举兵叛乱。

李渊仍然命李孝恭为帅,李靖为副帅,率兵讨伐叛乱。李靖为李孝恭分析当时的形势,认为应当先攻打辅公祏的大将冯惠亮、陈正通,消灭侧翼威胁,再进攻辅公祏。李孝恭听从了李靖的意见。率军攻破冯惠亮的大军。

李靖有一次拿出奇袭的好戏,率领轻骑兵迅速赶到丹阳,袭击辅公祏。辅公祏大败被擒。东南平定。

3、北灭东突厥。

这是李靖打的最漂亮的一仗。

北朝末期,突厥强盛起来。成为中原王朝的劲敌。隋朝时期,突厥一分为二,分为东突厥与西突厥。东西两个突厥都对李唐王朝构成一定的威胁。

629年,东突厥遭受一系列天灾人祸。李世民决定兵部尚书李靖为定襄道行军总管,以张公瑾为副总管,趁机对发起了强大的军事攻势。

唐军进攻神速,突厥吉利可汗接连失败。准备以投降为名,拖延时间,趁机收拾残局。

李世民答应吉利可汗的投降。并且派遣唐俭、安修仁与吉利可汗商讨事宜。

李靖趁着吉利可汗放松警惕之机,率领一万轻骑兵突袭吉利可汗。吉利可汗毫无防备,兵败被擒。东突厥灭亡。

唐朝的北边劲敌之一就这样被一战而消灭了。

4.西败吐谷浑

隋唐时期,吐谷浑屡屡兴兵,祸乱隋唐边境。

唐贞观九年,李世民决定征伐吐谷浑。威名赫赫的李靖老骥伏枥,再次挂帅出征。唐军首战告捷。吐谷浑首领伏允可汗一边撤退,一边命人烧光马草,企图让唐军无法前进。

而李靖则认为不能给敌人喘息之机,他兵分两路,对吐谷浑穷追猛打。从今天的青海省一直追到今天的新疆且末。伏允可汗被杀,儿子投降李唐。

唐王朝的西北地区宿敌吐谷浑,受到沉重的打击。

李靖为何能“刀口余生”

隋末唐初,战乱频繁,血雨腥风,李靖也多次差点成了刀下亡魂。即使为李唐王朝立下赫赫战功,李唐王朝对它也未能消除猜忌。那么,李靖为什么能在李唐王朝的屠刀下生存呢?1、李靖的才能。

李靖的军事上的才能是毋庸置疑的。这个也是他能够从刀口下活下来的重要原因。李靖特别擅长出其不意,长途奔袭,使得敌人触不及防,从而迅速击败敌人。无论是击败辅公祏,还是消灭东突厥,亦或是大败吐谷浑。李靖的这招“突袭”都使用的炉火纯青。

李靖不仅军事上造诣颇高,而且能很好的安抚民心。深得人民的爱戴。比如在平定萧铣之后,李靖受命安抚岭南地区。他派人分道安抚,所到之处,对百姓秋毫无犯。各个郡县望风而降。使得岭南地区,兵不血刃,归顺大唐。

2、李靖在政治上恭谨顺从,没有异心。

高处不胜寒。在古代中央政权的核心,一不小心就会人头落地。在这方面,李靖作为“北朝、隋、唐”三朝元老,看的比谁都清楚。

李靖剧照

所以,李靖在政治上表现的极为恭谨顺从,木讷,从来不为自己辩解,即使自己身遭猜忌的冤枉。比如在击败吉利可汗之后,就有人弹劾李靖,说他纵兵抢掠。因此李靖还受到李世民的责备。但是李靖一声不吭,没有为自己辩解。

当然,李靖的一生,都勤勤恳恳的为国家,为社稷做贡献,从来没有异心。这也是他免遭杀害的原因之一。

结束语:有平天下之才,没有争夺天下的欲望,一生勤恳为社稷,是李靖能够刀口余生的重要原因。两次神奇的“刀口余生”,则为国家保留了一个叱咤风云的将才,大唐幸甚,民族幸甚!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图片原作者

参考资料:《旧唐书》

《新唐书》

《资治通鉴》

其他网友回答

嘿,最不为人知的是开国元帅陈毅,曾经对另外一位元帅林彪有过救命之恩,若非陈毅“刀下留人”之举,那位未来的红军军团长、八路军第115师师长、第四野战军司令员,恐怕早在1927年就被枪毙了,哪里还有后来的威名赫赫以及不世军功?

事情发生在1927年8月,早在南昌起义之前的1926年,黄埔四期的林彪毕业后分配到第四军独立团(叶挺独立团)第3连担任见习排长,不久因为在河南与奉系军阀作战时表现出色,被晋升为北伐军第25师73团一营第7连连长,而这个团正是未来南昌起义的主力部队。

南昌起义成功后,1927年8月3日,起义军按原计划撤出南昌,南下挺进广东潮汕地区以获外援。行军途中,从武汉赶来的陈毅奉命前往第73团就任政治指导员(还不叫政委),命令是周公当面直接下达的,临行前还特别嘱咐陈毅要注意掌握好这个主力团:

“第73团是我党最早建立的一支武装,在北伐时就有铁军之称,现有兵力2000多人,你要好好去工作,不要嫌官小”!陈毅当即表态:你叫我当连指导员我都干,只要搞武装我就干,于是在1927年8月10日左右,陈毅动身赶往第73团团部报到。

当时第73团的团长是叶挺将军的老部下黄浩声,团参谋长余增生还是陈毅在法国勤工俭学时期的好友,因此见面后三人甚是融洽。正当几位团首长谈笑风生之时,忽然有一个年轻军官匆忙来到团部汇报,言语之间很是惊慌:“报告团长,我们连120块毫洋的伙食钱给勤务员背跑了,我连现在的伙食钱发不出了”!

这个年轻军官就是第7连连长林彪,当时起义部队从南昌撤出后一路上边打边走,也没有可靠的根据地,所以给养甚为困难,120块毫洋那可是一连人一个月的伙食费,现在全部被开小差的士兵拐跑,意味着100多号人就得饿肚子,恐怕还会引起更多的开小差事件,所以这事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

叶挺将军带出来的黄浩声是个暴脾气,闻报当场大怒:“林彪,你怎么搞的?!自己为什么不背伙食钱?现在经费这么困难,造成军心不稳怎么办?我要枪毙你”!说完就挥手命令团部卫队准备执行,如果不是恰好陈毅在场,林彪当时的结局可就难说了。

当时陈毅还不认识林彪,只是感觉这个错误罪不致死,于是请求“刀下留人”并且打了圆场,劝说黄浩声和余增生给第7连补发了伙食费,为了平息团长的怒火,还当面批评了林彪:“林彪同志,你既然当连长,以后伙食钱无论如何要自己背,再让人拐跑了怎么办”?

林彪十分感激地回答:“感谢团里的决定,以后,我保证自己背伙食钱”,就这样,在陈毅的转寰之下一场风波化为乌有,林连长也逃过一劫。不久以后,南昌起义军到达广东省境后分兵,第25师临时划归第九军副军长朱老总指挥,留在三河坝阻击敌人的追兵,林彪的7连当然也在其中。

结果是起义军主力在潮汕地区失利,而第九军和第25师的余部反而成为唯一保存下来的建制部队,经过整编后仅余800余人。这支小部队在朱老总、陈毅和王尔琢的率领下撤往湘南,再上井冈山,成为红四军的核心战斗力所在,而林彪也在战斗中逐渐脱颖而出。

其他网友回答

“同志哥,脑袋可不是韭菜,砍掉了就长不出来了。”

八十三年前,一位著名人物差点被他的部下给砍了脑壳,他若是被杀,新中国将会失去一位集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诗人于一身的著名领导人。

这位险些被部下误杀的著名人物,就是开国元帅陈毅。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国共实行第二次合作。长征到达陕北的红军被改编为八路军,而留在南方八省坚持3年游击战的红军被改编为新四军。此时由于敌人的长期围剿,坚持南方游击战的红军损失惨重,被敌人分割在南方八省14个游击区内各自为战。

在最困难时期,留下来主持中央苏区工作的中央分局书记项英和中华苏维埃中央办事处主任的陈毅,身边也只剩下300多游击队员,由此可见南方3年游击战的艰辛与惨烈。

国共第二次合作后,项英与陈毅出山,在江西吉安设立新四军办事处,筹划组建新四军。可是由于敌人长期的围剿和山川阻隔,红军游击队之间没有联系,如何联系哪些仍在坚持游击斗争的同志,确实是一件即紧迫又棘手的事情。

项英与陈毅经过一番商议,决定由项英坐镇吉安,主持全局工作;而由陈毅等多位同志分头行动,前往各游击区通知哪些仍在坚持战斗的红军游击队。

由于吉安离湘赣边区较近,陈毅决定由他亲赴湘赣山区传达中央指示精神。陈毅留过洋,注重个人仪表,早在红军时期就以军容风纪整洁而享誉红军。由于此前腿上负过伤,陈毅不能长时间行走。于是陈毅就雇了个滑竿,头顶礼帽,眼戴墨镜,扮做富商模样,带着2位警卫员就出发了。

当时坚持在湘赣边界进行斗争的红军,由时任湘赣临时省委书记、湘赣苏维埃主席谭余保领导。谭余保可以说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大英雄,曾任湘赣省代表团团长,率团出席过在中央苏区举行的中华苏维埃全国第二次代表大会,并被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执行委员。

1934年7月,任弼时、萧克、王震奉命率领红6军团撤离湘赣,向湖南中部转移后,留下陈洪时接替任弼时任湘赣省委书记、湘赣军区政委,彭明辉任湘赣军区总指挥,谭余保任湘赣苏维埃主席。

顶着“二十八个半布尔什维克”光环的陈洪时,不顾敌众我寡的实际情况,不听彭明辉和谭余保的劝阻,和来势汹汹的敌人展开了“以堡垒对堡垒”的死板战法,不到半年就丢掉了湘赣苏区,致使5000多红军减少到2000多人,总指挥彭明辉也英勇牺牲。

在残酷的事实面前,陈洪时不得不听从谭余保的建议化整为零,将部队分散到山区坚持游击战争。随着敌人的重兵围剿,红军游击队损失惨重,人数锐减到只有几百人。此时,陈洪时这位湘赣苏区党政军最高领导,丧失了继续坚持斗争的勇气,带着老婆和身边的11个人,下山投降了敌人。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彭明辉的牺牲、陈洪时的叛变,敌人的重兵进剿,所有的这一切困难都没能吓到谭余保。在棋盘山,谭余保主持召开了湘赣临时省委会议,并当选为省临委书记。在以后的2年时间里,谭余保硬是将仅剩的2个大队发展成3个大队外加1个教导大队。

长期的敌后游击战争,残酷的斗争形势,又加于以项英为首的中央分局失去联系,谭余保及他所率领的湘赣游击支队,对国共已达成的第二次合作毫不知情。在先前新四军筹委会通过地方党组织,派人来联系谭余保下山接受整编时,谭余保毫不犹豫的将来人当作是敌人派来的奸细给砍了脑壳。

此番陈毅亲自前来,在九龙山脚下已转了2天,结果被谭余保手下两位爱将刘培善、段竞焕给当作敌军给抓上山来。当被五花大绑的陈毅向刘、段两人说明他是陈毅,此番是受中央委派接他们下山,接受改编时,两位日后的刘中将,段少将听罢陈毅的话后不敢做主,连忙派人将此事报告给后山上的谭余保。

谭余保一听是陈毅的大名,忆稀记起当年在中央苏区听过陈毅做报告。可当年是当年,现在你陈毅一身富商装束,莫非像前2年敌人的报纸所登的哪样,他早已投降了敌人?

谭余保稍加思量,命令刘、段先将陈毅先关了起来,等召开湘赣临时省委会时,在当众宣布处决陈毅这个“大叛徒”。第2天,湘赣临时省委会召开。当谭余保将自己的想法告诉给大家后,参会的一大队政委刘培善劝说谭余保先等等看,必竟陈毅可是红军中著名的人物。

谭余保一听,怒不可遏的说道:当年陈洪时还是中央委员、省委书记呢?不也说叛变就叛变了吗?

这时段竟焕参谋长插言道,通过他们这几个月的侦察,原来围山的敌军都已经撤走,报纸上也登出了国共第二次合作,一致对外抗击日本侵略的消息,还是慎重对待陈毅这事为好。

就在与会人员七嘴八舌的讨论之时,负责看压陈毅的游击队员跑来告诉谭余保,陈毅在茅棚中大声喊叫非要见谭主席。谭余保听闻已成了自己阶下囚的陈毅,还有如此气焰,于是便带人来到了关押地。

陈毅一见谭余保,苦口婆心的对谭说起国共合作的事情,可是谭余保就是听不进去,非要认为陈毅是“大叛徒”。气愤之余,谭余保还拿着自己的烟锅敲起了陈毅的脑壳,还大声说道:我明早就砍了你。

于是就有了开头哪句话:同志哥,脑壳可不是韭菜,砍掉了就长不出来了。

最后陈毅对谭余保说:你不信我,你可以派人拿着我的介绍信,到新四军设在吉安的办事外去问,看看到底有没有这么回事。

陈毅的镇定自若,让谭余保犹豫了起来。他一面命令人将陈毅给吊了起来,一面派人拿着陈毅随身携带的介绍信连夜下山,赶往吉安核实情况。

就这样,陈毅被谭余保这位下级给吊了3天3夜。等核实人员回来后,谭余保弄清楚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大吃一惊,连忙跑到陈毅关押处,一面亲自给陈毅松绑,一面连连向陈毅赔不是,整的陈毅哭笑不得,只好说道:你这个同志是个好同志,就是警惕性也太高了嘛,连我陈毅都不相信哟。

其他网友回答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陕甘根据地创始人刘志丹与后来的东北局书记高岗,以及习仲勋,都是毛主席“刀下救人”而活下来的著名人物。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由于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被迫长征,这一路上红军经历了太多的磨难。外有国民党几十万大军的围追堵截,内有各种斗争,还有恶劣的环境,但是最让红军感到痛苦的是没有明确的目的地。

1935年9月10日,由于张国焘有分裂红军的企图,未避免直接军事战争,中共中央于率领红一方面军主力之第1、第3军先行北上,在红军攻占腊子口之后。毛主席找来了梁兴初,让这位侦查连长到县城弄点“精神粮食”,梁兴初果然办法多多,找来了很多报纸。

毛主席从这些报纸中得知陕甘根据地的存在,毛主席看后高兴地说:“好了!好了!我们快到陕北根据地了。”9月20日,党中央在哈达铺召开了全军团以上干部会议。毛主席在会上的报告中提出:红军要到陕北去,那里有刘志丹的红军。

然而毛主席不知道的是,陕北红军的创建者刘志丹,此时正被各种审查,很有可能就在审查之后被处死。与刘志丹一起的还有高岗、习仲勋等人。

然来在1935年陕北发生了“左”倾肃反,从7月15日永坪扩大会议作出的《反右倾取消主义决定》开始,历时三个多月。到 1935年9月下旬开始,西北革命根据地发生错误肃反事件,逮捕一大批党、政、军领导干部,错杀200多人,而作为根据地创始人的刘志丹等人也没有幸免。

1935年10月20日,中央红军到达了吴起镇。毛主席在吴起镇了解到了西北苏区错误“肃反”的严重形势,并立即派白区工作部部长贾拓夫以及中央组织部部长李维汉等人携带电台,作为先遣队去寻找陕北红军和刘志丹。

当李维汉等人到达甘泉下寺湾时,他们遇到了郭洪涛,也得知陕北苏区正在对红二十六军和原陕甘边党组织进行“肃反”,刘志丹等主要领导干部已被拘捕。他们立即将陕北“肃反”确认的消息电告党中央毛主席等同志。

错误严重,形势危急,不容迟疑。接李维汉的电报后,毛泽东立即下令:

“刀下留人,停止捕人”,“所逮捕的干部交给中央处理”。同时,派中央红军保卫局局长王首道携带电台,代表党中央前往瓦窑堡,接管“左”倾分子控制的西北保卫局,防止事态恶化。

毛主席对于西北错误“肃反”问题的处理是及时、果断的,也是慎重、严肃的。11月2日,毛泽东来到下寺湾,3日,在下寺湾召开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会议听取了关于西北苏区、西北红军、“肃反”情况的汇报,并决定成立以党务委员会,审查西北错误“肃反”事件。

11月7日,中央党务委员会即下令释放了刘志丹、高岗、习仲勋等因西北错误“肃反”而被关押的100多人。毛主席刀下救人保下了刘志丹、高岗、习仲勋等人,后来刘志丹在中阳县三交镇战斗中英勇牺牲,时年33岁;高岗后来担任过东北局书记和国家副主席,为解放战争、朝鲜战争立下功劳。习仲勋后来长期主持西北党、政、军全面工作 。

后来习仲勋回顾这件事时说:毛主席和党中央长征尚未到达陕北前,陕北根据地外受国民党重兵“围剿”,内遭“左”倾路线的危害,许多优秀的党员、干部、知识分子和下级军事指挥员被枪杀、被活埋。毛主席不到陕北,陕北根据地就完了。毛主席晚到四天,就没有刘志丹和我们了。要不是毛主席“刀下留人”,我早已不在人世。

其他网友回答

今天讲的事不太一样,这人是自己一直喊得“刀下留人”。本文主人公就是温海萍,临刑前喊冤20多分钟,后改判死缓,羁押16年后获释。

温海萍来自江西。2000年6月,他从江西农业大学毕业,来到省农科院毕业。一年半后,他报考了华南农业大学的研究生。

而在01年5月时,温海萍在工作单位遇到一位女子,名为小丽。慢慢了解后,他们发现双方有很多共同语言。所以在10月,双方正式成为恋人。

不过,两人并没有一直待在一起,小丽经常去别的地方出差。不过一有时间,小丽就会回来看温海萍。而在他考研之前,小丽也来看过他。

考研之后的情人节,二人本来会有场甜蜜的约会,只是温海萍爽约,弄得小丽十分生气。

这天以后,小丽都没理过温海萍。不能一直干着吧,温海萍在5天后从萍乡(温老家)来到南昌(之前爽约就是因故不能来余干县,回南昌是继续上班)。而在此地,他又发现了小丽。

小丽此时住在他叔叔家。温海萍邀同事袁某,看能不能想办法劝劝自己女友。

当然,袁某助攻完以后就离开了(这天是20号)。

而后,小丽突然说,“我们来玩一个找人游戏吧,如果你能在22点前找到我,我们就和好。”

回宿舍后,温海萍把这事告诉了袁某,之后他就开始四处寻找。

可是,他找了很久都没找到小丽。眼瞅着时间已过,不死心的他又在原地等到10点半才放弃。

他以为,小丽是真心不想和自己在一起了。

以上是温海萍的说法。

第二天,在实验田的塑料棚内,有人发现了小丽的尸体。

警方调查发现,农科院服务部(温海萍工作地)门口外9米的垃圾堆里,有带血的卫生纸。

此案的公诉方是南昌市检察院,他们认为凶手是温海萍——

在温海萍找寻小丽的过程中,温海萍绕了一圈回来,发现小丽还在原地。不过,小丽还是决定分手。温大怒,抱住小丽并强吻,但小丽不从扇了温一巴掌。

原本,温觉得这事就过去了,可他还是觉得不行。所以,他又将小丽扑倒,并掐其脖子8分钟致其窒息死亡。

一审宣判温死刑,温不服,提起上诉。同时,他写了两封遗书和300多封申冤信,而且每一封都有他用血写的“冤”。

不过很遗憾,二审维持原判。

2002年9月28日,这一天是温上刑场的日子。

在验明正身时,法官问他还有没有什么想说的。温一直在喊冤,并称总有一天会平反,并且持续了20多分钟。

本着不错杀一人的精神,法官重新开会商讨。

主持人是当时南昌中院副院长陈坚,决定重开会议的也是他。

民警称,此案没有直接证据,没有目击证人,只有审讯过程。

有法官又认为,此案审讯充分,无他杀可能,同意原判。

但另有法官质疑,此案第一现场不能确定,小丽住所钥匙也没找到,疑点颇多,可以改判。

经过研究,温被改判为死缓。

后来,温得知自己考研371分,过了初试,只是已经不能再上学了。

2018年5月12日,温出狱。

中秋节的时候,有人给他介绍对象。对方是一大学教师,丝毫没有嫌弃温的过往经历。二人谈的很来,年底就结婚了,现在也有了一个女儿。

温没有放弃上诉,在出狱后不久就提起上诉。今年1月,省检察院已向最高检报送情况。

据现有的法医鉴定报告,温海萍已经被排除作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