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川文化】乔加林(绿宝杯入围作品选推)/高粱面汤圆

高粱面汤圆
乔加林
我出生在上世纪70年代初期的苏北地区。小时候吃山芋、喝玉米粥,是家常便饭。一年当中,只有到了过年时才能偶尔吃顿饺子、汤圆。在我的记忆里,老家都是旱田,从没有种植过水稻。童年生活虽然很艰苦,但农村的孩子还是很欢乐的。在我苏北老家的村子里,从大年三十开始,每天早晨鞭炮声不断,一直到过了正月十五。大年三十、正月初五和十五通常是放大一点鞭炮,平时就是放小的鞭炮。过年前后也是农忙最为清闲之时,男人们聚拢在一起打打牌或吹牛聊天,妇女们缝补衣裳、纳鞋底或织毛衣手套啥的,孩子们玩着各种乡村土游戏或成群结队挨家挨户捡拾没有燃放的鞭炮。小时候只知道过正月十五却不知道啥叫元宵节,只知道到了正月十五就可以吃到汤圆。那时虽然没有灯谜猜这高雅习俗,但民间艺人自行组建的戏团,有舞狮、耍龙、旱船、花灯和唱戏等,从正月初一开给村民家拜年一直到出了正月。有时一天好几个,大人、小孩一场赶一场的看。浓浓的年味儿在农村会氤氲着整个村庄整整一个正月。勤劳善良的村民们都会在过年期间互相请客吃饭,辛勤忙碌了一年的人们也会在过年期间休闲玩耍。同时,大家也祈盼着新的一年五谷丰登、家人平安!正月十五早上的鞭炮声不亚于大年三十,从天刚朦朦亮一直到吃早饭,噼噼啪啪的响声让人们重又找回了过年的感觉。也许这就是当时的村民用鞭炮来表达正月十五闹元宵吧!在物资匮乏的时代,经济较为落后,村民们基本上都是过着自供自给的生活,除了必须买的一些日用品外,其它都是靠自己勤劳的双手劳动来解决。农家人的蔬菜类几乎是不需要上街买的,门口菜园里韭菜、白菜、辣椒、西红柿、萝卜、豆角等等应有尽有。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农家人,经济上大都拮据,那时村子里还没有超市,只有大队部有一个供销社代销小店,卖一些农村家庭中日常使用的针线、酱油醋、散酒、煤油、水果糖之类的日用品,那时农村小店还没有汤圆买。儿时香甜可口的美味汤圆均出自妈妈之手,包汤圆用的是自家产的红色黏高粱面。家庭条件好点人家,汤圆馅是用红糖加一些炒熟的芝麻,条件差点的家庭汤圆没有馅,只是把高粱面揉成团放到锅里煮熟。记得儿时,每年快到过年时,母亲就早早把高粱米淘干净后晒干,然后用石磨再磨成面。那时大多是用古巴糖包汤圆,也有用红糖包的。包汤圆时,母亲都是随手在袋子里抓两把高粱面放在水舀里,加入少许温水,像和面一样调和成巴掌大的大粉团,然后就掐一小块一小块放在手里,放点糖捏好再用双手不停地搓,越搓越圆。自家自制的汤圆外形虽不如现在卖的光鲜,口感也稍显粗糙,但营养价值却蛮高,高粱都是自家种植又是自家使用石磨磨成的面,用料纯正。土灶台,灶膛内烧着柴草,当锅里的水冒大泡泡时,母亲一手拿着锅盖,一手小心翼翼地把高粱汤圆放入滚开的锅里,然后盖上锅盖,等一会锅盖四周冒大热气时,母亲从水缸里舀来半瓢冷水浇在锅里,又盖上锅盖,等再次冒大热气时再往锅里浇冷水,反复要浇上三四次冷水。母亲说,用冷水激一激,汤圆容易熟透。待汤圆从锅底浮上来时,母亲便盛一个让我尝尝熟了没有,如果熟了就可以出锅。吃饭前,母亲从菜园里拔几根香菜和葱洗干净切碎放在小碗里,再倒上酱油和醋。汤圆沾着调料吃别有一番风味。高粱汤圆浮在清水里,晶莹透明,一口咬下去绵软香甜,在唇齿间留下令人难忘的味道,母亲和父亲看着我们吃的高兴开心,他们自己尝过一个后就是一直用漏勺把锅里的汤圆分给我和两个姐姐,到最后父母亲就喝点汤。如今的新时代,人们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了,早已过上了小康生活。城乡的超市和菜店为人们餐桌上提供丰富多样的食材。以山芋、玉米粥为主食的年代早已一去不复返,高粱面汤圆更是成为了历史。经历过贫穷时代的我,看到了汤圆就会回味和怀恋过去,高粱面汤圆已经深深的印记在我的脑海里。
作者简介
乔加林,男,笔名乔侨,江苏泗洪人,中共党员,转业军人。中国散文学会、中国青年作家协会、江苏省散文学会、宿迁市作家协会会员;华夏精短文学会会员、签约作家;泗洪县作家协会常务理事;《分金文学》杂志编辑。作品散见于《人民日报》《人民政协报》《中国青年作家报》《中国能源报》《中国文化报》《检察日报》《中国交通报》《中国社区报》《中国应急管理报》《中国建设报》《中国信息报》《人民代表报》《劳动时报》《团结报》《国防时报》《青海日报》《新民晚报》《千岛日报》《中华日报》《四川政协报》《中学生报》《市场星报》《今日文艺报》《招生考试报》《江苏工人报》《作家报》《河南日报》;《军旅青春文库》《中国道路运输》《中国退役军人》《党的生活》《晚霞》《新青年》《新老年》《金田》《领导科学》《连云港文学》《火花》《社区》《风流一代》《莫愁》等国外200多家报刊杂志上发表600余篇。多篇作品入选年选和文集并获奖。
秦川文化
持续关注,更多精彩资讯
注:本文图片
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主动联系我们。
往期精彩链接
《秦川文化》招募签约作家
【秦川文化】签约作家罗超华/岁月这条河
【秦川文化】签约作家梁征/爱如一张纸
【秦川文化】绿宝杯入围诗歌小辑
【秦川文化】签约作家袁炳纲/宅在家里
【秦川文化】侯兴锋(绿宝杯入围作品选推)/《狗殇》
【秦川文化】绿宝杯入围诗歌小辑
【秦川文化】守护(散文)/张仪
【秦川文化】龙晓初(绿宝杯入围作品选推)/《破坏生态,人类只是毁了自己》
【秦川文化】绿宝杯诗歌小辑欣赏
【秦川文化】签约诗人明黎明/口罩的纠结
【秦川文化】王德新(绿宝杯入围作品选推)/垦王
【秦川文化】杨伟(绿宝杯入围作品选推)/卸掉面具,筑牢生命防线
【秦川文化】绿宝杯诗歌小辑欣赏
【秦川文化】袁斗成(绿宝杯入围作品选推)/最美的风景
【秦川文化】签约作家李尧隆小小说二题
【秦川文化】林晓波(绿宝杯入围作品选推)/暗号与口令(四章)
秦川文化∣一个有个性的公众号《秦川文化》投稿须知
投稿邮箱:1906716164@qq.com
496879272@qq.com
注意:小说散文5000字以内
自由诗50行以内必须原创首发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
特邀顾问:周明
顾问:任法融 叶广芩 朱文杰 吴克敬 陈长吟
何丹萌 孙见喜 李彬 史飞翔
文学策划:刘慧
书画策划:萧虎章
主编:舒优良
副主编:王天周魏志祥 万毅 惠智勇
执行主编:肖春茂 宋一凡
编委:张正阳 李亚红王冬雨 颜世玉 董刘洋杨园园
微信号:lh15991690133
无论是风里,还是在雨里,我都在这里守候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