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散文:渔坪村,一个具有隐者气质的古村落

谷城:渔坪村文/香袭书卷图/天下乌鸦地处谷城县赵湾乡的渔坪村马场,像一个隐者,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与记忆,在大山深处遗世而独立,闪烁着低调的光芒。秋高气爽时节,我们为它的美奔赴而去。
因为地处偏僻,渔坪村隐匿在大山深处,就由出生在渔坪村,在谷城县公安局上班的刘义勇警官利用周末时间领路。一个具有家乡情怀的汉子,带着自己对家乡最深情地热爱,欣然前往。
进入渔坪村,先是要行驶很长一段公路,然后,坐船走水路进入村庄。我在心中一遍一遍想象着它的模样,一个坐船而入的村庄。脑海中不断翻涌着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芳草鲜美。”山路绵延,环山而行。深秋的气息扑面而来,山间清新的空气带着湿润。山路两边的景色随着车窗后移,车子停在一处水面宽阔的地带。刘警官早就联系好了船只,在渡口等候。一路上沉稳的刘警官,踏上船的那一刻,仿佛回到了少年,滔滔不绝地讲起了关于渔坪村马场的故事。1962年出生的刘义勇,从他的衣着和谈吐,就能看出是一个实实在在做事的人。说起自己的家乡,刘警官有着说不完的话题。他告诉我们:“赵湾乡渔坪村位于汉江中流支流南河流域的谷城县白水峪水库库区,这个村由原来的马场,两河口,渔坪三个自然村组成。”2018年刘义勇回乡,看见老百姓生活环境比较差,有着家乡情结的他,决定为自己的家乡做点什么,来改变老百姓的生活。于是,把自己多年的积蓄拿出来为家乡修路,给老百姓安装自来水,建公共厕所。改善了家乡的环境,接下来他就开始思考,怎样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可以挣到钱。于是着手想要把家乡打造成休闲旅游自然村落。入住在渔坪村马场刘警官的老家房屋,这是一个宜居的古村落,它用最原始的面貌迎接着我们这些外来人。走进渔坪村,就仿佛走进了绿色家园。四周绿树环绕成天然的屏障,把小村落包围着。我们居住的屋前,有一条河流,常年流动着清澈的水流。河面不是很宽,河的两岸由一座吊桥连接。水中鸭群无忧地戏水,鹅卵石躺在河边吹着风,水草肥美。是避暑,游泳,捉虾,戏水,野炊的好去处。吊桥两边的居民们,过着耕种的生活。田间的绿色蔬菜,在大自然的怀抱中舒展。冬瓜在地里撒娇,南瓜在田间嬉戏,豆荚挂在竹篱笆上,大片的绿色植物欢快地生长。民居老屋里走出来一位八十岁的老人,他告我们自己姓章,父亲是这里有名的章四爷,自己居住的这间老屋,父亲曾经在这里救过八路军。讲起往事,老人与他的老屋,带着历史的痕迹。在这个古村落里,故事纵横交错,犹如老人脸上的皱褶。老屋保持着最原始的风貌,前面斑驳,屋顶上的青瓦,深藏着岁月的变迁。这里的人们,过着最朴实的田园生活。房屋的墙壁上挂着农具,在袅袅炊烟中,带着我们每个人重回儿时的记忆。自然风光,古老的房屋,在落日余晖中显得安详。村子不大,听村里老人介绍,这里阮姓人家比较多。先民阮氏三兄弟,于元末年间,避战乱,携家眷,由咸宁至此,在苍山翠绿间,开荒耕作,办纸厂,建学校,修祠堂,家族在繁衍生息中强大。至今,老辈人还习惯把当地称为阮家老屋。现在坚守在乡村的还有阮氏三兄弟,老大老二在开榨油坊,老三靠盆景根雕为生。他们坚守在家乡,再艰苦也没有离开,这种精神确实不易。我们的视线被一家堆满根雕的院子吸引,造型不俗的根雕盆景,在古老的村落里,呈现出时光被雕刻出的印痕。手艺人的心中,只有他的根雕。我们走进屋子,阮氏老三阮家忠竟然没发现。谈话间,阮家忠告诉我们,自己注册了一家谷城县粟谷高山园艺馆,因为热爱根雕盆景,就地取材,就用本地深山的树根,藤条,做成不同的盆景根雕,也因此过上了致富的好生活。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满墙的奖状,阮家忠露出憨厚的笑容,略带得意地说:“自己的两个儿子都很优秀,老大在惠州工作,老二现在在读研究生。”他边说边拿出自己的证书,说自己可以经营二十多个品种,因为是建档贫困户,政府扶持是免税的。阮家忠回忆起前几年的贫困,眼神看着前面山峰。他的人生从贫穷,到走上了致富道路,到现在有着更高精神上的追求。从事二十多年的盆景根雕,坚守着自己的家乡,坚守自己的热爱。原来是想靠着手艺挣钱,现今是追求精神上的提高。创建园艺馆的初衷并不是挣多少钱,而是让更多的游客能够欣赏到自己的盆景根雕,能够带动当地的旅游,从而让村里的老百姓都过上富裕的生活。阮家忠有着远大的计划,以后有地基了,还想打造自己的园艺客栈。说起自己的梦想,清瘦的他,精神焕发,神采奕奕。说起那些年的生活,阮家忠说:“孩子上学都是靠借钱,家里的开支都靠着他挖点东西,做成根雕盆景,卖点钱。这一做,就做了二十多年。”从2015年列入扶贫对象,阮家忠的生活逐渐有了改善,直至现在生活富裕,还有了多余的能力来帮助村里其他人,并且发展自己的园艺事业。阮家忠的根雕盆景,多是取材于当地,因为地处深山,资源丰富。一根普通的藤子,经过他的手就成了艺术品。还有一些奇形怪状的木头,经过雕刻,就成了市面上难得的精品。说话间,他拿出一段崖柏,去门外锯出一块,放入水中,让我品尝。有着浓郁药香的崖柏,原来还能泡茶。优质的材质,再加上阮家忠对园艺的痴迷,一切都向着好的方向发展。我们站在他的根雕盆景前,赞叹不止。一个普通的深山乡民,坚守着一个自己的村庄和一个自己的梦想,从青葱到白头。今年48岁的阮家忠,对未来的路充满了憧憬。他说:“真希望有更多的山外游客,能够欣赏到他的根雕与盆景。”现在网络发达了,阮家忠的根雕盆景,经常会送去参加全国各地的展出。好日子就在他的手中,在他的勤劳与热爱中,在他的常年坚守中。阮氏老大,开着一家榨油坊。这个油坊原本就有,因为成本高,地方偏僻,榨出来的油就卖不出去,然后停掉,已经失传很多年。去年扶贫工作开始,刘义勇警官就向政府申请了一些资金,帮助重新开张。为什么叫古法榨油,就是用古老的方法榨油。以前榨油使用的木头,因为荒废多年不能用,在这里出生的刘警官,协助阮家老大一起,恢复了老油坊。看似简单的榨油,工序特别多,磨,碾,蒸,榨,压,一滴油出来需要的功夫可是不少。古老的油坊里,传出“嘿哟,嘿哟”的声音,夹杂着木锤落下的声响。安静的村庄,顿时有了不一样的生机。古老的手工艺,很多面临着失传,渔坪村的古法榨油,传承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古文化。榨油人,先是把芝麻碾碎,磨好,放在一口大锅上蒸好,然后放入木制的榨油设备里。通过锤子下落的力量,带动木轮的转动,然后挤压出一滴滴香浓的香油。纯天然,无添加,完全是从古老的油坊里走出的香油,一滴就能够醉人心脾。我们试着拿起大锤,看能不能锤几下。我这手无缚鸡之力的人,连锤子都没有扬起。可是阮家老大,却一天要这样扬起落下,很多次。他嘴里不自觉发出的“嘿哟”声,有着人间最朴实,最古老的韵律。大山之内,藏着这样一种古老的工艺,古法榨油已经不多见了。能够在渔坪村亲眼目睹,真是幸运。也许有人一生也能难于遇上这样最古朴的榨油坊。美丽的渔坪村不仅有着美丽的自然风光,和古法榨油,根雕盆景这样的工艺,它还有着美丽的星空,和夜空下与人相处的美好乡情。倘若是晴天来渔坪,坐在漫天的星光下,就着烛光吃一顿可口的晚餐,那情调真是到了极致。比起城市西餐厅的那份人造的浪漫,这里的浪漫是来自大自然的。村子里的大嫂每顿换着花样给我们做出可口的食物,在这样的地方,小住一段时光,是最惬意不过的事情了。我站在渔坪村的河流前,想起了久远的隐者,他们在自己的村子里,自耕自足,过着隐耕的生活。隐者的气质,让人无限着迷,并为之向往。这里隐藏着一群热爱家乡的人们,致力于家乡建设的刘警官,痴迷于根雕盆景的阮家忠,扬起光阴的古法榨油坊的阮氏老大,老二,热情好客的做饭大嫂,以及勤劳致富的人们。小小村落,留住了我的脚步。我想,我还会再来这里,带上笔记本电脑,把自己隐藏在这个深山的渔坪村里,写着自己的文字,过一段安静闲适的生活。隐者,并不是避世,而是有着一颗不染世俗的心,活得自在从容。行走在山水间,漫步在田园里,放下欲望,过清净的生活。渔坪村,正如一个隐者,用自己的内在散发出一种淡静与清幽。迷人的气质,让来过这里的人,难忘。我抬头看了看村子的吊桥,它摇晃出悠悠的岁月与往事,它向着未来的美好生活延伸。推荐阅读:
格栏坪村,茶乡里的皮影戏
散文集:《生生不息》
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文章原创,感谢分享!