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先锋:?撩起旧事话高桥 | 宁古塔作家网

撩起旧事话高桥
文 /张先锋
在庐南李家铺至八卦岭之间的黄泥河上游,有一座雄伟壮观、犹如一道彩虹横跨观山岭与六道岭之间的石拱桥,因其高而被命名为“高桥”。“高桥”有多高?在那信息闭塞的年代,还有被无限夸大的呢!话说清光绪十七年秋,庐江旱情严重,庐南丘陵更甚。一天,到任不久的知县杨霈霖坐轿到庐南八卦岭一带察看灾情。村民张七拦轿问知县:“旱情如此之重,县里有什么措施?”杨知县不紧不慢地答道:“赤地千里,全县都不同程度受灾。老天不给饭吃,我又有啥子办法?”一句话气得张七抡起车水的车拐子,一下子就把杨知县的轿顶掀掉。这还了得,岂不是反了?杨知县的随从一拥而上要捉拿张七,而张七在众村民的帮助下,一溜烟跑得无影无踪。其实,张七再会跑,岂能跑得出“善技击,善走,能及奔马”的杨知县掌心?杨知县心知肚明,当场拿住张七,显得自己太没气度了。你跑,跑得了和尚跑得了庙?回到衙门杨知县便令训导写了一份状纸:“张七阎王,头赛笆斗,眼似铜铃,两个耳朵两扇大门。八卦岭五十里路黑松林,地形险要,屯兵养马数十余万,企图谋反。高桥初一掉个小锣,十五才听到落水的响声;李家铺有千皮匠(做军被)万铁匠(铸兵器),一千个灯盏挂子(喻兵丁多)……”诉状层层上报,最后呈上朝廷。光绪帝闻听谋反,欲派兵围剿。辛亏八里畈在京城为官的霍翔在皇帝面前以人头担保:八卦岭虽地势险要,但并无五十里黑松林;高桥虽高也绝没有那么高;至于李家铺的“千皮匠万铁匠”一点不假,那里有个皮匠姓千,一个铁匠姓万。这才使光绪帝放松了警惕。不久,杨知县因为将关押的犯人弄死,被充军至黑龙江,此案也就没有人再提起了,张七也自然安心地过他的小日子了!那么,“高桥”究竟有多高呢?当然没有状纸上说的那么夸张,但其孔高6.3米也只比赵州桥低不足1米。由于桥的拱洞跨水只有6.5米,所以整体显得格外高耸突兀、峭拔不凡。在那生产力低下的年代,修建这样一座石拱桥的难度是可想而知的。今天,我们在为先人留下这份珍贵遗产感到欣慰的同时,更为这精湛的造桥艺术叹为观止!桥之设利行人通往来也。上了年纪的人都记得,这里曾是县南罗昌河以及枞阳钱家桥、麒麟桥一带连接砖桥和无为昆山的交通要道。既然修桥只为方便行人,高桥为什么要修这么高?《庐江县志》记载,号称邑东南群山之祖的黄山(今称黄山寨),是县南境川黄泥河的源头。而黄山寨及其支脉的分水岭西北部即原店桥乡地域,也就是说,几乎原店桥乡全境之水俱交汇于此,并在此形成锁住水口之势,出水口之后河道变宽,水势渐趋平缓。每遇暴雨,河谷水流量迅速增大,且水流湍急,极易造成灾害。因此,此处修桥,不仅需要桥身坚固,还要有一定的高度方可确保安全行洪;同时,此地河床最低,自然增加了桥梁与河床之间的净高,更能满足泄洪要求。其实,此处最初架设的是座木桥,由八卦岭张氏诸生张永济领建。据乾隆三十五年(1770)八卦岭张氏三修宗谱邑增生叶兰撰《张永济大人传》记载:“余宅前涧或洪涨或冰坚,人穷于济,欲建石梁,非数百金不可,予力艰,若募则达,唯架木尚能勉焉。先大父曰:善。不数日事兴工立,虽非蜈钳雁齿,而人乐攸往,咸啧啧称公。”可一到雨季,所搭木桥常被洪水冲走,居住在河两岸的村民及过往客商常望河兴叹!越数年,张永济曾孙张思泉复立,这在嘉庆二十五年(1820)张氏四修宗谱亦有记载:“公宅前涧源自黄山,每遇洪涨,行者苦之,公之曾祖名诸生永济公曾造木桥以利涉,后日久桥遂倾圯,惟公能继先人志,力虽艰而募以济之,鸠工庀材,经营辛勤,不数月而木桥造成。”(甲子科举人何元炳撰《例赠修职郞张思泉传》)至于“高桥”何时易木为石现已查无实据,但据《张氏宗谱》咸丰六年(1856)十一月二十八日墓田买卖契约中“洪文发祖遗田种壹业,坐落高桥上小凹”的记载和“金钩挂月茔图”中大涧上有“高桥”字样判断,木桥横架,即使涧深,也不显高,只有拱状石桥才显得高兀而呼作“高桥”。如此,石拱桥应建于咸丰六年之前的道光年间。据传,此桥为“牛顶桥”,桥面合龙上最后一块石梁时,师傅喊:“上梁了,哪个来顶桥?”这时,附近田地里一条黄牛“哞”了一声,算是应承。师傅立即让石匠将桥梁上好。桥成,牛亡。当然,传说只是人们害怕石桥再被水毁的恐惧心理表露,传递的也是希望得到神的佑护的祈愿。毋庸置疑,木桥不仅挡不住咆哮的山洪,也难以承受风雨日积月累的侵蚀。相信除张氏宗谱记载外,肯定还有无数次被洪水冲垮的事实。而石拱桥不仅历经数百年仍坚固如初,而且在佑护一方民众方面还确实发挥过意想不到的积极作用呢!1941年1月,国民党策动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其桂系集团军也变本加厉地围剿新四军驻三公山根据地的革命力量。农历4月20日晚,驻扎在夏家树棵(原田桥乡)的一支国民党军队准备向罗河转移,企图切断新四军七架桥游击队的交通线。得到这一情报后,游击队大队长张金彪率领二十多名游击队员,在夜幕的掩护下,分别埋伏于六道岭南的小山头和观山岭北的高桥头,准备敌人行至大阴塘至高桥之间,前后夹攻以全歼这支队伍。但由于叛徒告密,国民党先遣部队将计就计,擦黑时分便佯装着进入游击队包围圈,主力部队却悄悄地从如意岭沿东边山岭上了六道岭,从后面包抄埋伏在小山头的游击队。遭到突袭的游击队员仗着熟悉的地形,且战且退,大多潜藏于高桥下。埋伏于高桥头的游击队以猛烈的火力阻击追赶的敌军,以致敌人一时难以接近高桥,还有一名小班长被我军打死。结果除三名战士在夹攻中牺牲外,其他游击队员均安然脱险。长虹饮涧水,露日出浮云。古老的高桥以她那刚劲挺拔的雄姿,静静地屹立于时而咆哮、时而低吟的黄泥河上游,成为庐南丘陵的一道瑰丽壮观的风景线。她虽没有雕龙画凤的华丽身躯,但其朴实敦厚的石板无时不在书写着属于她自己的历史!然而,慢节奏的古拱桥毕竟适应不了高速发展的时代进程,1994年为道路取直,一座现代化的新桥建在她的上方。石拱桥虽然被冷落,但仍有不少老者还是经常缓步踱到桥上去,朝听小鸟鸣鸣桥下戏,暮观落霞绮绮映碧波。退休教师刘庆国先生几乎是每天都要从桥上走一遭,最近还有感而发吟诗一首:性憨拒入七夕会,甘为人间架彩虹。腹地背天清涧卧,头南脚北玉身躬。 抛开闹市繁华景,享尽山乡凉爽风。累数村夫来往步,醉听溪水奏琴声。
作者简介:
张先锋,高桥中心村总支书记,喜欢看书、练笔,偶有小作见于报刊。

欢迎关注《宁古塔作家网》
顾 问:田永元耕 夫 高万红
主编团队成员 :朱文光于百成李延民高万红 金美丽 金波总编 :金 波
摄影师 :张立宏
《宁古塔作家》和《宁古塔作家网》是国内线上有广泛影响的文学平台,长期征稿,推荐优秀作家、诗人!是文联和作家协会的重要网络平台。
1、投稿信箱Jinbo1974@163.com(金波总编)或发在金波的微信里。
总编金波微信号:b13945316144作品+简介+照片+微信号,请在邮件或文稿主题处注明“独家授权宁古塔作家网开通原创”(不同意者,请勿投稿)。谢绝抄袭、一稿多投、违法及侵害他人权益内容,文责自负,与本平台无关。发表20篇以上的作者,可申请制作个人微刊文集。
2、编辑部有文稿编排、版面设计权利,不负责校阅修改文稿。以上文字为本文作者原创授权刊发。插图来自网络,版权为作者所有;转载请联系我们。
稿费打赏20元以上,(不包括20元)开始给作者发放稿费.赞赏费用的百分之四十作为作者稿费。百分之六十作为平台运转和发展。一周结算一次赞赏,故作品在平台发布后两周发放稿费,后续稿费由于无法统计,所以不发放。
主编金波在这里期待您的佳作!


您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