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征文“儿时的大戏台”系列作品之十八(作者:郝素玲)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故道文苑】
编者按:
岁月无声,追忆久远。你是否还记得儿时看戏的场景?当时的银幕下、戏台边,人头攒动,依依难舍,成为我们美好的回想。留住时光,让当年再现。本期,原阳县民间文艺家协会与故道文苑联合推出《儿时的大戏台》,让您打开记忆的闸门,尽情展示您的才华!
“儿时的大戏台”征文系列作品之十八
作者:郝素玲图片:网络
儿时的大戏台(二)
公社里每年都要开好几天大会。据说是表彰那些亩产过千斤过万斤的大队干部、小队干部或者模范社员。而那些亩产粮食少的村领导或者小队领导就会受到严厉的点名批评。
妈妈总是趁这个机会带我们去姥姥家。那天,我和表姐在街上玩耍时,看见一辆接一辆的大马车拉着胸前戴着大红花的人,从村子西头经过,駕车的马或者骡子个个膘肥体壮,车把式们也一个个精神抖擞“嘚儿駕、嘚儿駕”的吆喝着,长鞭甩的“啪啪啪啪”的响,让人不禁想唱“长鞭呐……那个一呀甩耶……啪啪地响唻……哎哎嗨哟……”据说这是表彰先进的其中一个节目——让模范社员在全公社所有的村子游行,下一个节目就是请县剧团在公社所在地唱大戏。
有一年,公社开大会期间正好赶上了一个星期天。星期六放学后,我就缠着奶奶,让她答应我去看戏。奶奶拗不过我,只好千叮咛万嘱咐:“先到姑姥娘(奶奶的姑姑)家去,她家离公社近,晚上和姑姥娘一起去看戏,千万不要自己去,戏台下有拾小孩儿的。”我得了圣旨一般答应一声就跑。
连蹦带跳的到了姑姥娘家,看到我们队里好多人都在,原来,公社开会期间,为了让代表们开会方便,队里在这里立了伙房。那天,我也在队里的伙房里吃饭,吃的是我人生第一次的鸡蛋卤捞面条,那滋味,太美了!好像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吃过那么好吃的捞面条。
吃过饭以后,我就跟着我们队的人去看戏。戏台是趁着两个村子交界处的一个大坑搭的,坑上面是戏台,坑里面是观众。我们来到时,坑里面已经坐满了人,但是秩序井然,没有乱说乱动的。四周和观众中间都有基干民兵在执勤,民兵手里都拿着一根很长的竹竿,那阵势挺庄严的。
戏开场前没有打“冷台”,而是公社干部讲了话。讲的什么内容没有听清,只记得一个矮胖的干部每讲一句话,都会有一些脏话夹杂在其中。后来知道那是当时的公社书记。书记骂完了以后,戏就开场了,但究竟唱的啥,现在却一点儿也想不起来了。
后来,和姥姥一起又到那个大坑里看过一次戏。
现在想来,那应该是改革开放以后了。因为那次看的是被禁唱了多年的“老戏”。记得那是正月十六,我本来是到姥姥家去玩的,但听说公社又搭戏台,请了县豫剧团。爱看戏如我,怎能放过机会,就哼唧着姥姥带我去看,姥姥家的村子离公社大概有四五里路。那天,太阳还老高呢,姥姥就做好晚饭,我们吃过以后就搬着凳子上路了,但是由于姥姥是小脚,走不快,我们一直到天全黑了才走到戏台下。戏已经开演了,问了别人才知道是《狸猫换太子》,因为之前在收音机里也听过一些唱段和简介,所以虽然晚了,也还是看懂了。台上演员不管是唱腔还是表演都很好,但对寇珠想办法救小皇子时的一个动作很不满意。只见那寇珠一边唱一边满台转着,作出各种无奈和思考的动作,后来不唱了,还是满台转,先是双手在前面绞,在台上转了一圈儿以后,又双手放到屁股上作出挠的动作。我本来是最喜欢那演员的声音的,但一看到这个动作,顿时很替她害臊,觉得寇珠作为古代的一个女孩子,绝对不会做挠屁股的动作,认为这是演员表演的失败之处,有一种和那个演员讨论表演动作问题的冲动。
再后来,村子里搭舞台唱戏的越来越多了,只要有机会我就会从头看到尾。后来,我最要好的朋友到阳阿戏校去学唱戏,我曾经也懦懦的问父亲:“我也去学唱戏吧?”父亲严厉的说:“要上学就好好上,不上学就回家和你妈种地……”
从此我再也不敢提关于学戏的事,但爱戏的心却不会改变。上高中时,有同学追沈晓岑、成方圆等等歌星,我却经常哼戏,有一天晚上就寝后,几个同学怂恿我唱一段,我躺在被窝里真的唱起了当时挺火的越调《李天宝娶亲》中的唱段,被来查寝的老师听见,第二天挨了一顿狠批。
大概是1985年,我的老师到县戏校当校长,我去看老师的时候认识了几个戏校的演员,后来就成了好朋友,我经常借找她们的机会到县里的戏园子里蹭戏,过戏隐。
2021年1月9日星期六
作 者 近 照
作者简介:郝素玲 河南省原阳县南街中学教师,喜欢课余时间写一些随笔,记录自己觉得有意义的事。
扫码关注我们
获取更多精彩
欢迎投稿,稿件须是原创,文责自负。稿件请注明作者并附照片一张。
投稿邮箱:2514349440@qq.com
编辑微信:h155-155
即日起,原创文章所得赞赏超过十元,百分之八十归作者所有,平台将以红包形式发放给原作者。十元及十元以下的用于平台维护,不再发放。
感谢各位老师对《故道文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