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高八斗的故事简短(曹植才高八斗的故事)

为什么说曹植是才高八斗?

优质回答

曹植(192-232),字子建,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三国曹魏著名文学家,建安文学代表人物。魏武帝曹操之子,魏文帝曹丕之弟,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后人因他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更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历史上醇香悠远的曹植七步成诗的故事。曹植在文学上的成就极高,他的的确确配得上谢灵运”才高八斗”的评价,他青年时期的诗,多以宴饮游乐为主要内容,后来创作的诗文则以抒忧发愤为主,最著名的有《洛神赋》、《赠白马王彪》、《求自实表》等。

曹植,字子建。他的诗”骨气奇高,词采华茂”。他把五言体诗歌推到了一个新的艺术高峰。著名诗人谢灵运曾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今天下共分一斗”。如此也可看出他的才华。名人故事

曹植是曹操的第三子,小时侯随军奔波,直到13岁才在邺城安定下来。此后他与当时著名文学家王粲、徐擀,沉琳、刘桢等人写诗作赋,名声很快就传播开了。在曹操的几个儿子中,曹植是最有才华的,曹操也因此想”废长立幼”,立曹植为太子。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曹植常常因好酒、任性而误事,出了不少差错。使得曹操无法接受,对曹植很是失望。但是他的哥哥曹丕善于察言观色,笼络人心,终于被立为王太子。曹丕即位以后,开始整治当初的对手,曹植是首当其冲的一个。他几次想加罪于曹植。

一次,曹丕刁难曹植在七步内做一首诗,不然,将被治罪,曹植踱步成句,流下千古名句: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为什么说曹植才高八斗?原因有二:其一后人推崇,其二曹植确实才华横溢。

曹植简介

曹植(192~232),曹操之第三子,曹丕的同母弟。“生乎乱,长乎军”。思维敏捷,少年聪慧,能书能画能舞,好击剑,有侠士气,任纵狂放,追求自由,仁爱慈孝,重友情,多情善感。

后人推崇

南朝末年文学家谢灵运曾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的评价,谢灵运也没忘自夸,自得一斗,其余诗才分得一斗。

《诗品》作者钟嵘亦赞曹植“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作为《诗品》全书中品第最高的诗人,中国诗歌抒情品格的确立者,在诗史上具有“一代诗宗”的历史地位。

清初杰出诗人,文学家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诗家两千年来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曹植确实才华横溢

曹植一生勤于创作,作品数量繁多,完整保留的有75首,诗词赋文都有涉猎。有《泰山梁甫行》,《赠徐干》,《赠丁仪》,《斗鸡》,《美女篇》,《白马篇》,《名都篇》,《洛神赋并序》……

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成诗,不成者行大法。

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漉豉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植书愤慨,表责难,比喻形象生动自然。

喜雨

天覆何弥广!苞育此群生。

弃之必憔悴,惠之则滋荣。

庆云从北来,郁述西南征。

时雨终夜降,长雷周我庭。

嘉种盈高壤,登秋必有成。

诗人关注大旱,关切农事,联想秋天一定有好收成,深化了主题喜雨。

《洛神赋》对洛神极尽赞美。摘片段如下:

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蓉出绿波。

意旨: 她的身形,翩然若惊飞的鸿雁,婉约若游动的蛟龙。容光焕发如秋日下的菊花,体态风貌如春风中的青松。她时隐时现像轻云笼月,浮动飘忽似回风旋雪。远而望之,秀美的颈项露出白皙的皮肤。近而视之,鲜艳美丽如绿波间绽开的新荷。

以自然界最优美的景物写出洛神超然绝俗的美,实虚结合,朦胧光洁,巧妙的将自然之美和女性之美融为一体。

曹植才高八斗却有公论。

能否详细讲一讲才高八斗的典故?

优质回答

伴君如伴虎,因为君王的喜怒是有可能要杀人,或者赐予高官厚禄,可谓一言重九鼎,瞬间定生死。朱元璋当了皇帝,儿时伙伴前去寻找功名,大堂之上叙旧,说起当年给财主家锄地,送饭的来了,大家争抢,结果打破了盛饭的罐子,没法,只能用手在地上捡拾豆子充饥。原本一段最富人情味的回忆,不期龙颜大怒,被拖出去砍了脑袋。第二位上来的,依然是回忆这段历史,想当年,我等与君王,手执钩镰枪,大破罐州城,跑了汤元帅,活捉豆将军。何等威风,百战百战。话毕,朱龙颜大喜,赏,金袍玉带。口吐莲花,还是口喷粪渣,天地之差。

晋朝谢灵运说:天下才共一石,曹植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人共分一斗。

还有一句(学富五车)的出处是(惠施多方,其书五车)

文化大讨论“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为什么要这样形容学者才学高?

优质回答

“才高八斗”和“学富五车”两个成语背后都有一个故事。

但有趣的是,前者是一位名士酒后狂言,而后者的原意却和最初的本义相悖,是后来人们望文生义的歪曲用法,并逐渐形成了定论。

“才高八斗”的故事和谢灵运有关

据《南史·谢灵运传》记载,谢灵运有一次酒后狂言:

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分一斗。

是说,如果天下所有的才学算一石(十斗)的话,曹植大概占了八斗之多。剩下的就是我谢灵运自己独占一斗了。至于其他人,加起来也就勉强和我相当罢了。

这句话说得很狂妄,虽然他肯定了曹植的文学地位,但是重点却是在自己那“一斗”之上。这就相当于,谢灵运先是谦虚了一下,说自己远远不如曹植,但紧接着就说天下人也远远不如他谢灵运。

后来这个故事中谢灵运占的那“一斗之才”不再被提及,而曹植的“八斗之才”就被引申为才学强盛。

那么,谢灵运为何会发此狂言呢?他又有什么资格发此狂言呢?

很多人听说过谢灵运这个人,但可能不知道他在文学史中有着何等崇高的地位。

刘禹锡有一首家喻户晓的《乌衣巷》,其中两句这样写道: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王谢”二字,“王”指的是王羲之出身的王家,而谢指的就是谢灵运出身的谢家,在当时是两个权势滔天的名门望族。所以谢灵运的出身不俗,在以“九品中正”为人才划定标准的时代里,他的社会地位极高。

他主要是以“山水诗”著称,一般认为,陶渊明是“田园诗”的鼻祖,而谢灵运就是“山水诗”的鼻祖。在文学史发展过程中,这个时期正好是“庄老告退,山水方滋”的时代,谢灵运全力写作山水诗,作品名篇极多。

比如“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就是出自谢灵运的《登池上楼》,传诵古今。

他在当时的地位不比李白“诗仙”逊色,和颜延之并称为“江东第一”,被当时的文坛奉为神人。

并且,李白也是谢灵运的粉丝。

可以想见,这样一个年少成名的俊才,政治上却不得意,只能放浪形骸于山水之中,享受文坛之上的盛名,自然是会有些狂放了。

“学富五车”的故事原是庄子对惠子的讥讽

在《庄子·杂篇·天下》里,庄子有这样一句话:

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其道舛驳,其言也不中。

是说,惠施这个人,遇到事情总是有很多办法,著述也有很多。但是,他的没有一个中心思想,很多言论也是有错误的,所以他的方法每每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惠子和庄子经常互相抬杠,这次就是庄子在对惠子进行批评。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文意来推断,这个“书”应该是指著述,并不是惠子阅读过的书籍。毕竟要说惠子看了“五车”书,全都是“舛驳”的,也不现实。所以应该是惠子的言论、著述颇丰的含义。

惠子是诸子百家中名家的代表人物,和提出“白马非马”论题的公孙龙分属不同派别,但主要还是擅长辩论、言辞的一位学者,所以说他著述、言辞比较多,也是必然的。考虑到惠子曾经做过相国的经历,庄子有此评价也不过分。

本来这个词是个贬义,但是后来被望文生义了,认为是有五车书那么多,象征着学识渊博。但这种解释听起来也还不错,用来形容才学倒也算顺畅,于是就将错就错了。

其实这种现象并不奇怪,比如“空穴来风”这个词,本意就是指事情有根据,但后来很多人错误地认为它指事情没有根据,慢慢地这两种解释都具有合理性,要根据语境进行判断了。

“学富五车”同样是这种情况,本意和后来的解释其实是相悖的,但只不过很多人都这样认为,影响越来越大,于是就有了新的涵义。

未来在黑夜隐匿,于此静待晓光。我是待晓儿,专注于文化的科普与解读,欢迎关注与交流。

才高八斗是南朝时宋国诗人谢灵运称赞曹植时用的。

为什么才高八斗的大多数古人,都有着曲折坎坷的一生?

优质回答

才高八斗,智慧来自阅历。

书本知识属于感性,必须通过社会实践来溶化再吸收成为理性知识才有用。

仅有书本知识才高八斗,那不过是书呆子一个,知识不能发挥作用,也不会应用知识。国家之所以再三减轻学生负担,让学生精神愉快,生动活泼,才能激活创新意识,增进发挥作用,避免成为书呆子。可怜天下父母心,总想自已的孩子出人头地,成为国家栋梁,以为多补课,多灌输书本知识,考上高等大学,其实,适得一具

因为他们读的书都是儒家经典,一心想考取功名,世间的路哪里都是平顺的?大多数人都是这样,愈磨愈勇,阻力有多大,动力就有多大。所以他们越学文才越高,越看不惯世间勾心斗角的官场潜规则,越是愤世疾俗,人生就会越坎坷。

以上就是小编关于【才高八斗的故事简短】的分享,希望对你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