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项羽的评价200字(对项羽的评价300字)

如何评价项羽?

优质回答

秦始皇统一天下,既是始皇的人生理想,也是当时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说穿了,当时只有东方六国的权贵反对秦国一统天下,而广大人民却希望天一归一。

西楚霸王项羽,出自楚国贵胄。楚霸王项羽与秦朝有国恨家仇,楚霸王反秦只为复仇,不为其他。

霸王起兵反秦时,对天下格局,一无蓝图,二无规划。霸王只是一心反秦,打到哪,算到哪,直至将秦国彻底消灭为止。因此霸王坑杀几十万投降的秦兵,火烧秦朝宫殿,尽可能抹灭秦朝的一切痕迹。

霸王灭秦之后,就失去了人生目标。由于他痛恨秦朝,所以他舍弃了秦朝的中央集权制,而退回到分封制。霸王将天下重新分割,重新设立诸侯国,让东方六国旧贵胄,重新享有国家。

霸王列土分封,一方面开了历史的倒车,违背了天下人心。

另一方面,由于人性贪婪,复国成功的诸侯们,不但不努力恢复生产力、安顿百姓,反而相互攻伐。导致天下大乱,广大人民困苦不堪。

人总是喜欢推卸责任,将过错归于他人,于是霸王就被当成了天下大乱的祸根。天下人将天下大乱,这笔帐全算在了霸王头上,而霸王生性刚烈,他以暴制暴,以霸王之力镇压天下人的各种不服。

汉高祖刘邦看清了霸王的短板,看清了天下大势,于是起兵争夺天下。最终霸王自刎乌江,汉高祖一统江山。

能征惯战的霸王,决不是傻子。霸王失败的原因是:

1,霸王被仇恨蒙蔽了智慧,凡是与秦朝有关的一切,他都要毁灭。他不懂得去欣赏、去借鉴秦朝的成功经验。

2,霸王过于自负,听不进他人意见,看不见自己的不足。

3,霸王战斗力爆棚,但是格局不高。逆历史潮流而动的人,即便是再强悍,也只能得意一时,最终结局肯定会是一败涂地。霸王临死之时,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失败,只是哀叹“时不立兮,其奈何。”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霸王是划时代的勇士,但是缺乏胸襟、缺乏格局、缺乏谦逊,因此霸王最终失败了。象霸王那样的盖世英豪,都输给了自己的缺点,我们更应该吸取教训,保持谦逊的品德,不要被仇恨蒙蔽了智慧。

《项羽》

力拔山兮盖世

善战叱咤风云

推翻暴秦阿房焚

功绩辉耀古今

军事运筹帷握

政治眼光短近

孤傲刚愎妇人仁

争霸败北自刎

历史繁星闪烁

霸王分外亮明

不以成败论英雄

赢得千古传颂

岁月匆匆逝去

寒暑变换时空

一代豪杰入青冢

任由后人说评

(网络图片)

历史上,对西楚霸王项羽怎么评价,大英雄,战神吗?

优质回答

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项燕的孙子。

《史记·高祖本纪》记录,汉高祖说“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回答:“项羽嫉贤妒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这段评价反映了项羽的性格缺点非常明显。

项羽这个人长得孔武有力,力能举鼎,很是高大,从小打架,就难遇敌手。这是他的优点,但这个优点过于外在。

他的内在缺点更为明显。

比如他不爱学习,不研究兵法,只想着自己有万人敌的武功,所以打造了很重的兵器霸王枪,在战场上可以肆意拼杀。他这样的心态顶多算个上阵杀敌的厉害的将军,但不能成为一个出色的统帅。

他嫉贤妒能,尤其项梁战死后,他身边的智囊只有范增一个军师,而且他还不是很情愿听取范增的意见,错失了鸿门之宴的机会。他这样的性格导致他无法像刘邦那样广交天下豪杰,“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导致他的团队力量最终败给刘邦团队。

他性格残暴,在反秦过程中多次屠城,他这样的做派过于凶残,不得人心。他在子婴投降后又杀了子婴,火烧咸阳。义帝楚怀王芈心就非常准确的评价他“项羽为人,剽悍猾贼!项羽尝攻襄城,襄城无遗类,皆坑之!诸所过之处,无不残灭!”,为此也是招来祸事,项羽最终又杀了楚怀王,这一系列的做法根本就不是正义之举。太史公在《史记·项羽本纪》后对他的凶暴非常震惊:“羽岂舜帝苗裔邪?何兴之暴也!”他这样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男儿,怎么如此的残暴?他没有足够宽广的眼光和心胸去充分利用秦帝国累积的优势,而是一把火烧光,最终兵败垓下之围而失去天下

他心高气傲,没有选择回老家重整旗鼓,而是认为“无颜见江东父老”,兵败自刎,结束了一生传奇。

客观地说,细看项羽的所作所为,他的名声无疑被后世有意忽略他凶残一面的史书给拔高了太多。

毫无疑问,项羽在我国一直被认为是一个莽夫英雄,力拔山兮气盖世就是他的能力体现,时不利兮骓不逝就是他的命运。年少是就是一个有理想抱负的有志青年,等到秦末更是借机率领八千江东子弟顺势而起,破釜沉舟接连击败章邯王离等人的大军,为最终推翻秦朝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之后入咸阳,分封诸侯,被尊西楚霸王,可以说到达了人生顶点。但是高处不胜寒,最后在与刘邦争夺天下的时候,昏招迭出,加上自己刚愎自用,听不进去劝告,可以说是有勇无谋,自高自大。最终败与刘邦,痛失天下,身死国灭,独留气盖世一歌。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如何看待杜牧,王安石,李清照对项羽的不同评价?

优质回答

楚汉战争中尽管项羽被刘邦打败,可是项羽的名声,流传千古,甚至比当了皇帝的胜利者刘邦更容易被人记起。千百年来,“西楚霸王”被赋予了悲情英雄的符号,不知多少次出现在文人墨客的诗词里。

唐朝诗人杜牧曾《题乌江亭》: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弟子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杜牧很显然是说,胜败乃兵家常事,男子汉做大事要忍辱负重,项羽你根本不需要自尽乌江。江东的人才多的是,你过去江东,完全是可以重新开始的。

杜牧是惋惜项羽的失败,更是说项羽自尽是不能忍辱负重,心胸不够宽广的表现。为什么不能过江东再来呢?

北宋大文学家王安石曾写诗《叠题乌江亭》: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弟子虽犹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从字面上都能明白王安石所说的意思:项羽疲于作战,在楚汉之争中失败了,即使项羽回到江东,江东还有很多的青年壮士,他们还会与项羽从新开始吗?

王安石比较直白实际的指出:项羽的失败是不可改变的,即使他能回到江东,江东的子弟民众也不会再支持他卷土重来了。

还有女诗人李清照,写项羽的诗更是有名的《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做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写这首诗时,正好是到了乌江附近。李清照触景生情,内心对自己丈夫不平判乱逃跑的行为颇有看法。

再有当时金兵南侵,南宋当局在抵抗与和谈之间,犹豫不定,抵抗不坚决,造成向南窥逃的局势。

李清照不由得心生豪气,以项羽宁可自尽不回江东的豪情与气节,来抒发自己恨不得拿起武器,奔赴战场杀敌的一腔报国热情。

可以说,李清照的“至今思项羽,不肯回江东”,基本上决定了项羽在历史上的“英雄”地位。

根据楚汉战争的局势,还是很赞同王安石的说法,比较客观。项羽的祖父项燕当时就是战败回了江东,想重新再来,结果被秦军追杀,项燕见楚王已死,也只好自尽。

同样,刘邦自然不可能让项羽回江东,给他时间是其卷土重来,一定会追杀项羽,活要见人,死要见尸,才会罢休。所以,项羽根本没有卷土重来的机会。

欣赏李清照豪情万丈的同时,也感叹,项羽如果不是李清照这首诗,或许很难成为英雄。

杜牧的《题乌江亭》、李清照的《夏日绝句》、王安石的《乌江亭》,这三首诗都对项羽做出了评价,但是各不相同,有褒有贬。这是因为他们三人出身不同,成长环境不同,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同造成的,但是他们三人都非凡人,没有用历史根深蒂固的论点去评价,都阐述出了自己独特的见地。

杜牧是在《题乌江亭》中认为“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他认为项羽没有大将的气度,做不到能屈能伸,缺乏百折不屈的意志,这是因为杜牧出身宦官世家,,是爷爷杜佑是宰相,小时候杜牧就怀有远大志向,能文能武,加上唐朝自安禄山之变后,藩镇割据日益严重,杜牧很想建立一番功业,所以他瞧不起不肯过江东的项羽。

王安石在《乌江亭》中则写到“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王安石认为项羽不得人心,就算他过江东,江东的子弟也不会再跟着项羽打天下了,这和他的身份有关,王安石是政治家,政治家都是冷酷而犀利的,王安石的变法就是触动了保守派的利益而失败,所以他对于人心向背的理解很深刻,在他看来项羽大势已去,过不过江东都是一个结果,根本原因就是项羽太过刚愎自用。

李清照则在《夏日绝句》中写到“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她对项羽不愿意苟且偷生的做法很是称赞,她认为项羽是英雄,就该如此。李清照写这首诗前,他夫君在面对战乱的时候,没有为百姓,竟然一个人跑了,李清照感到很是羞愧,后来和夫君开到乌江边,感慨颇深,写下了这首诗,在她看来大丈夫就该有自己的气节。

为什么有些人对项羽的评价不同?

优质回答

项羽是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灭秦之后自立为西楚霸王。后为刘邦击败,被围于垓下(今安徽灵璧东南)。四面楚歌声中,项羽与宠姬虞姬诀别,突围南走。据《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羽自垓下突围后,行至阴陵迷路,为汉军追上,再退至东城,只有二十八骑相随。项羽遂以二十八骑大战汉军数千追兵,击败之。在乌江边,乌江亭长备下小船,劝项羽渡江为王。项羽觉得八千江东子弟无一生还,即使自己逃生,也无颜见江东父老,于是自刎于乌江岸边。虽然项羽兵败自杀身亡,但自古以来人们却称其为乱世英雄,一代枭雄。

项羽自刎于乌江岸边,这本来没有什么异议。问题是司马迁在《项羽本纪》的论赞中,又有“(汉高祖)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之语。于是产生了疑问:是不是司马迁为了刻意完善英雄人物,将采撷到的民间传说与东城真实的血战情节缝缀弥合了?

因此有人提出,项羽真正的殉难地不在乌江,而在距乌江约三百里的东城(今安徽定远东南)。此说的佐证是,在定远县境内,保存着十多处与项羽有关的遗址、遗迹;如相传为霸王迷路处的“霸王寨”刘邦追及项羽处的“刘公桥”,还有“嗟虞墩”等,总之,可以寻找出项羽在此与汉军周旋的完整路线。

治史谨严的司马迁,会轻易将民间传闻采人史籍?这不免令人起疑。于是有人究诸史籍,提出了如下看法:“自刎乌江”与“身死东城”实为一说。秦汉时期,乌江以亭制隶属于东城县。据《舆地广记》载:“乌江本秦东城县之乌江亭,项羽欲渡乌江即此。”《太平寰宇记》称:“乌江县本秦乌江亭,汉东城县地。项羽败于垓下,东走至乌江,亭长舟待羽处也。”又:“晋太康六年始于东城县界置乌江县。”由于乌江亭曾属东城县,后来乌江县又置于东城县界,后世许多著名诗人,在他们的诗文中都以“东城”旧称代名乌江。可以断定,《史记》所说的“自刎乌江”,是对项羽死地的具体记述;“身死东城”,是对项羽死地的泛指,是“身死东城乌江”的简称。另外,“自刎乌江”不仅见载于史籍,且有史迹为证。今乌江的驻马河,原名驻马塘,因项羽驻马于此而得名。今西楚霸王灵祠,原为乌江亭长在项羽自刎之地埋葬项羽血衣和残骸后所立之亭,名曰“项亭”,时以祀之。唐时扩建为祠,规模宏伟,白的从叔李阳冰为之篆额“西楚霸王灵祠”,长存至今。历代名人在此多有诗咏,他们对项羽的评价各有所见,但对项羽自刎乌江的史实,都是一致认可的。

你对项羽的死有什么看法?

优质回答

战略胜利压倒战术胜利的典型代表。

弱肉强食适者生存!如果不是刘邦杀他,他也会被历史淘汰,如过他连刘邦都斗不过,那么他该死.事实证明,他不配成为一代帝王.

对于刘邦和项羽这两个人,你心中是如何评价的?

优质回答

谢谢邀请,我是木木。

楚汉之争是我非常喜欢的一段历史,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说起项羽的悲剧收场,我们除了同情,更多的是叹息。

熊心跟诸侯们约定,先入关中者王,然后派遣宋义北上救援赵国,拖住秦国主力。刘邦则“围魏救赵”进攻秦都咸阳。此时的项梁兵败章邯身死,熊心抓住机会想翻身不做傀儡,遂把项羽作为宋义的副将,让宋义压着他。此去赵国救援,把入关中称王这样的美差给刘邦,也有削弱项家军势力的内因在。而且章邯统率的秦军主力约有四十万之众,宋义的部队只有五万,正所谓“打死敌人除外患,打死自己除内乱”,一石二鸟何乐不为!

巨鹿之战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绩,但是比它更有名的是“破釜沉舟”这个词。项羽一战成名,然后坑杀了二十万秦军。很多人觉得项羽太残忍,嗜杀!破釜沉舟之后,拿什么招呼这二十万秦军?人吃马嚼的,然后是项羽还想入关中称王,带着二十万降军,到时候拖慢速度不说,万一发生叛乱怎么办?五万人管二十万,这当中的隐患是很大的。基于以上考量,所以坑杀了二十万降军,我相信这些也是范增这样的谋士所考虑的事情吧。

我个人认为,项羽要坑杀这二十万人更多的是“世仇”!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这样解释也就能理解为什么后来火烧阿房宫,坑杀降卒十万,弃关中而取彭城,衣锦还乡!

虽然“彼可取而代之”,但是从来没有想过要做天下共主。充其量只是因为国仇家恨推翻秦,恢复楚地。

他做的很好,以这样的战略规划来说。但是在刘邦的战略规划里,这天下,都是我的!

鸿门宴中,曹无伤告密于项羽,然后被项羽很耿直的就卖了。大部分义军在心理上是倾向于项羽的,依附于强者获得富贵,这里是否间接说明了,就算五万兵马不是最多的,但肯定是军事实力最强的一支。所以刘邦提出紧闭关中门户,会被谋臣们反对。只好去鸿门宴道歉,游说项伯,摆姿态,更是在之后接受项羽的分封去了巴蜀这样的穷乡僻壤。实力比人强,不得不低头。

强自取柱,柔自取束。

能屈能伸的人不止有韩信,还有刘邦。为了更大的抱负,暂时的低下头颅。而项羽虽然在楚汉战争中大部分时间都是大胜仗,但是输一次就导致乌江自刎!这正是强自取柱,过刚亦折。

我们常说刘邦是小人,这是凭一己喜恶说出的不负责任的话。得人心者得天下,从来不是一句空话。张良、陈平、韩信这些可不是沛县一起长大的哥们,郦食其、周苛这样忠心不二的臣子会效忠一个小人么?

在刘邦这里,人的才华得以施展,抱负得以实现。有功赏,有过罚,可以说刘邦慷他人之慨,待天下稳定秋后算账,诛杀功臣。彭城之战,丢盔卸甲,数次丢儿弃女,疲于奔命。项羽要烹杀他爹,居然厚颜无耻的要求分一口肉羹喝。足够隐忍、也足够残忍!周勃几次三番的下车抱回他的子女后,他也不再折腾了。因为他不会驾车,因为他没有办法!耍赖提出兄弟之盟,也是没有办法,你要烹杀就烹杀吧,我不能正中你的下怀。我越是无赖反而越有可能保全,然后私底下动员项伯游说。

所以我们综合看来,似乎刘邦躺赢。真的是这样么?

羽之神勇,千古无二。

刘邦只会为之奈何。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姬虞姬奈若何?情义无双!

你我约为兄弟,如果你要杀我们的父亲,请分一口肉羹给我喝。厚颜无耻?

我们看不到一个贵族烹杀手无寸铁的人,我们看不到那些坑杀的几十万英灵,我们看不到一个无赖跟关中百姓的约法三章,我们依然看不到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过分的放大彼此的优缺点,合适么?

作为一个胜利者,在历史上却没有丑化项羽的形象,这是怎样的胸怀?一个范增尚且不能用,又是怎样的胸怀?

领导一群人,没有智慧、勇气、担当、胸怀、心机、气势可以做到么?震慑的住么?能服众么?

帝王和霸王是不一样的,枭雄和英雄也是不一样的。

我们喜欢英雄,但是每个人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能当枭雄的人更是如此!

前者能屈能伸,后者桀骜不驯。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对项羽的评价200字】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