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中最精华的十句话

《金刚经》广为传诵,在我国民间知名度极高。用金作为经书第一个字,蕴含深意。世人皆喜黄金,皆知黄金之可贵,书中种种金玉良言,体现了其金贵荣华,不可思议,不可描述,不可想象。5180字,字字如金,所以我们学习经典,必将获益良多。1、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通俗的理解,相即我们“看”到一切东西。这些东西都是虚幻的,不是真实存在的。比如我们回忆一下过去的人生经历,犹如梦幻泡影一般。人、事、物只是存在于大脑记忆当中,你曾经的物质名利,其实又能拥有多少?。我们的金钱,只是一个匆匆过客,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六祖惠能的“菩提本非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就是在说这个事。相是虚幻的,又是客观存在的,但这些只属于你的念头,故乃为非相。你明白了这个道理,就见到如来了。如来就是明悟,觉悟,你就成如来了。2、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一切因缘聚合的现象、事物,以及所有存在的法则,都不是永恒的,像露水闪电一样,随瞬即逝。所以我们要好好思考,观察生、老、病、死等一切无常的现象。什么是苦,什么是福,什么是生,什么是老等等。只有对我们人生中许多东西理解透了,也就超脱了,构成一个了不起的观。3、法尚应舍,何况非法。佛即觉悟,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一切众生,每一个人,本身就是佛。一切佛法,本具自持,明心见性,当你一旦觉悟,法也就不再需要了,也不用执着了,何况这些法到了这个境界,又何必存在呢?4、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所谓的佛法,其本性并非实有,如果你有一个佛法的观念存在,你已经着相了,佛法不一定体现在佛经上,世间皆是佛法。真正的佛不认为自己是佛,真正的圣人,不认为自己是圣人。比如我们帮助一个人,做了有益于国家,社会的事情,并非认为自己是一个好人。即没有我的执念。5、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对于我们拥有的功名利禄,没有任何的执着,留恋,贪恋。才能扫去蒙在我们心灵上的尘埃,回归到原本属于我们清净,明透的状态。或者说,当你做到了这一点,你的智慧大门在不知不觉中开启,进入“一念平直,终生是佛”的境界。6、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菩萨顾名思义,已经是一个与众不同,得道,有大智慧的人。如果菩萨在心中还有对自我的执着、对他人的执着、对众生的执着、对生死的执着,那他就不是菩萨了。也就是这个所谓的菩萨是假冒伪劣,欺世盗名之辈。
7、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这里的心,说的是我们过去的一切记忆,知识,信仰,价值观等。它像时间一样,永远不会停留,永远把握不住,永远是过去的。也就是说,最大的价值不在于时间过往,而在于当下的觉悟与智慧开启。8、是法平等,无有高下。佛法有八万四千法门,道有三千六百法门,念佛也好,参禅也好,修道也好,甚至于说修外道也好,以华严境界看来,都能成就。真正的法是平等,无有高下之分的。只要利于众生,均是平等。在生死面前,人人平等。9、所作福德,不应贪著。对于我们所做的福报功德,做了很多好人好事,不应因贪求而升起执取,贪求之心。执政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应该的本分,顺其自然的事情。如果我们做了好人好事,要求得到什么回报,就不是福德了,或者打折了,这就偏离了做善事,公益慈善的本意,宗旨。10、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对上面讲的许多法则的总结与归纳。但要理解这句话不容易,我们只能不断在生活工作中去体会而不能用语言来表达,只可意会而不断深入经藏,智慧像小溪一样,不断丰蕴聚集,逐渐汇合成江河,大海了。融入本人的一些理解,还很肤浅,请谅解。智慧有一个递次阶梯,只要这条道路方向对头,即可。供朋友们感知一二。2021-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