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是庄子说的吗)

网友提问: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出自庄子-大宗师,到底该怎么解释?

优质回答:

典出:〖庄子·内篇·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音xu三声慢慢呼气]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全句的意思是:泉水干涸了,两条相爱的鱼呆在陆地上,与其相濡以沫,互相湿润,相互依偎,苟涎残喘;倒不如在江湖中,互相忘却,各自畅游。

引伸意:相爱的两个人,与其在物质和精神极度贫乏的环境中,相亲相爱,互相依偎;倒不如大家各有各生活和事业的圈子互不干扰,慢慢忘却对方,自由自在的生活。应该说,这既是一种洒脱,也含有不得已的无奈!

附合庄子“天人合一,清静无为”的哲学思想。

其他网友回答

一直很喜欢“相濡以沫”这个词,爱情里最接地气的最实在的誓言了。

最早出自《庄子·内篇·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xǔ,慢慢呼气)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涸:干枯。 《庄子·外物》有“涸辙之鲋”:“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水干了的车沟里的小鱼,比喻处于困境中。

相濡以沫:本义相互用唾液滋润,引申义同处困境中,用微薄的力量相互帮助。

不如:比不上。

江湖:本义江河湖海,现在多指江湖世界,任性而为的社会环境。

庄子认为,泉水干涸了,鱼就共处在陆地上,用唾液相互滋润,维持生存,就不如在江河湖海里彼此相忘而自在。与其称誉尧仁非议桀暴,不如恩怨两忘,归结为道。

庄子的这个典故与他提倡的“道”,即治世规律,“无为而治”有关,与其教化百姓困境中互助,还不如给百姓一个天下太平,百姓自会创造,就算互为陌生人,也会快乐自由。由水创造的鱼,在池水中穿行就可以得到给养;由道创造的“人”,不无端生事就可以得到安定,百姓自有创造力。

庄子针对春秋战国战乱频繁而提出这一思想,其实无论黑暗动乱还是太平盛世,君主有为,但不能过度而为,给百姓安稳,充分发挥百姓的创造力和主动性,都是非常重要的。

在庄子看来,和平的社会环境,个体的悠游自在远比仁爱互助有意义。

现在,这个词已成爱情名言了,尤其成了分手男女的慰解语。

虽与本义疏远,但这一句仍有现实意义。

庄子说的好,鱼儿要生活在水里,才得生机与自由,就算忘记彼此,也自在快乐得多!

爱情里,过于盲目,失去了自我,也就失去了爱的灵魂与信仰,还有什么快乐!

庄子认为,鱼儿困境中可以唾液滋润彼此,在水中便忘记了彼此。

可以共患难,却不能同富贵。困境中,彼此相依,不离不弃,发达时,面目可憎,弃如敝履,困境中的爱情有多少能抵挡住物质诱惑的枪林弹雨!

若爱得勉强,若不能同甘共苦,若没有“相濡以沫”的期待,就彼此放手,两两相忘于各自的江湖,从此放一段过往于心上,云淡风轻,微笑前行!

而真正“相濡以沫”的爱情,一定是相依相偎,同甘共苦,不离不弃,生死不渝,是人世间稀有物,需要有心人一辈子去经营。

其他网友回答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这句话到了今天,因为“相濡以沫”这个成语含指夫妻之间的情投意合在困难的处境里,用微薄的力量去相扶相缠相互帮助。也可用于朋友相互携手共度难关。

而古文释义到了今天,岀现很多不同的引申、解释,从中国文化特别是古文或者诗句的原义引申到近似原义和解变了原来意思使用,这也是语言和文字发展的规律。这就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法,深化了原义的意思,做到了灵活运用。

那么,岀自巜庄子.内篇.大师》的“相濡以末,不如相忘于江湖”。其原文: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誉尧而非桀也,不如两忘而化其道。这句话中的从来有争议的理解,就是句中的关键词“相忘于江湖”这几个字。为什么“相沫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大家一定会想,这是当然的,活在干涸的烂泥里的鱼,靠互相喷口水苟活,当然不如在江河湖海中互不相识,欢快生活了。

其实真是这么简单吗?当然不是。看后面“与其誉尧的圣明而非议桀的暴虐,不如把他们都忘掉而融化混同于“道”。从正常人的态度来看,这不就是是非不分?庄子为什么会这么认为?

我们再往后看几句:

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死也。

“大地把我的形体托载,并且用生存来劳苦我,用衰老闲适我,用死亡来安息我。所以,把我的存在看作好事的,也就因此而可以把我的死亡看作足好事。”

所以,任庄子看来,尧的圣明和桀的暴虐只不是“道”存世间的正反而已,我们不需要过多的关注,他们的身体、德行、恶迹最终都会回归大道,达到自然平衡。

那么从大道的观点来看,“相濡以沫”、“渴死在干涸的泉眼里靠唾沫相互沾湿”和“在湖海里畅流”还有什么区别?

答案沒有区别。渴死在干涸的g眼里,和最终老死在大海里,本质也沒有区别。

这就是庄子的“鱼必求水,人多求道。求水的,掘地城池便给养充裕;争相求道的人,漠然无所作为便心性平适。”所以说:“鱼相忘于江湖里,人相忘于道术中。”这就是作者庄子的态度。

其他网友回答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是人们常常引用的一句话。一般用来形容美好的爱情,两个人相互扶持,相互关爱的美好的状态。但是,别忘了,这句话是庄子说的。要正确理解这句话,就要先了解庄子的思想。

庄子是道家学派的集大成者。他的思想的核心是逍遥。什么是逍遥呢?庄子认为就是无所待。他举例说,大鱼和大鹏比较牛,一飞就是几千里高,那个翅膀覆盖几千里,一下子就能从北海飞到南海,但是,要是没有风,它飞不起来、列子御风而行,可以15天在天上飞不下来,但是没有风,他还是要掉下来。这说明,他们都是有所待,要依靠某种东西才能生存,这就不是逍遥的境界。逍遥的境界是不依靠任何东西,身体和心灵完全处于自由的境界。

回过头来,我们看庄子的这句话,《庄子·大宗师》:“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意思是时候,两条鱼戴在快要干涸的水沟里,只能嘴对嘴互相呼吸来保命,也就是说,在艰难的环境中,必须依靠对方,这样的状态,看着很美,其实很悲惨,一旦一条鱼死了,另外一条鱼也活不了了。这两条鱼完全处于有待的状态,显然不是庄子理想中的逍遥境界。那么如何才能自由而逍遥呢?庄子认为,如果他们能够回到大海里,谁也不依靠,完全处于自由的状态,那就是完全自由的状态了!

后来,人们误解了庄子的本意,把这句话理解成为一种美好的爱情,这样的理解,庄子会很生气。因为,你们还是有所待,一点也不自由洒脱,更谈不上什么逍遥了!

其他网友回答

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值此新年到来之除,先祝福各位新老朋友在新的一年里合家幸福,事业兴旺,万事如意!在下试谈一些浅见,庄子这句话,意思前面许多网友都解说很明白。个人认为,相濡以沫与相忘于江湖不能对立,二者都对,在什么环境下该相懦以沫,该相忘于江湖,二者是相对而说的,不能绝对,好像二者只能选一,不是这样就是那样,这失却了庄子的本意。好比夫妻,不出门赚钱养家,而守在屋中相濡以沫有意思吗,相忘于江湖,是顺应人之天性,让人自由自在生活,像孔子说的七十随心所欲不逾规,庄子可以说是浪漫主义的鼻祖,他的境界不是我等凡夫所能理解。所以在下认为要灵活看待,不能一概而论。谢谢各位阅读,再致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