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的八王之乱的最后结局(西晋八王之乱之后)

网友提问:

西晋的八王之乱,结局究竟如何?

优质回答:

. 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也是一个常常被人忽略的时代;这是一个混乱的时代,也是一个各民族文化空前融合的时代。让我们通过那些标志性的历史人物,来一窥那个时代的风采。

关注

西晋之所以快速走向灭亡并引来五胡乱华,其很大程度上来源于那场八王之乱,这场内斗不仅严重耗损耗了西晋王朝的战斗力,同时使整个帝国成为一种无政府状态,还让北方的少数名族看到了入侵的机会。大家可能都听过这场内斗,但具体经过是怎样的呢?

首先来介绍一下八王之乱的八位王爷,分别是楚王司马玮、汝南王司马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囧、河间王司马颙、成都王司马颖、长沙王司马乂、东海王司马越,以及它们各自的封地。

晋武帝司马炎快去世的时候,对自己的傻儿子司马衷并不是很放心,所以为司马衷准备了两位辅国大臣,但趁他临死前的昏迷,杨皇后和国丈篡改了遗诏,国丈杨骏把持了朝政大权。杨骏上台后把朝政搞得乌烟瘴气,野心勃勃的贾南风便联合二愣子司马玮(司马炎第五子,司马衷弟弟),入朝铲除杨骏,八王之乱正式开始。

铲除杨骏之后,贾南风觉得时机不够成熟,并没有立即上台,而是推出了汝南王司马亮和太保卫瓘,两人都是德高望重的老臣,很快便稳住了局势。但贾南风做梦都想独揽大权,她岂会善罢甘休,所以三个月后便指使司马玮暗中杀掉两位老臣,再将罪名嫁祸给司马玮,以擅杀大臣的罪名将这个二愣子斩首。司马玮是八个王爷里面最没脑子的,一直被贾南风当枪使,死的也是糊里糊涂;司马亮可以说是被迫卷入八王之乱,同时还要与那七位草包王爷齐名,估计地下有知会被气的吐血。

贾南风上台之后,对并非自己所生的太子司马遹感到十分不安,随着太子的长大,她再也坐不住了,便设计杀害了太子。此举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因为司马遹是司马炎亲自指定的继承人,而且素有天才之称,无故被杀,朝廷上下自然一片混乱。赵王司马伦(司马懿第九子)率先起事,一举诛杀贾南风及其党羽,成功掌控朝廷,虽然司马伦自身能力差的要死,但篡位能力倒是强的很(不愧是司马懿的儿子),不久就篡位称帝。

这下可让其他的诸侯王找到了口实,齐王司马囧(司马炎弟弟司马攸之子)首先举起讨伐大旗,河间王司马颙(司马懿弟弟司马孚的孙子)、成都王司马颖(司马炎第十六子)也起兵响应,联合讨伐司马伦,司马伦自然不敌,很快便兵败被杀,司马衷恢复帝位,大权落到司马囧手里。

司马囧上台照样任性妄为、作威作福,司马颙声称接到皇帝密诏,斥责司马囧破坏朝纲,出兵讨伐,但还没打到洛阳,京城内部的长沙王司马乂趁着京都空虚,突袭皇宫杀掉了司马囧,得以独掌大权。司马颙自然十分气愤(可参考刘邦项羽),便联合司马颖攻打司马乂,洛阳兵力本来就不多了,司马乂很快便被擒获,随后被活活烤死。

司马乂一死,当然是司马颖执掌朝政,司马颖坐镇老巢邺城,遥控朝局。但司马颖不愧是司马子孙,很快便将朝政搞得一团糟,东海王司马越(司马懿弟弟司马馗的孙子)趁机发动政变,控制皇帝司马衷,并率军攻打邺城,但不幸被司马颖击败,狼狈逃回封地东海,洛阳落入司马颙手中,但朝政大权仍由司马颖控制。

经过这几年的战乱,西晋朝廷威望下降到了最低点,军队的战斗力呈断崖式的下跌,其他刺史诸侯也开始各自为政,北方少数名族也逐渐跃跃欲试,刺史王俊联合鲜卑攻打司马颖,司马颖几乎全军覆没,狼狈逃回洛阳,不久被司马颙贬去所有职位。但司马颙的好日子也没有持续多久,司马越联合王俊共同讨伐他,司马颙与司马颖均被司马越杀害,八王之乱正式结束,司马越成为最终的胜利者。

司马越并没有辜负司马家族子孙的身份,照样将朝政搞得乌烟瘴气,最终被前赵所灭,西晋的最后一批精锐随之损失殆尽,司马越也被挖坟焚尸,挫骨扬灰,八王之乱的八位王爷没有一个得以善终。

纵观这场遗臭万年的八王之乱,作者认为原因有三点:第一,司马懿司马昭等人谋权篡位,为后人谋权篡位做了榜样;第二,司马炎明知自己的儿子司马衷难当大任,但还是存在侥幸心理,让他继位,一个白痴皇帝怎么可能会有安定的天下;第三,当时实行九品中正制,只看门第,草包也可以做王爷,真正有本事、有救国之心的人才只能埋没在历史洪流中。

其他网友回答

司马家族夺了曹家天下后,认为魏国的亡国之因,在于没有分封宗室王亲,才使司马家族得到江山。因此司马炎上台后,恢复了古代的分封制,封了二十七个同姓王。然而司马炎却忘记了汉朝时期就曾因为郡国并行制度,导致了七国之乱。

历史就是如此相似,290年,晋武帝司马炎病死,惠帝即位,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傻子皇帝。惠帝那彪悍的老婆贾南风贾后想独揽大权,而太后的老爸杨骏一派也想把持朝政,两派发生矛盾。291年贾后联合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杀死杨骏。而后贾南风与汝南王又开始了争权夺利,此波未平,一波又起,继而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政治残杀和战争,先后有八个分封为王的皇族,为了争夺中央政权,进行了大规模的混战,战乱参与者主要有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东海王司马越等八王,因此史称“八王之乱”。

该战乱最终以东海王司马越胜出,设了晋怀帝这个傀儡皇帝,并掌握了朝廷大权。这次战乱,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非常壮观的一场“窝里斗”了。长年战乱严重地破坏了生产,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西晋很快没落,北方的少数民族趁机入主中原,匈奴几次入侵洛阳,日落西山的西晋终于316年灭亡。可以说是八王之乱为西晋的灭亡狠狠地助了把力。

因为五胡乱华,中原人民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屠戮,又称“中原陆沉”,华夏族差点亡族绝种。走投无路的中原子民开始往南方寻找出路,西晋王室司马睿在建康继位,称东晋。这也使得南方得以开发。

其他网友回答

西晋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短命的王朝,从公元266年立国,到公元316年亡国。如果以西晋灭掉东吴为开始,那其在中国历史上仅存在37年,而直接导致西晋灭亡的导火索就是“八王之乱‘’。“八王之乱”是中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皇族内乱之一,严重破坏了当时的社会经济,导致了中国将近三百年的动乱,使之后中国进入了五胡乱华时期。

在西晋建立后,司马炎为了巩固统治,就分封了大量的司马家族子弟为王。这些西晋的皇亲国戚们到了地方后,逐渐形成了割据一方的实力。在司马炎死后,由于晋惠帝司马衷的无能,导致了皇后贾南风的干政,从而引发了西晋皇族内部为了争斗中央政权的八王之乱。

第一位:汝南王司马亮

司马亮是司马懿的第四个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的同父异母弟弟。在西晋建立后,他先被封为扶风王,后被改封为汝南王。在晋武帝司马炎临终前,他曾有意托孤于司马亮。可在杨骏的干扰下被末成功。在杨骏被杀后,司马亮入朝和卫瓘主政。由于司马亮大肆封官失去了人心。不久,他就被楚王司马玮杀死。

第二位:楚王司马玮

司马玮是司马炎的第五子,司马衷的同父异母弟弟。在西晋建立后,他一开始被封为始平王,后被改封为楚王。在司马亮和卫瓘主政期间,他们让司马玮回到自己的封地去,司马玮由此怀恨在心。后来,司马玮率部下起兵,伪造诏书准备除掉司马亮等人,最后兵败被杀。

第三位:赵王司马伦

司马伦是司马懿的第九个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的同父异母弟弟。在西晋建立后,他先被封为琅琊郡王,后被改封为赵王。司马伦为了争斗帝王,他使用离间计使皇后贾南风杀害了太子司马遹。后来,他又螳螂再后杀死了贾南风,并逼晋惠帝司马衷退位,自己登基称帝。司马伦的这一行为引起了齐王司马囧、河间王司马颙、成都王司马颖等人的讨伐。最后,司马伦兵败被朝廷赐死。

第四位:齐王司马囧

司马囧是司马炎的侄子,齐献王司马攸的次子。在司马攸死后,他袭爵。在讨灭司马伦后,司马囧权倾朝野,位极人臣。然而,他骄奢淫逸,导致失去了人心。为了长期专政,司马囧拥立清河王司马覃为皇太子,在引起了很多人的反对。长沙王司马乂起兵讨伐他,最后司马囧兵败被杀。

第五位:长沙王司马乂

司马乂是司马炎的第六个儿子,楚王司马玮是他的同母兄。在八王之乱时,由于司马玮的缘故,司马乂被贬为常山王,这让他怀恨在心。后来,司马乂响应诸王讨伐司马伦,因军工复封为长沙王。在公元302年,司马乂配合河间王司马颙杀掉了司马囧。在第二年,司马乂和司马颙出现了矛盾。最后,司马乂被司马颙部下张方杀死。

第六位:成都王司马颖

司马颖是司马炎的第十六个儿子,在公元289年,他被封为成都王。在赵王司马伦篡位时,司马颖起兵响应。之后,他又和司马颙联合攻打司马乂。在除掉司马乂后,司马颖被又立皇太弟,封地增封二十郡,官拜丞相,权力达到巅峰。后来,司马颖被司马腾等人讨伐。司马颖在兵败后,他和二个儿子被囚禁在邺城,最后被赐死。

第七位:河间王司马颙

司马颙是司马炎的堂兄弟,被封为河间王。在公元302年,司马颙废掉太子司马覃,拥立成都王司马颖为皇太弟。在公元306年,东海王司马越起兵讨伐司马颙,司马颙接连兵败。最后,司马越的弟弟南阳王司马模派人把司马颙掐死。

第八位:东海王司马越

司马越是司马炎的从兄弟。在八王之乱时,司马越先后击败了司马乂、司马颖、司马颙等人,掌握了西晋的政权。在其掌权期间,司马越杀戮朝臣,造成时局动荡,弄得人人自危。在公元311年,由于各地纷纷起兵讨伐司马越,司马越在项城忧郁和恐惧中死去。

八王之乱的过程: 先是,统领禁军的赵王司马伦联合齐王司马冏起兵杀贾后。永元年,赵王司马伦废惠帝自立。赵王司马伦篡位后,镇守许昌的齐王司马冏起兵讨伦,镇邺的成都王司马颖与镇守关中的河间王司马颙举兵响应。洛阳城中的禁军将领王舆也起兵反伦,迎惠帝复位,杀死赵王司马伦。齐王司马冏入京辅政。太安元年底,河间王又从关中起兵讨冏,洛阳城中的长沙王司马乂也举兵入宫杀齐王司马冏,政权落入司马乂手。太安二年,河间王司马颙、成都王司马颖合兵讨伐长沙王司马乂。司马颙命都督张方率精兵7万 ,自函谷关向洛阳推进;司马颖调动大军20余万,也渡河南向洛阳。二王的联军屡次为长沙王司马乂所败。

次年正月,洛阳城里的东海王司马越与部分禁军合谋,擒长沙王司马乂,将其交给河间王司马颙的部将张方,被张方烧死。成都王司马颖入洛阳为丞相,但仍回根据地邺城,以皇太弟身份专政,政治中心一时也移到邺城。东海王司马越对成都王司马颖的专政不满,率领禁军挟惠帝北上进攻邺城。荡阴一战,被成都王司马颖击败,惠帝被俘入邺,东海王司马越逃往自己的封国。与此同时,河间王司马颙派张方率军占领洛阳,接着并州刺史司马腾与幽州刺史王浚联兵攻破邺城,成都王司马颖与惠帝投奔洛阳,转赴长安。

永兴二年,东海王司马越又从山东起兵进攻关中,击败河间王司马颙。光熙元年,东海王司马越迎惠帝回洛阳,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相继为其所杀,大权落入司马越手中。同年,惠帝死,怀王继位,八王之乱到此终结。16年中,参战诸王多相继败亡,人民被杀害者众多,社会经济遭严重破坏,西晋统治集团的力量消耗殆尽,隐伏着的阶级矛盾、民族矛盾迅速爆发。

晋武帝司马炎死后不久,西晋统治集团内部为争夺中央政府的控制权进行了历时十六年之久的战乱。这次战乱不仅使西晋王朝的统治力量受到了致命的打击,还对中国历史,特别是汉民族的发展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八王之乱的直接原因是当政的司马氏集团吸取曹魏政权被篡夺的教训,为保住自家江山,开历史倒车,大封宗室造成的;深层原因则是司马氏政权缺乏合法性,统治基础不牢固,社会认同程度低。八王之乱持续时间很长,又主要在当时的统治中心洛阳附近进行,给人民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痛苦,最终导致了西晋灭亡和“五胡乱华”悲剧的上演。更重要的是,这次战乱所引发的“五胡乱华”给中原汉族带来了几乎是毁灭性的打击,还对汉民族的人口结构、心理素质和民族自信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司马懿历经千辛万苦才掌握了曹魏的军政大权,为司马炎建立西晋奠定了坚定的基础。而他的子孙为了争斗权力让整个西晋走向了灭亡的道路。

其他网友回答

八王之乱虽然是藩王作乱,但是跟汉朝的七王之乱有着很大的不同。八王之乱更多的是西晋宗室藩王之间的争权夺利,汉朝七王之乱是宗室藩王合起伙来跟中央的皇帝干。而作乱的远远不止八个宗室藩王。

列举一下(按先后作乱顺序)汝南王司马亮,楚王司马玮,赵王司马伦,淮南王司马允,齐王司马冏,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常山王司马乂,淮陵王司马漼,东莱王司马蕤,范阳王司马虓,东海王司马越。

八王之乱看着很乱,其实只要找到一个主线就很容易理清,就是永远争夺最大的权利,哪怕是前一刻还在并肩战斗,下一刻就会因权利分配不公而刀兵相向。

①司马衷当政后,皇后贾南风矫诏楚王司马玮杀汝南王司马亮,这是八王之乱的开始。

②皇后贾南风谋杀太子,赵王司马伦矫诏废掉并且杀掉贾南风。淮南王举兵讨伐赵王司马伦,兵败被杀。

③赵王司马伦篡位,齐王司马囧联合成都王司马颖,河间王司马颙,常山王司马义反司马伦,淮陵王司马凗也一并参与。

④齐王司马囧专政引起司马颖、司马颙、新野王司马歆和范阳王司马虓的不满,常山王司马义趁机杀死齐王司马囧并取而代之。

⑤成都王司马颖和河间王司马颙对常山王司马义不满起兵讨伐,最后司马义兵败被杀。

⑥最后是成都王,河间王,东海王以及范阳王司马虓的混战,东海王司马越胜出。

看八王之乱的结局,看一下东海王司马越的结局就知道了,掌权之后诛杀忠良,排除异己,不臣之心引起世人不满;加上匈奴等少数民族建立的独立政权势力愈来愈大,地方不稳;而与苟晞数度交战,内部争斗不绝。内忧外患使司马越忧惧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